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M,也就是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它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研发、工艺以及下游的生产环节的主要因素。产品数据从PLM的研发端产生EBOM后,经由工艺环节产生PBOM,再到ERP系统的OBOM。可以说,BOM是产品从设计、工艺,到物料采购,以及下达生产订单的数据驱动力。BOM的准确性,对企业的研发、工艺、采购、生产等系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BOM的角色后,下面想分享一下最近遇到几例BOM问题。

1、 EBOM的搭建问题

设计工具,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工具,其最大的作用是完成图档的设计、发布。并且,再PLM-PDM系统中生成对应的物料,每个物料都对应一个物料编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EBOM。不同的部件,根据不同的工艺路线,部件内部的层级关系需要合理的搭建,在PLM-PDM系统中,俗称产品的结构树。

对于三维工具,设计人员通常不太需要过分的关注物料在PLM-PDM系统中产品的结构树。因为,三维工具搭建好产品部件的层级关系后,检入到PLM-PDM系统后,系统根据软体端的层级关系,自动生成产品的结构树。也就是EBOM的自动搭建。搭建完成后,物料层级关系、数量均由三维工具驱动生成,且准确率非常高,为设计人员省去了搭建结构树的时间。

相比而言,二维设计工具,在搭建产品的结构树方面,均在先天的不足。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二维设计工具,还没有可以根据部件的层级关系来完全驱动PLM-PDM结构树的生成的。有些软体仅可以根据当前图档明细表的层级关系驱动生成PLM-PDM结构树。

这里,分享一个曾经的案例:某二维设计工具,驱动生成EBOM遇到的问题。

该软体可根据图档的明细表,将当前图档中的下层一级物料,生成EBOM。但是,在某段时间,频繁出现以下问题:设计人员检入图档后,EBOM的物料的数量,相比图档明细表中的数量,均翻倍!这种带著问题的EBOM发布后,工艺人员根据EBOM,搭建生成PBOM,并发布到ERP。最终导致OBOM的物料数量也有问题,并导致物料下料计划混乱,给公司生成带来一定的损失。

经过问题的反复排查,发现问题所在:其一,部分设计人员在图档的检入、检出的操作时,其操作习惯不符合企业的操作规范,这是操作层面的原因;其二,软体程序没有设置防误操作,即设计人员进行反复的检入时,软体应该将小版本物料数量进行清除操作,防止进行累加。这是软体层面的原因。

经过软体的升级完善,最终解决了以上的EBOM物料数量翻倍的问题!

2、 OBOM物料重复问题

OBOM,是企业制造部进行生产安排的订单BOM。其数据流向是EBOM?PBOM?OBOM。

分享一个曾经的案例:

设计人员经PDM发布EBOM后,工艺人员根据EBOM,在CAPP中搭建PBOM及工艺路线,并发布到ERP系统。生产计划员对OBOM进行维护,进行生产物料的安排。

某段时间,生产计划员反馈:ERP系统中,某结构部件的OBOM中,有多条重复物料。这些重复物料,均有不同的大版本。比如,某个零件,其初始的A版本,设计变更后的B版本以及C版本均在OBOM中。这样一来,计划员难以判断按哪条物料数据进行排产!

经过仔细分析:设计人员的EBOM,到工艺人员的PBOM,这个过程中,物料数量的传递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在,从工艺人员的PBOM到ERP集成过程中。ERP工程师,进入到SAP系统进行数据记录的查看后发现:重复的物料数据,极有可能是工艺人员在CAPP软体中,进行PBOM发布到SAP时,用CS02(编辑功能)进行了数据的查看(本应该用CS03),导致数据在传递过程中被锁定,高低版本的物料数据遂同时存在并生效执行。现场经电话沟通确认,工艺的ERP业务人员确实有如此操作。

解决办法:分时间阶段,由工艺ERP业务人员对该时间段内的设计变更数据进行排查;如有重复的,进行删除。同时,需要规范操作数据。

BOM数据的准确性,是设计、工艺、生产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对产品的交付质量有著直接的影响。各个业务环节的业务人员,不仅需要有著较高的业务能力,熟练完成本职工作;更需要有著极强的责任心,对产品数据进行严格审视,不应该把产品数据准确性的把关工作完全交给软体来完成。毕竟,软体暂时还不具备人的经验积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