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個問題簡單又複雜,難點太多了,我個人淺談(不認同自己回答)

1、用戶,產品針對的用戶,他們是什麼,你給他們想看到的是什麼,而他們自身又想看什麼?

2、利益點,他們能從你這裡得到什麼?這些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和在你這浪費的時間成什麼比?

3、同質化,競品之間雷同太多,差異化根本分辨不出,用戶如何選擇你們?你策劃文案輸出的範圍點又突出了什麼?

4、苟同,這裡說的苟同不是產品的,而是輸出內容的苟同,人家怎麼說你也怎麼說,人家什麼活動方式你也消防,拜託用戶現在又不是傻子,你跟風人家就說你山寨,幹嘛買你的賬?

5、教育市場,比如有時候老是喜歡給用戶科普,比如產品知識的科普,比如自己文化的科普,拜託用戶不需要教育,只需要能吸引他們的東西,比方說你告訴我一顆蘋果里有啥營養,吃了能咋樣,我需要看著些嗎?我不知道嗎?非要跟用戶抬杠你不死誰死?還有你們的文化我需要了解嗎?關我啥事兒,我只看這玩意兒買來我吃不吃虧!

太多太多東西需要說了,但是就這幾點解決了,其實用戶也征服一半了!

很多時候產品死就死在,產品運營者喜歡跟用戶抬杠,非要教育用戶他們說認為的正確的東西!


難在你不知道你的目標人群想看什麼,你要經過多次的嘗試,才琢磨出來。

但是,公司是否能給您那麼多時間?

還有就是要不斷寫,不斷寫,是否有那麼多靈感。


謝邀,選材吧,而且是不間斷的輸出,每次都為選題材焦頭爛額。。


瀉藥。是不是只有我覺得知乎上一些問題,本身有點兒問題……

這個問題里,新媒體是一個需要定義的範疇,文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策劃/文案策劃,可能又是一個更廣泛和深入的謎題,還是覺得應該將這個新組合『文案策劃』分開論比較好。新媒體的定義是否在短期內有一個共識,我想是的。從微博到抖音,當然我覺得年內可能會有新的變數產生,這是題外話了。新媒體,就有新的一面,從文案上來講,就是新語境的一個成長過程,當新媒體還是新生事物的同時,它的圈層劃定,一定是在社交領域嶄露頭角,形成了新的流行趨勢和廣泛使用的傳播定式;純文案的角度,這是一種代際適應和使用的學習過程,當從事文案的人身上出現明顯的代際成長或轉換的標誌性認知,他就會對代際有更為明確的感知和理解。所以試著使用新媒體,也是我們重構自己的語境和語言傳播秩序的一個循環過程。我不想說得很複雜,就是你作為老的一面,去看新的事物和傳播媒介,新媒體就是這樣一枚透鏡。純文案角度,在新媒體中,要戒掉很多已經習慣和熟練的表達方式,還要創造新媒體中的語言風格,用交流來驗證你,在新媒體中能夠參與交流,而不被淘汰和忽視。文案策劃的話,就變得比較困難。因為這是一個商業的媒體轉化和變現的指標。網路和終端的一些趨勢,使得紅利期被塑造和樹立成為考核的標準;但這些個案的數據本身,就不是常態數據。且維護成本和產出利益之間,主要還是廣告主的投入產出比已經失衡。現在的現狀是,割韭菜的太多,而真實數據又比較隱匿。所以使得新媒體的文案策劃方案和個案都不想參照案例那樣驚喜。可能是做得太久然後out得比較厲害,我對投放的關注興趣,一般只會停留在新的傳統媒體清單;並且強調投入的精力與專業程度。新媒體,很多時候只是B2B的壹個創建盈利過程,從網站到微博再到公眾號,2000年以來,新媒體的執行效率和成功比例,都不是很理想也不樂觀。

在新媒體上,依然使用舊經驗。不是抵抗進步或變化;而是做廣告和文案的時間約久;約能理解廣告動人的一面,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對新媒體的觀察、判斷與適應過程中,有很多老舊的工具還是能用,有許多趁手的技巧還是奏效。所以廣告的顛覆和挑戰,是一種新程序,而不是新系統。其實,難在正確的溝通對新生態的成長過程的判斷,造成了定位的不準確,然後造成了不可能實現的——高回報的高預期。總結一下的話:當你老了,新的不一定最好,舊的不一定要扔掉。

在out的路上,可能因為fat,無法完全get;希望題主原諒,一起期待更好的知乎er給出答案。


謝邀,策劃實在沒做過。。。


其實最難難在如何寫出10萬+

還有什麼比這樣更難吶?

那就是寫出一篇10萬加的文章之後,還要再給公公好掙幾千粉絲。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難呢?

那就是寫出了上面這些增加了粉絲之後。人家還不會說你是抄的,不會說你是編的,你的號還在。


新媒體文案策劃,難就難在,一個人要做新媒體+文案+策劃三個人的工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