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中4_cmyk-web  

 

2008年起,以「小」作為身體及空間美學的探尋脈絡,歷經觀念式創團作《小》;實驗音樂結構及身體對位的《情歌》;與積木裝置共構戲劇情境的《尛》;南管與現代舞跨域對話的《小南管》後,自峇里島及印度沈潛歸來的林文中,將以「透明的身體」為名,剝除既有的動作技藝與舞蹈語言,為「小」系列寫下句點。 

2013年最終章《小.結》,林文中從身體的內在意識出發,展演對生命本質的扣問及思考,並特邀藝術家張永達操刀聲音創作、吳季璁佈局舞台空間裝置,共譜「光」及「身體」跨渡視聽向度的數種返身樣態。在更為低限與簡鍊的劇場性中,娓娓道出如何一身明亮的本真現場。 

 

其實之前在科辦看到文宣品,直覺得很特別,所以就回家上網找了一下資料,說實話我沒有看過其他林文中舞團的表演,

但這次的表演讓我挺難忘的,多認識了一個舞團,更多認識了一位藝術家,誠實的藝術家

  

 

其實這類型的編舞形式是我第一次看,整場表演從一開場就讓我覺得特別了,微微的燈光,配上類似紗質的布立體的掛在舞台上,

舞者們就在這樣子的空間中跳舞,整體的空間真的非常奇妙,從頭到尾燈光都還是沒有讓我搞清楚舞台的空間的真面目,表演結束後我可真有衝動想要到台上去一探究竟呢。

整部舞劇可說是幾乎沒有什麼配樂,只能說是音效,而音效也是非常細微的,會讓你覺得似乎不存在,

在這樣子的狀況下,你更能夠去感受舞者所表達的肢體,因為你的感官只剩下視覺。不過其實也是有一些聲音,而我也非常喜歡且享受那些聲音,

就是舞者們皮膚摩擦著舞台、呼吸聲或者腳步聲,其實搭配著這些聲音,你更能夠接受到舞者肢體的語言。

 

IMG_3308    

每每表演我總會忍不住想要買些表演紀念品,布章和明信片,節目冊是自由索取的。

 

IMG_3305

IMG_3306

IMG_3307  

(宿舍空間有限,拍得有點勉強)

我沒有欣賞過其他舞作,不過這些明信片讓我真的非常想要觀看其他的舞作。

尤其是最後那兩張,感覺就超特別的。

 

 

我是自己去中正紀念堂實驗劇場看的,我頭一次在台北看演出。

說實話,實驗劇場是滿怪的地方,有種紐約市的感覺……

滿令人火大的,我很想把前面的人頭給砍掉……

但實驗劇場小小的,感覺跟舞者很有互動,很棒。

 

其實這部舞作說實話,就像編舞者說的透明的身體,當舞蹈不再為了取悅觀眾,那會是什麼樣子?

有人問我好不好看?

其實,不好看,整場舞劇就是舞者穿著肉胎,在舞台上動阿動,抖阿抖,爬阿爬。

但如果你用感受的,感覺就很不一樣了。

當舞蹈不用腦袋,而只剩下用身體。

看到後來我才突然了解這一點,我其實非常喜歡殭屍類型的電影或電視劇,

我突然從舞者的身體中感受到「殭屍」這感覺,我腦中才突然閃過他們真正是在用身體,而不是腦袋。

 

其實之前我看雲門2的春鬥也有過毫無音樂的片段,但感覺和這次林文中舞團的差別很大,

如果是雲門的片段,或許你用看的可以理解,但林文中舞團的可能就真的很難了。

舞蹈跟音樂是可以獨立的,只是真的要編舞者和舞者很厲害,或者你本身很愛或理解舞蹈與肢體,不然要能夠看懂真的是很困難的。

 

這次的演出,經驗真的滿特別的,我理解到透明的身體這項定義,因為真的沒有那麼多的雜物去掩飾或修飾身體了,

沒有過多的肢體技巧,繁雜的服飾或舞台設計,也沒有動人的音樂,

舞台上就只有身體這件事情。

 

對於舞蹈,最重要的不就是自己的身體嗎?

那如果有一次的機會你可以只感受身體,你願意試試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