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同時幫助NASA和海瀾之家的公司,是如何實現年四位數增長的?

摘要:「你分析的數據最終是要被存在某些地方的,所以分析的項目也就帶上了存儲,或者存儲也自動可以加上分析這一層。」

「去年我們取得了四位數的增長。」

在上海的辦公室,Hitachi Vantara 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戴建平頗爲自豪地說。此時距離 Hitachi Vantara(以下簡稱 HV)成立已有 18 個月,對大多數人而言,提起 HV,就會想起它的前身之一 Hitachi Data Systems(日立數據系統,簡稱 HDS),就會想起其 30 多年的歷史,還有在高端存儲市場的最重要的地位。

但戴建平所說的增長,並不是存儲業務,而是數據業務。

四位數意味着至少 10 倍的增長,除了感慨其堪比互聯網公司的增長速度之外,這項業務從何而起,因何而爆發,未來又將會怎麼樣,也是關注這家轉型中的傳統公司的人要知道的問題。

「我們過去 18 個月走過來的這個轉型,基本上還算不錯。」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戴建平領導的中國市場,是 HV 全球增長最快的一個大區。

從硬件銷售到解決方案

HV 中國區的對象存儲收入在過去一年取得了三位數的增長,這也是帶動他們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繼承自 HDS 的重要業務。而大數據業務則是來自 2014 年收購的 Pentaho,在合併之前,據官方表述,彼時相當規模的三家企業(還有 HV 重要的 IoT 品牌 Lumada)存在密切的合作,如今 HV 也提供整合另兩家的解決方案。

HV 的轉型,則是希望通過合併從銷售硬件轉向提供更全面的企業解決方案。

對企業在數據方面的解決方案,HV 的定義與單純做軟件的數據公司有所不同。首先是起步階段,數據的存儲和保護;然後是數據的豐富,包括對數據的索引和分發;最後是數據的激活和變現,即數據標準化、數據分析和更高級的利用,如在製造業企業利用物聯網傳感器獲取精細數據等。

翻譯成商業語言,HV 所以希望的大概就是,企業客戶先買存儲硬件,再買大數據分析服務,最後有可能的話再買一下物聯網服務,而顯然,通過 HV 統一出品的軟硬件產品,可以實現 1+1+1>3。

這種一步到位的解決方案大禮包,如果有一項在效果上拖了後腿,就會變成讓人質疑的捆綁銷售模式。那這種搭配組合方式,效果如何呢?目前來看還不錯。

首先,存在這樣的商業機會。在 HV 多年積累的客戶中,不乏正處於數字轉型階段,有新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方面的需求。其次是自己的大數據分析服務承擔得起這一重任,甚至是面對行業巨頭的競爭。據介紹,目前這一服務集成數據分析的解決方案,已經用於幫助美國的航空航天局(NASA)充實空間影像和火星探索項目。

「這種項目越來越多,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戰,因爲從傳統硬件銷售爲主的公司轉型去做解決方案,面對客戶的應用場景,對於整個服務團隊、銷售團隊都有挑戰,需要做轉型。」戴建平說。


這家同時幫助NASA和海瀾之家的公司,是如何實現年四位數增長的?

Hitachi Vantara 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戴建平


海瀾之家就是 HV「得寸進尺」的典型案例,這家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面臨着電商崛起、數字化轉型難度大等挑戰,一個直接的原因是,其之前的數據分析系統在對互聯網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用戶使用體驗分析等方面存在短板。

其實,海瀾集團的存儲硬件一直採用的是 HV 的日立內容平臺服務,於是在瞭解到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後,自然而然地,HV 提出建議:不然換我們的試試?

目前 HV 爲海瀾集團搭建了一套端到端數據分析系統,利用了 Hitachi Content Platform (日立內容平臺,簡稱HCP) 的存儲擴展性和數據管理能力;並利用另外兩個工具包,實現了計算存諸能力和分析型數據庫的併發查詢能力,以及數據管道可以將傳統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互聯網數據注入到數據層中,並進行企業級報表、儀表盤、可視化分析、機器學習和預測分析;結合數據層,還搭建了一套全新的面向新零售的數據分析系統。

假如每個買了 HV 硬件的企業,又在考慮購買它的數據服務,將帶來多大的增長?在國內六大銀行中,就有五個用到了 HV 的存儲服務,而 HV 也同樣認同這種可能。戴建平說:「大數據既跟存儲有關係,又是在存儲之上架構的底層架構,它解決的是客戶的應用場景問題。我們最開始要把我們的存儲送進去,幫客戶把數據存起來、管起來,同時還能讓客戶將大數據真正地用起來,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HV 首席商務官 Hans-Peter Klaey (HPK) 曾經在 SAP 等軟件巨頭中任職,他爲這種模式給出了一個解釋:未來軟件和硬件的疆界將更加模糊,更重要的是解決方案給客戶帶來的價值。

存儲和數據解決方案的關係似乎可以以此套用。「我們的數據分析項目可以獨立去做,存儲的產品也可以獨立地去運行,但是你分析的數據最終是要被存在某些地方的,所以分析的項目也就帶上了存儲,或者存儲也自動可以加上分析這一層。」HPK 將之視爲一種雙向的互補優勢。

在 HPK 的上海之旅中,除了拜訪客戶,還有大量地拜訪合作伙伴,來回在張江和上海辦公室之間,一天甚至要在車上花上四個小時。但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值得這種忙碌。戴建平對中國區接下來一年,對象存儲和數據業務的增長預期,都是三位數以上,來自存儲的客戶資源的助力,讓這種增長不是不可能的。

問題是,如果將數據業務只作爲存儲業務的「增值業務」,那這種增長是否也會有其天花板呢?作爲兩大業務中相對薄弱的那一個,這顯然是對 HV 轉型效果的拷問。HV 也清楚這個問題。「有業務關係的客戶,我們當然希望在技術上能夠做業務的延伸。但是也有很多我們的新客戶,直接就用大數據業務爲他們提供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目前覺得做轉型最成功的地方。」戴建平說。

而真實的效果評估,還要等到增長曲線變緩後,纔會更清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