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一下《巴黎和約》到底是什麼,再來看顧維鈞為什麼拒絕簽字。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年在巴黎戰勝國協約國集團為了解決戰爭問題以及戰後維護和平問題召開了巴黎和會,然而實質上則是由美、英、法三國操縱的瓜分世界利益的會議。當時的中國作為戰勝國一方,也被邀請參加會議,中國的使命就在於商談收回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佔有的利益,阻止日本趁機侵吞山東半島。因為,日本當時出度巴黎和會的主要目標就是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租借地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島嶼,以確立日本在東亞地區的優勢。而當時的局勢是,英法已經私下裡與日本訂立密約,支持日本。所以消息傳開後,激起了國內愛國人士對此的抗議,引發了五四運動,當時的北洋政府也迫於壓力放棄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不過,這同時也是當時的外交官陸徵祥以及顧維鈞努力交涉,在巴黎和會上巧用外交技巧得來的成果。因為,當時中國即便屬於戰勝國,然而一直在外交上處於劣勢。巴黎和會還沒有開始,就將其在和會中的五個席位減為兩個。此外就是突然通報要進行會議商談。而當時日本已提出由它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並公布了一戰期間日本與英、法、意等國簽訂的關於山東問題的秘密協定。

在會上,顧維鈞承認中國的確在1915年和1918年簽訂協議,許諾日本將得到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中國當時是被迫的,因此不應該履行。無論如何,任何有關德國所有權的問題都必須由和會解決。按大會所接受的民族自決和領土主權完整等威爾遜的原則,中國有權要求收回山東權益。並且不久後,顧維鈞的辯詞——「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出現在《費加羅報》等多家重要報紙上,轟動了整個巴黎以至歐洲。然而,山東問題並未因顧維鈞的精彩演說,在和會上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

即便是爭取到了美國有條件的支持,最終美國為了避免和談破裂阻礙他建設國際聯盟的設想,所以宣布日本放棄它在山東的軍事權力,而只保持經濟權利。至此中國的和談任務算是失敗。6月28日清晨,在北京政府訓令簽字,陸徵祥猶豫不決,而國內輿論堅請拒簽三座大山的重壓下,顧維鈞向生病的陸徵祥作出了拒簽對德和約的報告。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弱國無外交,在巴黎和會上依然如此,但這一次是我們第一次發出了怒吼,向帝國主義列強們說出了:「NO」,顧維鈞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順應了民意,代表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的心聲,是一個英雄之舉,並為隨後中國收回山東的權益埋下了伏筆,為什麼這麼說呢?

北洋政府參加一戰,成為戰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洋政府加入了協約國陣營,派出了3000海陸軍出兵西伯利亞,又派出了11萬勞工支援歐洲戰場,為一戰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我們也成為了戰勝國。

弱國無外交,我們又一次遭遇了背叛。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商討對德國、奧匈等同盟國的處罰和利益分配。當時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廢除與同盟國的不平等條約,並且收回德國在中國的權益。而結果卻是英美等國出賣了中國,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給了日本。

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據理力爭,但無可奈何只能選擇拒簽,以示抗議。面對日本的無力要求,年輕的中國代表顧維鈞立場堅定,據理力爭,但其它國家視若無睹,不管顧維鈞如何努力,都沒有結果,中國的正當要求一再被拒絕。保留簽字不允,附在約後不允,約外聲明又不允,只能無條件接受。如此情況下,顧維鈞感到:退無可退,只有拒簽,表明中國的立場。

皇天不負有心人,顧維鈞這一次成功了!巴黎和會懸而未決的山東問題,最終在1921年華盛頓會議上得到了解決。經過36次談判,中日簽署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件,日本無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強佔的山東權益。在這次會議上負責山東問題並最終虎口奪食的,是33歲的顧維鈞。

巴黎和會上的這次拒簽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第一次堅決地對列強說「不」,終於打破了「始爭終讓」的外交局面,最後沒有退讓。這也是中國外交勝利的起點。以後,中國一步步奪回了喪失的主權。顧維鈞是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外交家,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向英雄致敬!


簡而言之,《巴黎合約》對中國簡直是欺人太甚了,顧維鈞不簽字是一個非常符合人心的舉動。

本來,中國是作為戰勝國去巴黎的,不說要分享勝利的果實了,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收回總該沒問題吧。但日本就蠻橫無理要求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本來是山東是德國的殖民地,現在一戰打完了,日本要取代德國當山東的殖民者。中國老百姓一看,我們流血流汗打贏了一戰,到頭來沒分到別人的果實不說,自己本應該收回的利益還被日本搶了,還有沒有天理?

更可恨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一直站在日本這邊,逼迫中國代表團在合約上簽字,認可日本接收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美國搬出來的理由是,中國在一戰時和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即使日本跟德國、中國跟德國簽訂的條約失效了,但中日之間的《二十一條》還有效。中國人一聽就火了,《二十一條》難道不是日本違背國際條約精神,對中國進行威脅、提出最後通牒的情況下,不是經過正規外交途徑,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嗎?

美國總統威爾遜明明在「十四點宣言」中,向全球公開提出要廢除秘密條約,保證各個國家的主權,現在竟然公然承認日本逼迫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為了誘逼中國簽字,還跟中國說,中國只有在《巴黎合約》上籤了字,美國才會傳承中國是國際聯盟的成員,接下來才會保護中國不受日本欺負。

顧維鈞當即拒絕,「與其醫治於發病之後,何如防範於未病之先。」意思是,你連中國現在的正當權益都保護不了,談什麼將來和以後,你說這話能信嗎?狠狠打了威爾遜的臉。

在國內爆發了「五四運動」,中國代表團收到了7000多封信,要求他們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中國政府也慫了,不敢表態,讓代表團自己拿主意是否簽字,把壓力推到了代表團五人組的身上。

顧維鈞代表中國代表團拒絕簽字,不僅如此,還提出了山東問題議案,對德、奧要求條件,廢除《二十一條》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等7個希望條件。這是中國80多年外交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中國人不畏列強壓迫,敢於向不平等的條約說不。

《巴黎和會》並不如列強期望的一樣勝利圓滿,中國代表團拒絕簽字,就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了勇敢的抗爭。


答:英法認為中國進入協約國時間短未對戰局的發展起到什麼幫助,而日本則以1914年10月31~11月7日發動對青島德國駐軍的戰爭,對英法是有實系幫助的,所以戰後英法列強即滿足日本人的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轉給日本,而當時的北京政府要收回德在山東的特權之合理要求遭英法的漠視,出席和會的中方代表~顧維均,陸征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表達中方的抗爭立場,儘管效果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一戰時,中國也曾出兵幫助英法軍隊負責修建工事、後勤運輸等工作,一戰結束時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巴黎和會。

1919年1月28日,和會討論中國和德國的關係時,中國代表團被邀參加,陳述中國政府的主張大致如下:(1)德國放棄1901年由八國聯軍同中國清政府簽訂的條約中所得的特權和賠款,以及在天津、漢口德租界和中國其他地方(除膠州外)所有的房屋、碼頭、營房、炮台、軍火、船隻、無線電台及其他產業(使署領署不在其內),並將1900年和1901年所奪取的天文儀器一律歸還中國。(2)中國非經署名於1901年條約各國的同意,不處分北京使館界內德國人的產業。(3)德國承認放棄漢口、天津租界,中國允准兩處租界闢為各國公用。(4)德國對於中國或任何與會國政府,不得因在華德人被幽禁或被遣回及因德人利益於1917年8月14日被沒收或被清理之故,而有所要求。(5)德國放棄在廣州英租界的產業,讓與英國;並放棄上海法租界內德人學校產業,讓與中法兩國。

這項決議對中國還算有利,中國的部分權益得到保護,中方代表表示沒有異意。

談到山東問題,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中國代表的強烈不滿。

山東本是德國的殖民地,一戰時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強制佔領中國山東的青島和膠州。小日本說歐戰結束後就把膠州和青島歸還中國。

但在和會上,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望向和會要求繼承德國的權利,提出:(1)德國在山東膠州的各項權利、所有權、特別權利,以及各國於1895年3月6日及其他年份與中國簽訂有關山東的條約中所得的鐵路、礦產、海底電線等權利都讓與日本。(2)德國在青島至濟南鐵路所得的各項權利,連同用礦權、開採權,一併讓與日本。(3)青島至上海及煙台的海底電線,無償讓與日本。(4)德國在膠州的一切動產與不動產,無償歸日本所有。

中國代表陸征祥在和會上嚴重抗議,提出一份長篇說帖,並說明理由,強調中國是一戰的戰勝過,理應和法國一樣收回自己的殖民地,而不是由日本來接管。但各國列強均不表態。

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團以陸征祥為首,包括代表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發出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的聲明,並宣布辭去代表職務的電報給大總統徐世昌,同時通電各參戰國家,說明拒絕簽約的理由。

巴黎和約在凡爾賽宮簽字時,中國代表也表示拒絕出席。

電文全文如下:「和約保留簽字,我國對山東問題,自5月26日正式通知大會,依據5月6日祥在會中所宣言維持保留之後,迭向各方竭力進行,迭經電呈在案。此事我國節節退讓,最初主張注入約內,不允;改附約後,又不允;改在約外,又不允;改為僅用聲明,不用保留字樣,又不允。不得已改為臨時分函聲明,不能因簽字而有妨將來提請重議。豈知時直至今午完全被拒。此事於我國領土完全及前途安危關係至巨,祥等所以始終不敢放鬆者,固欲使此問題留一線生機,亦免使所提他項希望條件生不祥影響。不料大會專斷至此,竟不稍顧我國纖微體面,曷勝憤慨。弱國交涉始爭終讓,幾成慣例,此次若再隱忍簽字,我國前途將更無外交可言。內省既覺不安,即征諸外人論調,亦群謂中國決無可以輕於簽字之理,詳審商榷,不得已當時不往簽字。當即備函通知會長,聲明保留我政府對於德約最後決定之權利等語,姑留餘地。竊惟祥等猥以菲材,謬膺重任,來歐半載,事與願違,內疚神明,外慚清議,自此以往利害得失殊難逆睹。要皆征祥等奉職無狀,致貽我政府及全國之憂,乞即明令開去祥外交總長、委員長及廷、鈞等差缺,一併交付懲戒,並一面迅即另簡大員,籌辦對於德奧和約補救事宜,不勝待罪之至。」

但弱國無外交,中國政府的合理要求得不到列強的尊重,中國外交家們努力最終付之東流。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可敬可愛的中國精英們。


這段記憶發生在1918年11月11日的時候,在二戰結束的第二年里,在第二年在巴黎戰勝國協約國集團為了解決戰爭問題以及戰後維護和平問題召開了巴黎和會,作為以利益為出發點的會議,其美國,英國,法國,實際是瓜分利益主體,這些毋庸置疑的e扣動了國人的心弦,同樣作為勝利者之一的中國,也同樣應該有應得的權利;在德國失去主權之後,作為日本,它很想要分割德國所佔有的山東半島的機會,但作為我們的國家當然不同意,最後在顧鈞維的據理力爭下,我們拿回了土地主權,但是經濟卻落到了美國人手裡。


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至六月二十八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和會,討論對戰敗國的和約問題。參加和會的有二十七個國家,中國作為戰勝國,派陸宗祥和顧 維釣參加了會議。中國的山東問題是會議激烈爭論的一個問題。早在一八九八年,德國以租借形式強佔了山東膠州灣、青島等地。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取了膠州灣、青島及膠濟鐵路全線和附近礦區,並強佔濟南。戰爭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當然有權直接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非法權益。日本與英法意在大戰期間有過密約,支持日本對山東的要求。美國則提出由國際聯盟共管。最後在這次帝國主義分贓的會議上達成妥協,和約完全滿足了日本的無理要求。五月四日中國暴發了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消息傳到巴黎,中國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巜巴黎和約》上簽字。從國際法角度講,這個和約對中國沒有約束力。


一個外交人員是左右不了中國政治,軍事走向的,更何況是列強,說實話顧維鈞簽不簽並不重要,到49年都會全部收回。但是此事件的真正意義是,直接發生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行動並誕生了影響以後的中國乃至改變世界格局的中國共產黨雛形,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中國和世界政治及軍事歷史的舞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