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京愛情故事》等

  【中年小姐姐】系列,是我關於工作/生活/讀書/旅行的日常隨筆,歡迎圍觀一個30+小姐姐的真實分裂人生。

  落地首都機場是夜裏,跟隨着人流過海關,年輕的安檢姑娘們說說笑笑,眼眸閃亮,人羣有序但不沉悶。忽然就感覺氣氛不一樣了,空氣裏都是自由的,充滿着希望的味道,這裏是北京呀。

  東京完全是另外一種味道。

  潔淨的,規矩的,秩序井然的,有一種隱隱的冷和頹喪,又像是見慣了過眼雲煙的繁華,有了那麼一點意興闌珊。

  那天我們從銀座回酒店,剛好趕上晚高峯,我猶豫着要不要乘出租車,想到這裏出租車的費用是北京的十倍,只好硬着頭向地鐵站走去。

  車廂也是滿滿當當,當然沒有北京的晚高峯那麼誇張。年輕的上班族男生,穿着一絲不苟的西裝,把公文包往行李架上一放,雙手插在口袋裏面無表情。穿着時髦風衣的精緻女郎,默默地打開一本手掌大的小書,旁若無人地看起來。更多的人也是低頭看手機,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樣。

  只是地鐵每到一站,人羣魚貫而出,沒有一絲聲響,那寂靜讓人覺得有點詭異和恐怖。年紀大一點的老太太,身材保持得不錯,但是眼睛混濁,無意間對視,令人生畏。

  東京是個超級發達的國際都市,但我漫步在街頭,總莫名覺得它有點喪。在銀座的奢侈品店裏逛逛,發現那些眼睛閃亮的,臉上寫着蓬勃野心和慾望的,都是中國姑娘。

  回到酒店,我在朋友圈寫:東京的街頭,再也沒有赤名莉香。

  是啊,1991年的日劇《東京愛情故事》,曾經讓多少人愛上赤名莉香。她那麼勇敢,那麼驕傲,她刻在骨子裏的獨立和天真,是都市女郎的勳章。她笑起來眼睛彎彎,總是閃着光,哪怕在愛情裏受傷,那雙眼睛始終沒有暗淡下去。

  過去的很多年,我爲赤名莉香沒有和永尾完治在一起而感到遺憾。後來終於領悟,他們就像兩顆行星,永遠不可能有相交的軌道。

  影視作品和經濟的關係太大了。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高峯。縣城的年輕人洶湧着上東京,高樓拔地而起,經濟蒸蒸日上,人們被豢養的慾望日漸膨脹。據說30年前的歐巴桑旅遊團,和今天的中國大媽一樣,飛到巴黎和紐約買買買,在奢侈品店買手袋,眼睛都不眨一下。

  年輕人還熱衷談戀愛,《東京愛情故事》裏男女主認識沒多久,就可以講出“我們上牀吧”這樣的臺詞,那樣的時光啊,像鍍着一層金光的流動盛宴。

  經濟崩壞之後,人們不再愛名牌,優衣庫這樣的平價品牌忽然席捲了市場,極簡風開始流行,年輕人結婚生子的慾望寡淡,連戀愛都懶得談了。

  關於日本社會觀察的暢銷書,都是《低慾望社會》《下流社會》這樣的作品,不過據三浦展的觀察,最近的日本街頭又能看到背名牌包的年輕女孩了,那是她們從媽媽手裏接過來的禮物。她們的媽媽們五六十歲,剛好是經歷泡沫經濟的一代人。

  過去的很多年,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店很有名,我去逛逛,感覺價格偏高,款式偏舊。我有個讀者在國內做二手奢侈品生意,她說現在根本不用從日本進貨,現在買名牌包的都是中國女孩。

  是呀,我又想起銀座街頭那些瘋狂買買買的女孩,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經濟上升期的中國,到處都在拆毀和建造,野心勃勃的姑娘,來到北上廣尋找自己的夢想,她們想要很多的錢,很多的愛,想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過很好很好的一生。

  浮躁,焦慮,虛榮,是時代的標籤。但是我很慶幸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人生彷彿有無限的,無限的可能性,階層上升的通道沒有關閉,雖然很辛苦,但是努力踮起腳尖,總能夠到夢想。

  最後,日本這個國家最震撼我的,還是它的高科技,以及政府在國民健康方面做的努力。

  比如這款水素車,第一代加氫,第二代就是加水作爲燃料了。我們在豐田展示中心看到的是第一代:

  我在日本買到的,最喜歡的幾件好物,都是跟健康有關的。

  他們的藥沒話說,都很好用,我胳膊上長了一塊皮炎,在藥妝店隨便買了一款軟膏,塗兩次就好了。

  最喜歡的是這款電子口罩,就是長得像U盤這個。

  它就是一個隨身攜帶的空氣淨化器,原理是它釋放的負離子可以吸附空氣中pm2.5,花粉等細小顆粒,在你周圍形成直徑一米的防護層。我和呂同學現在每天都戴着,嘻嘻。

  今天就寫到這裏啦,下期見。

  中年小姐姐系列:

  中年小姐姐工作記1:自媒體三年,我的愛與痛

  中年小姐姐旅行記3:在淺草寺求了個籤,心情大好

  中年小姐姐旅行記2:富士山下,哈哈哈只想狂笑三聲

  END

  本期作者:李娜,一個瘋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愛美愛文藝,也非常獨特非常清醒。已出版《你走的彎路,每一步都算數》,公衆號:與爾同消萬古愁(shovidna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