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日,又稱為「馬日」,傳統習俗將正月初一日稱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初八日為穀日。

同時,正月初六又有習俗稱為「送窮日」,這一日要送窮鬼,送窮氣。

《歲時雜記》稱「人日前一日,掃聚糞掃。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而窮鬼是誰呢?《四時寶鑒》記載:「高陽氏之子,好衣敝食靡,時號貧子,正月晦日死於巷,世作糜粥敝衣,是日祝於巷,曰除貧。故退之送窮文曰:『正月乙丑晦』。姚合詩曰:『萬戶千門看,何人不送窮?』竟如寒食競渡之事止於此日也。」此窮鬼還是高陽氏之子,竟是我華夏黃帝之正裔。但是上文記載的並不是初六日送窮,而是正月晦日送窮,所謂「晦日」就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天。

不過,不管哪天是送窮日,都反應了老百姓的樸素心愿,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走出貧困,脫貧致富,步入幸福生活。

古代人做過許多送窮的詩詞。

《送窮詩》:世人貪利意非均,交送窮愁與底人。窮鬼無掃於我去,我心憂道不憂貧。

《送窮嘆》:草艇縛茅錢鏤紙,麥飯一盂羹二簋。破帽遮頭倒兩屣,磬折開門揖窮鬼。鬼曰譆譆君勿嗔,解紛片語請具陳。君家三世綰青銀,胡不買田百頃腰千緡?處脂不潤甘食貧,粗飯脫粟衣懸鶉。廉吏之孫廉吏子,被褐負薪奚足恥?窮為善士福之始,清白厚貽無過此。願君世世子孫永保之,俎豆我應千載祀。君不見,黃頭郎君久待詔,腦滿腸肥托權要。銅山摧塌錢奴吊,饞鬼愁涎窮鬼笑。

韓愈曾作《送窮文》,「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糧,牛系軛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塗,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摯儔,去故就新,駕塵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以送走五個窮鬼,是為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大年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傳說女媧造人先造的六畜,按先後順序: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嚴格說來,馬日的習俗關係一年的生計,更關係一年的財運。

對於廣大的勞動人民來說,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馬日古稱"挹肥","挹"是"舀"的意思。從正月開始家裡便不打掃衛生,那麼,糞池跟糞桶裡面的糞便也一直積攢著,到了初六這一天就要開始清理"衛生間"了,要把糞便舀出來,糞便過去是農業生產非常重要的肥料,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有機肥。把肥料舀出來意味著什麼?為春耕做準備!從這一天開始真正忙碌起工作和生意了。

初六許多地方還有送窮鬼的習俗。工作開始了,就是要賺錢過日子,當然希望幸福的前程,要把窮鬼送走。於是,大家發現初五不是已經送過窮鬼了嗎?是不是重複了?我覺得這更強調了一點,當年勞動者確實是窮怕了,所以,多送一次又何妨。於是人們就把污穢雜物、破衣爛衫拿到門外火燒祭祀。還會用煎餅,芭蕉船,點明燭,送窮鬼上路。希望窮鬼走得越遠越好。宋代呂原明《歲時雜記》:"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跟今天的商場不一樣,現在商場一年到頭不關門,甚至有的24小時營業,而過去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古時,過年你就是想聚會、吃個年夜飯也找不到地兒。開張要大放鞭炮,並在門前擺上大橘子,取意"大吉大利"。而且六這個數字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意味著順順利利,初六開業就意味著六六大順。

既然開始工作了,生意也開張了,許多地方就意味著年也過的差不多了,但對於潮汕地區來講卻不大一樣。在潮汕地區鄉村真正的熱鬧其實是從初六才開始的,鄉村的各種民俗的活動從初六到正月十五前後陸續舉行,時間各不相同。以村、社區為單位的游神賽會活動潮汕人稱"營老爺"。"老爺"也就是神明的意思,營老爺是一年中鄉村裡最隆重的祭拜儀式。而為什麼會選擇從初六開始呢?因為潮汕的有些地方把初六認為是"老爺生",也就是老爺(神明)的誕辰。

村居營老爺期間,還要搭台演戲酬神,經濟比較好的鄉村有時候潮劇表演要演上好幾天。老爺出巡的儀仗隊伍,由標旗、彩景、醒獅、歌舞、大鑼鼓、潮樂隊等組成,頗具觀賞和娛樂性。被稱為"潮汕民間的狂歡節"。有些村居把燈籠綁在甘蔗上迎接神明,這個風俗由來已久,意喻生活像甘蔗一樣節節甜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