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歐洲大陸有兩個國家不戰而降,分別是丹麥和盧森堡。1940年8月,德軍入侵盧森堡,盧森堡軍隊非常明智地放棄了抵抗,400名步兵和12名騎兵向德軍投降。盧森堡大公流亡海外,組建流亡政府,堅決同德軍進行鬥爭。

德軍佔領期間,盧森堡人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大批加入活躍在法國、比利時的反法西斯武裝,組成盧森堡加強連。與此同時,留在國內盧森堡人也在積極收集情報,成爲盟軍獲取德軍情報的重要入口。爲此,盧森堡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2000人被關進集中營,7000人失蹤,500人被直接處死,佔到了全國人口的3%。

戰後,盧森堡加入聯合國,與比利時、荷蘭組成經濟同盟,同年又放棄中立國地位,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盧森堡國小民貧,資源匱乏,唯一不缺的就是鐵礦。1974年以來,盧森堡推行工業多樣化政策,一躍成爲資本主義強國,鋼鐵產量人均16萬噸,遠居世界之冠,從此走上富國之路。

像盧森堡這樣的小國,在風雲變幻的歐洲大陸上是沒什麼優勢的。但在二戰後,世界局勢發生根本變化,盧森堡夾在法國、德國、比利時中間,成爲三國之間的緩衝地。在三國經濟合作中,爲公平起見,經常會把一些重要會議地點安排在盧森堡境內,一來二去,盧森堡竟然成爲歐洲大陸上的金融中心。

如今,國土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52萬的盧森堡已經成爲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連續數年拿下世界人均GDP之冠,2018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7萬美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國小、中立、低稅、遠離戰爭、資本匯聚,造就了盧森堡這樣的傳奇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