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攝像頭和「攝像頭」有什麼區別?屏下攝像頭的技術難點是什麼?屏下攝像頭如果研發成功,將對未來的手機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猜,屏下攝像頭,應該是前置攝像頭位置的屏幕區域為透明OLED屏幕,而整個屏幕不必都是透明的,因此隻影響局部畫質,進入前置攝像頭光線略少,基本可以接受。

並不是說攝像頭那個位置是透明沒有像素,而是前置攝像頭工作時,那個區域的像素不顯示,電極和像素點只是減少進光量,成像看不到電極和像素點。

工藝難點嗎,可能是透明電極和透明基材,透明的很多,難度可能是要面對800多攝氏度的蒸鍍工藝。不過既然已經有展品了,做出來應該不難。

三星透明OLED屏

BOE3年前就展示過透明柔性OLED屏

BOE柔性透明OLED屏

屏下攝像頭,顧名思義就是把攝像頭隱藏在屏幕的下方,當選擇拍照的時候,屏幕上某個區域就會變得透明,顯示出攝像頭,從而進行拍照。

三星的屏下攝像頭原理就是這樣,把攝像頭放在屏幕下方,而攝像頭的那片區域與整個屏幕的區域是分開的,在平常使用的情況下,攝像頭的區域會模擬出屏幕的效果,從而從視覺上讓他們成為一個整體。而拍照的時候,攝像頭區域會變得透明,其餘區域顯示形象。(手機搜圖難,我就沒弄,你們可以到網上查一下)

屏下攝像頭真的出來的話,手機纔算正式的進入全面屏時代。

首先屏下攝像頭解決了全面屏最根本的「缺陷」,手機將不再使用異形屏。

其次,屏下攝像頭技術一旦出現,前置攝像頭會開始變得跟後置攝像頭一樣,越來越多。反正也不佔屏幕空間,當然越多越好,從那時開始,就不再是比拼後置的時代了,而是比拼前置拍照。

接著,市面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全面屏產品,包括顯示器,商場大屏幕,智能玻璃等等。從那開始,我們身邊就會出現一個接一個的屏幕,甚至上學的黑板都變成了屏幕。

最後,屏下攝像頭技術一定會加快柔性的發展,手機會越來越薄,越來越大,你的LV包中可能會放一個64寸的電視。五年不到的時間,手機一定會變成柔性屏,只有屏幕,沒有任何邊框的樣子。


之前有一個問題,說「遊戲手機是不是偽需求」

遊戲手機是不是一個偽需求??

www.zhihu.com圖標

其實遊戲手機是一個真需求,但是目前的遊戲手機,是一個偽供給

而全面屏這一點來說,實際上,與遊戲手機相反

它是一個真供給,但是在極致條件下卻是一個偽需求

一部手機,就像羅老師說的那樣,如果沒有全面屏你不覺得,但一旦用了,會發現回不去

但這種體驗其實是在手機屏佔比普遍在70%左右,提升到85-90%時的直接體驗,但是將一部手機的屏佔比從90%提升到95,或者從95提升到100,實際上帶來的有效使用面積擴張和握持與A面便攜性的提升,邊際效用無限縮小

這個道理其實和多年前沒有長屏規格下16:9的窄邊框攀比一樣,是一種營銷目的導向的技術研發,但可惜的是反而iphone人家不在乎這個,而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Nubia又沒有牌面,所以說核心產品力和屏佔比沒有什麼關係

而進入全面屏時代,因為初中光學基本知識和基本的邏輯原理的原因(人不能拎著自己提起來,或者說站在地上如果不能舔到鼻子,凳子上也不能),攝像頭不可能是透明的東西,所以如果想要做正面全面,只能在液晶屏局部區域顯示變化的透光性上做文章,而在這種技術沒有成熟之前,所有的繞道方式都是噱頭,都不夠優雅,都是為了醋包餃子的非核心性效用的成本投入浪費,為了掩蓋這種浪費,所有這些繞道方式都被有效地營銷包裝

其中,個人覺得非要矬子裏拔大個的話,還是nubia的設計更優雅,沒有破壞一體性只是加了個屏幕就解決了攝像頭問題,又是努比亞,說實話X的設計思路是很驚艷的,無奈,還是那句話,核心產品力和屏佔比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即使是這樣也只是矬子裏拔大個,比起等待機械結構,破壞一體性的方式,努比亞只要翻個面即可,可是這仍然破壞了體驗的整體連貫性

所以我首先,最基本地說,這種追求肯定是用高射炮打蚊子的思維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肯定了這種營銷成果,或者說,我們就假設100真的比95更爽

那麼,可能三星的這個方案是唯一正確、優雅、不繞道,不高射炮打蚊子的方案,如果非要把這種營銷噱頭方向的東西做一個定義,那麼只有這一種方案是完美的做到更大屏佔比的同時不割裂其他體驗和機身強度、成本設計的方案,至少我不會玩兒王者榮耀的時候不敢去上路,或者買東西點不著了

其實我說一句,對屏幕整體觀感影響更大的r角問題,自從蘋果的全面屏方案之後就被忽略了,現在我用s9+,已經是正面非異形屏,但其實還是「異形屏」,這在我玩兒王者點任務的時候很令我煩惱

全面方屏才應該是終極形態

所以xperia1這種才叫優雅


不能說只要是三星開發的技術,黑就夠了。如果京東方做出來了,是不是就真香了?這其實當然是不錯的技術。

MateX是個不錯的設計,完虐三星fold沒問題,但摺疊屏並不會成為手機主流發展方向。可摺疊屏幕是塑料面板,本身的強度,耐久度都成問題,況且那種結構基本上無法戴套無法貼膜,除非隔幾個月換一塊屏,否則這玩意當主力機是不現實的。可以說摺疊屏這個設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註定了只能小眾範圍使用。

敞篷車被發明瞭這麼多年,雖然它酷,但卻從來沒有成為過市場主流。這個大號的霧霾吸收器在絕大多數城市裡根本不實用,只能用於小眾場合。

相反,屏下攝像頭卻是基本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技術,如同屏下指紋逐漸變成標配一樣,屏下攝像頭在產業成熟後可能註定會成為街機配置。

我的觀點:屏下攝像頭是當下比較理智的發展方向,這個技術理論上能讓前置雙攝跟結構光都放到屏下,因而我比較看好它能讓蘋果將來去掉劉海。而只要蘋果去掉了劉海,國產產商就更不可能再用劉海了,這對整個手機行業都是奇功一件。


謝邀!

不得不說,小米的mix1代確實值得被吹捧,指明瞭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

但是,我們要理解一下,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曾經,我們都認為是「正面幾乎全是屏幕,彷彿握著一塊玻璃」的全面屏設計。

並且,mix的一代一代產品、Nex系列,oppo find x、reno、甚至x27系列都在詮釋著這一點。

其他的異性屏,包括但不限於劉海屏,水滴屏,美人尖,挖孔屏,上下超窄邊框等設計,也都是為了達到正面幾乎全是屏幕的效果,但犧牲較少。

機械構造的全面屏,有著或大或小與一體機有差異的地方,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所以,屏下攝像頭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把攝像頭藏於屏幕下方,正面不開孔,屏幕不殘缺,不使用機械結構,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是的,我曾經也在期待著誰能把屏下攝像頭搞出來,讓我們能享受到真正好用的一體式全面屏。

然而,mate x卻震撼出現了,這完全打破了我對「未來手機發展方向」的概念。

在我看來,未來手機發展方向是指「小尺寸,大屏幕,高屏佔比」,在更便攜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屏幕。

典型的例子就像寶馬3系長軸,4米7出頭的車身,卻有著2920mm的軸距,腿部空間超過了很多車身接近5米(甚至超越5米)的車型。

大的尺寸會帶來駕駛上的麻煩,但大的空間是喜聞樂見之事,所以,小尺寸大空間是最合適的方向。

說回手機,全面屏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提升觀感,而是能讓用戶在便攜的情況下,可以獲得6英寸以上的使用體驗。

相比小米max2,6.44寸的屏幕用著很爽,但手機尺寸太大,導致我老丈人強烈要求讓我把他的手機更換,因為他開車的時候無法放口袋裡,經常出現下車後手機落在車裡的情況。

mate x的出現,將「小尺寸大屏幕高屏佔比」的路線換了種方式呈現。

6英寸尺寸的手機,卻可以給你8英寸的體驗!ipad mini屏幕尺寸是7.9,你可以想像把ipad裝進口袋的快感麼?

外翻折的設計可以讓摺疊時的mate x成為一個nex雙屏,打開後又是一個8英寸平板。

外翻折的意義還在於可以讓後置轉前置,輕而易舉解決了前置攝像頭的尷尬局面。

同時,這個設計也讓屏下攝像頭失去了「未來手機發展方向」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可用的摺疊屏,全新的交互體驗絕對不只是提升全面屏觀感這麼簡單的事。

想像一下,你拿著一個屏下攝像頭的手機跟美女同事顯擺,你看我這手機沒有攝像頭,在屏幕裡面呢!同事最多一句「好厲害」。

旁邊的小哥哥卻默默地翻開了mate x…

裝進口袋的大屏幕可以讓很多場景成為可能。

工程師下工地測量,他不可能抱著電腦,平板也不好拿,但可以翻開口袋裡的mate x,隨手做記錄。

我媳婦是護士,未來是不是可以配備一個類似mate x這種摺疊屏,隨手掏出來就可以看到視頻監控的九格圖,上面還有病房所有病人的生命體徵。

老闆(領導)如果拿手機給大家開會,不覺得很不應景麼?但是,拿著mate x卻可以開新聞發布會,還那麼帥!

所以,在我看來,暫時來說,未來手機發展方向是「小尺寸大屏幕高屏佔比」,而最優解決方案是摺疊屏。

當然,mate x也不是最終形態,只是一種呈現方式,還需要解決耐用性、電池、兼容性等基礎體驗問題(這裡點名批評fold,也希望mate x不要翻車),再把成本控制下來,供貨提升上去,摺疊屏時代,纔算真的到來!

綜上所述,我認為,屏下攝像頭為提升全面屏觀感確實是至關重要的技術。但,相對於未來手機發展方向,摺疊屏纔是真未來。

(地鐵寫文不易,求個贊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