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帶來的夢靨,即使歷經百年依舊讓人痛苦,二戰時期一場錯誤的戰爭將整個亞洲拖入硝煙的漩渦,中國作爲亞洲主戰場,更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然而,一個叫做本多立太郎二戰日軍卻讓兩國人在那場殘酷的戰爭中看到了友誼的曙光。本多立太郎出生在北海道小樽市,原是日本知名報社朝日新聞報的一名記者,日本展開了全面侵華後本多立太郎被徵召入伍,成爲侵華戰爭中的一員。

  這場戰爭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生命軌跡,也改變了本多立太郎原本的生活。當本多立太郎再次迴歸故土,踏上北海道時成了一名反戰成員,一生都在爲此奔走,在91歲高齡時曾到達北京就日本的戰爭罪行向中國人謝罪。

  和其他日本軍人一樣,本多立太郎在上級的命令下曾屠殺過中國戰俘。據本多立太郎回憶,1937年8月23日,日軍第11團在上海寶山川沙河口登陸後對寶山區居民實行了三光政策。

  在局部戰爭後,日軍捕獲了10餘名戰俘,剛剛入伍的本多立太郎被要求殺死其中一位。殺人後的本多立太郎曾無數次夢裏懺悔自己的罪行,一次他偶然間在公園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年齡尚小不知和他交談的正是長輩口中憎惡的“日本鬼子”。

  當男孩將本多立太郎帶回家中之時,本多立太郎首次見到了男孩的姐姐,年齡稍長的姐姐對本多立太郎表現出了排斥,但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本多立太郎很快融入了這個家庭。

  不久後,本多立太郎部隊接到命令,要奔赴另外一處作戰。在臨行之前,本多立太郎帶着行李包裹到這家人面前道別,女孩得知後,良久無語。給了本多立太郎一張紙條。在行軍途中,本多立太郎打開這個小禮物,上面赫然寫着:“你不要傷害我的同胞,你不要死。”

  這讓本多立太郎十分震撼,“你不要傷害我的同胞”,是小姑娘對所有中國同胞的深情厚誼,“你不要死”,則是小姑娘對這段跨國友誼的唯一寄託。本多立太郎大受震撼,此後上戰場作戰之時,他每每都要將槍口臺上向天空放空槍,再也沒有殺過中國人。

  戰爭是殘酷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恨,時至今日,唯有正視歷史、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才能不忘先輩之殷切希望和曾經浴血奮戰留下的血淚。

  參看資料:《亞洲戰場傷亡統計》、《本多立太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