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一種釉下彩瓷。

據史料記載:早在我國唐代末期,河南的鞏縣窯就開始燒造了青花瓷,那時候我們把它叫做『唐青花』,只是燒造技術沒有過關,中間又停滯了三四百年。

直到元代中期,隨著制瓷業的發展,又重新創燒了青花瓷。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唐青花瓷器

從元代(公元1206年)至今811年中,千年瓷都景德鎮在燒造各類青花瓷器中,所使用的青花料按其年代順序分類,共有以下七種:蘇麻離青、石子青、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現代青料。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真正掌握和認識了上述七種青料的特徵,那麼對於我們今後鑒定瓷器方面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元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蘇麻離青

書本上又稱蘇泥勃青,其實就是一種。它的特點有三:

明永樂 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 (故宮博物院藏)

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會出現暈散現象;

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會出現『鐵鏽斑』;

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現了土青料(石子青)時,與它混合使用後會出青料藍色偏灰偏暗,沒有原來的深藍色了,且在放大鏡下會出現很多大小不一的氣泡。

明洪武 青花花卉紋執壺 (故宮博物院藏)

值得說明的是,這種蘇料由於來自西亞的伊拉克薩馬拉地區,路途遙遠、價格昂貴,故從永宣兩朝開始,在瓷器製造上大量的與石子青混合使用。再者,由於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了大批蘇料,這些蘇料一直使用到萬曆19年左右方才用盡。

明永樂 青花折枝茶花紋如意耳扁壺 (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凡採用純蘇料的瓷器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永宣至成化的大部份採用混合青料,少數仍然使純蘇料;而成化至萬曆19年的,幾乎都是採用混合青料。

石子青料

該青料是明代洪武早期創燒的最早的青料,由於技術未能完全成熟,使之單獨使用時色澤發灰並偏黑、偏暗,整體給人的感覺不鮮艷、不美觀。

正因為它的這一特點,使之在明代早期的官窯製作中幾乎沒有單獨使用石子青,只能參入到蘇麻離青中,與它混合使用。到天順、景泰時期,由於淡雅、靚麗的平等青的出現,使石子青料從此落入民間,作為民窯器物的主要青料。

明天順 青花波斯文三足爐 (故宮博物院藏)

也就是說:到天順、景泰時期,任何官窯都不再使用石子青料,而民間瓷器的燒造中,從明代洪武開始貫穿整個明代、清代各朝,直到民國早期,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料,它是我國民間瓷器燒造過程中使用年限最長的青料,這給我們以青料來鑒別瓷器年代提供了有力依據。

平等青料

這種青料最早出現在明中期天順、景泰兩朝的江西樂平地區,常使用於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窯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約70年。該青料的成分中含鐵量較少,使它的色澤柔和淡雅、幾乎沒有暈散現象,與蘇麻離青料有著本質的區別。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故宮博物院藏)

明弘治 青花荷塘游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它的染色在瓷器中燒成後,呈色為藍中略有泛灰,但清澈、明朗,含雜質較少。我們在鑒別瓷器的年代過程中,如果認定了或認準了瓷器上的青花料是平等青,那麼可以肯定的說,這件瓷器無疑就是明中期這70年之內的產品。

明正德 青花穿花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