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直觀更形象的了解「整體自適應存儲密度調節」技術,我特地做了個短視頻給大家看看,我相信大家看了之後,一定能徹底明白是怎麼回事。

這是一個320GB 西部數據的筆記本硬碟,原盤容量為500G,2個磁頭。換句話說就是單碟500GB容量。因為碟片有老化跡象,在工廠測試之後,容量自動降到381GB。

從上圖可以看出,硬碟的目標容量是500GB,實際容量為381GB。磁頭0的容量比磁頭1要大21GB。說明磁頭0管轄面的磁介質品質更好一點。磁頭1管轄面介質不給力所以測試程序自動調低密度。

那麼這一點在進行硬碟表面測試的速率反饋,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

視頻封面

00:11自適應密度

大家注意右上角,哪裡不斷變動的數字是當前測試的速率。1磁頭管轄面速率要明顯低於0磁頭管轄面。存儲密度越高,線性讀寫速率越快。這個是前面已經講過的,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回頭看一看。

而且速率的反差在測試圖像里很非常直觀的反饋出來,白色方塊多的是1磁頭管轄面。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整體自適應存儲密度調節」技術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先進的。

也有力的證明了,我前面所說的理論有實際根據,不是在胡說八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