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擁有過敏體質,每到換季之時,總是得忍受鼻子過敏無法安然入睡。

運動成為了一件可以讓我真正享受呼吸的時刻也是一個能夠感覺到真正平等的世界,無論社經地位如何,踏入了那個空間後,大家就只能各憑本事,平時所付出的努力都能夠一目瞭然。

1510925384438.jpg

就這樣運動跟我的生活成為了一件密不可分的事情,如果待在家裡被比喻成宅男,那我可能就是每天窩在健身房的宅男吧!也因為這樣因緣際會遇到了我的啟蒙老師,從原本以為重量訓練純粹是擁有一個好身材,慢慢理解到原來不單單只是擁有傲人的外表這麼簡單而已,有慢性疼痛的人需要訓練、開過刀的需要訓練、年長者需要訓練、運動員需要訓練、久坐的上班族需要訓練…..等,似乎每個人都會有需要訓練的地方

既然不分年齡的人都需要訓練,那代表訓練並不會是一時的事情而是一輩子的,當每天不斷地將保養品往臉上擦的同時,其他的部位又對他們進行了怎樣的保養呢?而我又能怎麼幫助大家呢?

成為教練這個念頭因此順應而生,透過所學的知識發揮微薄的影響力,我不是魔術師,只是身體的操縱者,教導大家如何更加善用自己的每一寸肌肉,比起身材,更在乎的是肌肉是否緊繃?關節是否能夠良好的活動?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應付生活所需的活動?

received_1449944988378036.jpeg

教學上,不喜歡透過情緒勒索來達成規律運動的手法,而是透過認知理解信任,建立起一種自律的運動習慣,從中摸索出別於他人批評而促使你去運動的動機,無論在生理醫學還是心理醫學中,都不斷地提倡人們進行運動,代表著運動不單單只跟外表有關係,甚至聯繫著你的生理健康(ex:健康檢查表上的紅字)與心理健康(ex:憂鬱焦慮沮喪)

而每日每時每分每秒,生理的狀況及心理狀況其實都不斷地在變化,所做的訓練內容也必須跟著不斷地調整,俗話說一個完美的計畫是透過不斷地調整而完成的,這道出了一個計劃需要先設立出一個主軸,也就是你訓練的一個目標是甚麼?列出可以達成的方式。

舉例來說:我的目標是從內湖到東區 那我可以達成的方式有:1.捷運2.uber3.機車4.ubike5.跑步,我是個運動愛好者,所以我選擇了ubike,而你的選擇可能與我截然不同,但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有適合你自己的選擇罷了。

同理在訓練上,相同的目標但是不同的身份(上班族、家庭主婦、年長者、孕婦)、不同的身體狀況(ex:脊椎側彎關節炎下背痛)不同的心理狀況(ex:焦慮、急躁、害羞),他們所適合的訓練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觀察及歸納能力即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技能,而我是如何透過談吐、姿勢、表情、生活習慣等,去理解每一個人的狀況給予適合的訓練呢?.................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