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普漲行情下,也有虧損的存在。

2019年一季度,收益爲負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有38只,最大虧損爲2.90%,多多都給整理出來了

這些基金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共同點,一是規模小,二是股票配置比例低。

首先看規模,我們在選擇基金的時候,規模限定要在5000萬以上,穩健一些的要選1個億以上的。

原因比較好理解,是爲了防止清盤風險。監管規定:

開放式基金成立後,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不滿200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有可能會被要求清盤。

除此以外,盤子太小對應的倉位會比較集中,風險就更高了。

這也是爲什麼多多不怎麼建議大家買新基金的原因之一,你無法預估這隻基金到底能吸引多少資金。

其次看倉位,這38只基金之所以表現墊底,是因爲他們幾乎沒有買什麼股票,用行話來說就是“踏空”了!

比如鵬華弘和混合A (001325),2018年第四季度季報顯示股票資產爲0

類似的還有中郵景泰靈活配置混合A (003842),雖然近期的倉位測算顯示其股票持倉上升到57.3%,但2019行情如牛,這基金盤子太小,就算臨時抱佛腳加大股票的投資比例,對於規模大的基金而言也不過是加點零頭。

更有甚的,沒錢補倉就只能眼看着別人賺錢。

這進一步說明,買基金的時候規模很重要!

Part.2

雖然規模很重要,但不是說規模越大越好,特別是對於主動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是由基金經理負責打理的,好比給你一筆鉅額資金,你感到興奮的同時,也難免會有想法。

首先是調倉困難,有些基金的持倉比例是被限制了的,比如股票型基金,按規定得有80%的股票倉位,而且單隻股票的倉位不能超過基金總資產的10%。

在市場交易不活躍的時候,你帶着一隻大笨象,怎麼挪都挪不動,持有的股票想賣賣不出,想買買不夠,會造成明顯的管理困難。

這也是天弘餘額寶控制規模的原因之一,當初1萬5千多億拿在手裏,要做到不虧,基金經理其實也很慌的。

其次可能會引發惰性管理,我們都知道,基金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管理費,不管盈利與否,你買多少錢就按比例交多少管理費,規模越大基金公司的收入就越高。

既然收入穩定,那業績好與否已經變成次要了,基金經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規模基金上,用好業績吸引更多的基民進一步做大規模。

Part.3

那具體多大的規模才合適呢?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紅線是5000萬,穩健的我們要選1億以上的;

貨幣基金分A和B類,B類500萬起投,門檻高規模自然大;

A類貨基的我們最好選規模在10個億以上的;

主動型基金規模在20-80億之間;

QDII因有額度限制,規模會比較穩定,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某隻QDII暫停申購的。

雖然規模多大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們知道過大與過小都不好,那穩健的方法就是,在紅線以上,如果有多隻同類型基金的表現都不錯,那就選其中規模中等的吧!

最後提醒一下,規模只是挑選基金的參考因素之一,還要考量其他因素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