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7歲孩子,小學一年級到現在二年級,語文、數學次次考試都是20、30分。現在孩子看見成績後,第一個表情不是難過,也不是失落,居然是笑。智力完全沒有問題。


你想要聽到什麼答案?


一次考砸了難過,次次考砸習以為常便不會難過,要是哭也是演給大人看的。關鍵問題是弄清楚孩子為什麼學不好以及怎麼才能學好,切切實實提高他的成績,你說對吧?


孩子覺得無所謂了呀!

很冒昧地說一句:

一,二年級的孩子次次考試都這樣的話,如果智商沒有問題,那麼家長得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說實話,特別是一年級的內容,你仔細看看就發現 真的很簡單啊(除了拼音會有點難度),大部分內容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會遇到。即使幼兒園不教,在家庭生活中也會遇到啊,比如帶孩子買東西時就是最好的學習時間,最簡單的十以內的加減法,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在5歲左右就可以掌握。

現在還不晚,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吧!家長得多花心思 有意或無意地通過各種方式幫孩子建立自信,自尊感強的人會自己往前跑,不用別人趕!


也許說明他並不覺得學習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分數的高低也無所謂。

作為家長,你需要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聊聊。


不適合讀書,可以給孩子報一個他喜歡的興趣班,增加孩子的信心吧。


孩子還很小,家長多引導就好啦,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能訓斥或者打罵,真的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