野外刀具選擇-折刀和直刀(砍刀)如果要到一荒島,除衣服外只能帶一把刀,叢林王將是首選。而平時我們出去野外,雙肩揹包纔是必要裝備,論功能,一把刀柄的容量和一個揹包應該很好比較吧。爬山帶什麼刀,主要還是看你要做什麼用。1、折刀篇:出去爬山,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折刀了,也裝備得最普遍,削個水果,開個罐頭、包裝袋什麼的方便又好用,且攜帶方便。象大家平時上街都隨身攜帶的就不多說啦。2、直刀篇:我們平時出去爬山,一般都會先定好線路,也就是說至少有山路,哪怕是被野草藤蔓遮蓋。這時候直刀會比砍刀好用,直刀用起來比較方便,也教易攜帶,不用開路帶在身上防身也好,切西瓜、砍柺杖用起來也很順手。我有兩把直刀,一把是TOPS鋼鷹 一把是先鋒D80,我比較喜歡帶TOPS鋼鷹,較鋒利,刀鋒保持好。我試過只用D80的背齒就順利剪開兩道鐵絲網,為同隊山友節省了不少體力,他們對著D80異口同聲連稱好刀,這就是M9和D80的一個長處。但是在山上要對付一些帶刺的藤枝時,你會發現花農修枝用的花枝剪比任何刀都好用。3、砍刀篇:在山上,有時一些線路沒有砍刀是不能走的,至少要受多很多苦。溯溪差不多到源頭時,溪谷變窄,灌木茂密,荊棘叢生,想要穿越出去,這時候你最想要的是一把好的砍刀;在山脊想橫切到溪谷;又或者你不想繞道而直接橫穿灌木區,手中沒有把砍刀你就會打消這個念頭。我試過在人頭高的灌木林裏砍了一個小時走不出十幾米。我用的是冷鋼的狗腿,看前面的貼子有人說狗腿開路不如長的那款開山刀(或叫宿營刀,叢林砍刀),說狗腿較短夠不上樹枝,其實既然刀都夠不上就沒必要去砍它,而長刀在灌木林裏掄都掄不起來,長刀更適合在熱帶雨林裏使用,到底哪款刀好用還得看你要進什麼山。又有說叢林王比狗腿好用,我跟大家講一個真實故事,我的一山友他有一把馬來砍刀,刀身上有七個孔,他叫它七星砍刀,刀型跟狗腿相像,也很鋒利,我們在山上比試過,當然要比冷鋼的狗腿遜色。一次他們幾個人要穿越一條線路,當時帶了把叢林王,到了下午因霧大找不到原來的小路,他們在山脊上轉了幾遍也找不到下山的路,當時憑經驗認定一個方向,準備開路穿過一片灌木林,從下午差不多5點開始開路到晚上10點多,最終因人困馬乏被迫在荒山野嶺露宿了一晚,第二天天亮醒來發現再往前十幾米就是路。在跟我們說起這件事時,他說當時如果帶的是他那把砍刀,就不用露宿荒山了。說起野外宿營,砍刀也很好用,如果在叢林行軍途中找不到合適的宿營地,你可以用砍刀很快清理出一片空地來,如果是在沙灘或平地,整理營地你更需要的是一把工兵鏟(但很少人會帶這玩意)。在可以生火的地方,點煹火、做飯也需要一把刀來砍柴,當然,普通的柴刀和斧子也一樣可以應付。話說回來,我們一起爬山的還真的很多拿柴刀、鐮刀照樣開路,說丟了不可惜,也好用。他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帶這麼好的刀去砍柴,我也不好解釋,但我是不會把柴刀、鐮刀帶在身上的,就象大家喜歡用價值不菲的折刀來削蘋果,而不喜歡用水果刀。

1)不要太相信圖片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但是圖片本身可能具有迷惑性。好刀可能不上照,而一把不怎麼樣的刀可能在照片中美奐美崙。如果你從照片上看一把刀顯得很合算,這時往往是一種賭博,然而,如果價錢並沒有很離譜,而且與你交易的賣家提供合理的退貨保證,那麼你不妨一試。

如果你只看過圖片而沒見過實物,那麼最好和有信譽的賣家交易,而且要求退貨保證。照片的質量可能會混淆產品的真實狀況。

《定製刀購買指南》的作者認為,對刀具知識的認知度是按圖買刀的關鍵。「如果你對照片上的這把刀有足夠的瞭解,比如曾見過實物,或同一廠商的其它產品,那麼你看著圖片的時候心裡基本上就有個譜。所以購買前做足功課是必要的。」

2)不要只重視鋼材

就某些用途來說,一些鋼材比另一些要好。要秉承木匠的哲學:幹什麼活,用什麼工具,當你選擇一把刀的時候,你必須全面地評估它。

如果你要買把拿來用的刀,那麼你就應該考慮它的鋼材,以及你要用它來做什麼,和自己磨刀的技術如何等問題。當賣家告訴你這把刀用什麼鋼材的時候,你要多問幾個問題。包括這種鋼材的Rockwell硬度,胚料的厚度,刀鋒幾何學設計,刀鋒保持力如何,容不容易打磨以及為什麼等等。

對收藏家來說,任何鋼材都沒什麼分別。如果你只是收藏,那麼用這把刀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3)只是拿著舒服並不夠

有些刀的手柄,你拿著覺得非常稱手,但是它可能因為太軟,握著用久了會把手磨出水泡;而指槽常常被證明是弊大於利的設計。

只有用一陣子,你才能真正確定一把刀是否稱手。你知道自己要買刀來做什麼,那麼就能夠確定哪些刀是你不會買的。

大多數人買刀的時候,都會拿起他們有興趣的刀,做一下切割測試。他們通常能夠立刻得出結論:好還是不好。然而,不久他們會發現原來手柄粗些或細些,長一點或短一點才稱手。

刀會告訴你它是否喜歡你,也讓你知道自己是否喜歡它,所以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握著一把刀覺得不舒服,那麼絕對不會買下它。這是個訣竅。

4)不要盲目「跟風」

僅僅因為一把刀「熱門」就買並不等於你買得值。任何時候總是有什麼在流行著的,而且不斷有新的東西流行起來。人們追隨流行,希望因此就能被社會認同。瞭解真正的自我,買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顧客不要盲目跟隨潮流。許多收藏者都會買正在流行的東西,剛開始做中間商的時候,也是這樣。現在也還有一些流行的東西,因為人們會想來交易。跟隨自己的心意來買東西。如果你是投資的話,那麼至少確定你買的熱門貨即使不能升值,你看到自己的收藏中有它也會覺得開心。

「跟風現象總是存在著的,任何時候,都有人買下可能對自己來說不必須的定製刀,但對整個行業來說,這種現象是有利的。」Robertson說。「如果你買流行產品,除非你恰好在它正熱的時候購入並且出手,否則往往都不能保值。新手不適合在刀具上投資。首先你要做足功課,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很多人買東西憑情緒多過於審慎。」

5)不要被「大牌」誤導

一把刀不會僅僅因為是某個「大牌」刀匠的作品就一定會保值甚至升值。

可以偏愛大牌刀匠的作品,除非那個刀匠病了或是身體出了問題而導致作品的品質下降,它們通常比較好賣,投資它們更安全,就好像買藍籌股。投資大,但安全係數也高。

如果你買刀是來用的,可能就不那麼關心名氣問題。事實上,可能沒名氣對你來說更好。但是作為收藏家,卻非收藏名牌貨不可,因為收藏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刀匠的名氣。

強調名牌的重要性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有些刀匠享有盛名,而且他們的作品品質始終名符其實;但也有一些刀匠在出名後就不再努力,導致水準下降。

6)不要對投資因素估計過高

如果你買刀僅僅是為了投資,那麼應該對回報持現實的態度。有些刀會升值很快,但大多數不會有明顯漲落,如果你僅僅為了投資,那麼建議你只購進名牌刀。

在刀具上投資,不等於說經來你能夠靠這個安度晚年,而你可能投入50年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件事上。但是,如果一把刀能夠帶給你50年的快樂,那麼它是否值得你投入?如果你買了5000元的刀,如果有天能夠賺回5000元的回報,那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一些人則對這種投資目的嗤之以鼻。不要想著在收藏上投資,因為八成會失望,把你的投資放在股票上吧。只有單純因為收藏而買刀,你才能真正享受其中的樂趣。

7)避開炒作競投

有人總是被拍賣中的熱點吸引,通常會說不會出到那個價錢,然而當看到真地想要的東西,還是會去搶。對那些一般的貨色,就會定一個上限而且絕不超過。

應該自己先定好價錢,如果你知道一把刀的行價是500,如果被競投到550,那麼就別買。還是那句老話,做好功課。你可以先給刀匠打電話諮詢,或者查查這把刀的歷史,確定它到底該值多少。

在投標的時候,也儘力控制自己,但確實不容易,有人喜歡在競投開始前先把所有東西都看一遍,然後為感興趣的東西定好出價上限。有時候競爭真是激烈,你會渴望獲勝,把那把刀帶回家。

8)絕不被強迫推銷

絕不要不要在壓力下或者不情願地買下東西,建議人們參加刀展的時候,第一天最好把所有錢都留在酒店房間裏。可能你會因此錯過買下某把刀的機會,但這樣你就能逛完整個Show場,不會漏掉什麼。這是個不壞的主義。

我不會理會銷售者的施壓,他們喋喋不休的推銷會讓人走開。不需要這種強迫的推銷,如果是好產品,它們自己會推銷自己。

如果那把刀夠特別,或者是你想要的,那麼就走過去買下它,但是如果不是,那麼別給自己壓力非買不可。

9)不要忘記聽取他人的意見

聽聽他人的意見再決定的原則是很好的,有時候,會給顧客提供意見,但買不買由他們自己決定,畢竟這是他們的收藏。

聽取他人意見的做法很可取,如果買之前需要別人的意見,會先徵求賣家的同意,然後再拿去問懂行的人。如果問的人認為很好,可以決定買下。

要確定你拿刀去徵求意見的人是值得信賴的,知道有給意見的人故意混淆買家的思路,以圖他們回到自己這裡買東西。如果是這樣,不但不好,反而有害。

10)不要忽略退貨保證

在你買下一把刀之前,應該盡量向賣方要求合理的100%退貨保證。退貨保證對拿到的刀有問題,或者發貨錯誤等情況是個有利的解決方案。你可能會發現有一種是買賣雙方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的措施,被稱為『退貨特權』,就是由發行商買回這件產品。

如果理由正當,賣家應該樂意退錢。

不是說你非要100%滿意才買下一把刀,定製刀具界的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真的是有問題,退貨是應該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