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訪問就像一個看透人事的老人家聽剛出社會的小年輕一直強調人生應該志存高遠,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整個訪問,看著已經有點喝多上臉的徐知遠和蔡瀾不斷強調,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讀聖賢書,所為何事。(這是句話,還是問句?)但應該許知遠想向蔡瀾先生表達,讀書人應該心繫天下有所作為(內在意思有點看不起庸俗的當今社會)。而蔡瀾先生不斷的輕語的奉勸到,不要想太多啊,年輕人。

蔡瀾先生,兩個訪問都帶著主持人(許知遠,魯豫)去同一家位於街市(菜市場)的餐廳。為什麼呢?我覺得很大程度表達了蔡瀾先生對平民百姓生活的尊敬。

是的,是尊敬不止是尊重。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的喫喫喝喝,為什麼值得尊敬?因為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實實在在,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不因某些人所謂的高遠理想而影響,二是一種真實活著(就為喫好喝好)的態度。而許知遠因為自詡為知識分子,覺得自己受過聖賢書教導,必須改變點什麼,忘了人,或者大多數平民百姓活著的智慧與哲學。

這裡不是說蔡瀾先生只為生活而不懂志存高遠,而是我們需要尊敬生活,哪怕我們覺得那平庸的有點低俗。喫好喝好,這種真實就不值得尊重?偏要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纔是活著?

很多人現在都亂擔憂社會,說大多數胸無大志,同時又有些人認為自己失敗因為一無所獲,沒能叱吒風雲改變世界。其實尊敬大家想喫好喝好的想法,同時好好享受和過好當下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心繫天下。因為不著地卻想著高山,只是虛妄。

總的來說,整個訪問許知遠的那份自認的知識分子的包袱,沒法與見過天摸著地的蔡瀾先生有真正的溝通吧。


不過許知遠是幸運的,他的採訪對象也許是因為特別同情他,都還挺願意把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他看(因為大家真的沒他那麼焦慮)。姚晨讓他體會當明星被化妝的感覺,馮小剛直接抽著煙說「這個不能說」,李安對故意冒犯的問題在愣了一秒後委婉地指出他的狹隘,葉準迴避後讓他「繼續」,蔡瀾這種老狐狸就懶得理他了,勸他放鬆(真實)就好, 俞飛鴻就不太厚道了,把許知遠逗得團團轉。(俞飛鴻這段太精彩,典型的有智慧的美女去敲打一個慫貨的範本,一般人完全無法做到。其邏輯是——在我面前你必須承認你是男人,而後你就必然擁有男人獨有的愚蠢,接下來你就會自己承認,而我則在「美女」這個身份中得到了自由。這纔是打開自我邊界後的邏輯,確實是需要經歷才能獲得的。

2.所以許知遠其實是個有自我認知障礙的人,《十三邀》是許知遠個人的真人秀。許知遠讓這個節目和那些以明星出醜為賣點的節目,沒有了本質的不同。(這個評價太刻薄,但騰訊未必不是這樣想的,所以製作人員最喜歡反覆重複那些尷尬的場面。)他又或許是個形式大於內容的人,並且追求的也是這個。又或許他是抵觸這個節目的,但為了很多其他的因素又不得不做。許知遠對待《十三邀》,缺乏敬業精神。

3.很多人從許知遠看到一代「公知」消亡的原因,我認為許知遠完全無法代表上一代「公知」。他那種散漫的,想要維持特立獨行的狀態,和上一代「公知」中那些犀利的、有責任感的、有鑽研精神的人差得太遠。我不瞭解過去的許知遠,也許他以前不是這樣,也許這個時代會讓某些人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就像張楚說的,只要找到心的方向就行),但這絕不是一個人可以對自己的精神狀態放棄的理由。許知遠拚命的追問,想要去尋求某種印證,他認為他的偏見是有價值的,但實際上,他忘了問自己「偏見」存在的原因,他忘了自己號稱堅守的價值真正觸動自己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個長成40歲的30多歲的人。所以他問蔡瀾,邵先生什麼最打動他,蔡瀾說,「一直都在學習」。話都點到這份上,他怎麼好意思問人家「你覺得現在這樣是對青春的背叛嗎?」

4.但不可否認的是,許知遠的執著是有價值的,因為他這樣一個慫貨,如果再沒點執著,採訪更沒法看了。或許他也意識到了,他這種人只有通過無限放大自我,纔可能讓別人反擊,從而使對談的內容還可以讓觀眾看下去。我說他腦子慢,他可能自己也認識到了,但是腦子慢就可以不反思嗎?可能反思得比較慢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