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中,南京樓市確實比較“奇怪”。

  每年平均有100多個樓盤同時在賣,在消化得差不多的時候又會出來100個。不少項目的“麪粉”確實便宜了,卻還在想方設法突破限價。還有一些先天不足的項目,雖然身處城郊結合部,可每天還說自己在“城央”。

  “什麼是城央?”你房叔的好朋友狐妹眨巴着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好奇地問。

  其實,就連百度都沒有這個名詞解釋。如果只能從字面去理解:在一座城市的中央,相當於都市跳動的心臟。但,細心人不難發現:在每個樓盤都自稱“城央”的年代,活躍在南京市場的大多數產品,基本全是千篇一律的、“賣完就跑”的純宅地。

  在南京,住宅產品一般都是“正統”,商辦產品卻變成了“異類”。尤其是從拿地之初就要以“最短時間”快速套現的前者,往往長着差不多的面孔,唱着差不多的腔調。它們看似是南京房地產的“主流”,但本質上卻是高週轉的快銷品。

  既然是匆匆過客,也就難出精品。可嘆,在滿城皆是“短平快”的操盤思路下,又有多少開發商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能夠代言南京,將城市的心跳聲收藏?

  所以,我一直都在想一個問題:南京還有沒有一個具備代表性的項目,願意不惜成本地重倉“城央”?說得更直白點,它敢不敢打破這座城市“唯住宅論”、“唯學區論”等較爲保守的人居邏輯,最大程度地革新一個城市的地產觀,營造大多數南京人前所未見的生活方式?

  答案或許是有的。比如那個從拿地之日起,就“偏執”到讓人有些無法理喻的世茂河西中88億地王,最近又放出了“狠話”:要在4月10日搞一場大事情,讓全城的高淨值人羣徹底刮目相看,感受下什麼叫“未見的南京”。

  攜洲際之力,見天譽真容。這一次,世茂天譽是要動真格了嗎?

  1

  2016年5月13日,歷經88輪舉牌廝殺,世茂以88億元拿下河西中部G11地塊,溢價率高達114.6%,刷新當時的南京總價地王記錄。

  G11地塊最早又叫江東5號地,毗鄰金鷹世界、華潤悅府、星雨華府等已建項目。是承擔河西新江東中央活動區(CAZ)“壓箱底”角色的大型商辦、住宅混合開發用地。

  彼時,正值南京樓市最爲狂熱的上行期。一連兩個“88”數字,不僅震動了南京業內,也輕鬆讓世茂登上了全國樓市的頭條。

  要知道,當時世茂在南京市場2015年的全年銷售額,也只不過90億。2014年的銷售額更低,只有70多億。但仍然蟬聯南京房企銷冠。

  “孤注一擲地投入88億買地。還是一幅商辦佔比極大的綜合體地塊,世茂究竟想幹什麼?”有業內人士開始對世茂看似“激進”的拿地行爲表示擔憂。

  耐人尋味的是,坊間曾經盛傳韓資地產巨頭樂天世界很早就看中了江東5號地塊。但未曾料想,傳說中的“樂天”最後還是放了鴿子。等到這幅地真正掛牌入市後,卻變成了世茂“不惜成本血拼”的囊中物。

  同時,它也是世茂進入南京市場十多年後,第一次“摒棄”只開發純住宅項目的思路,以重資產形式打造的首個頂級都會型綜合體。亦被業內視爲是“給老虎喫的肉”。即拿地的房企不僅要有牙口,更要有消化它的能力。

  俗話說得好:“樹大招風”。於是,從G11地王摘牌的那一天起,業內的各種聲音也從未停止過。

  “地塊容積率接近9,怎麼住?”“商辦佔比超過70%,能消化得掉嗎?”“項目賣完住宅後,會不會拖延商業、酒店等配套的開發?”

  讓人感到十分意外的是,世茂天譽面對外界的議論紛紛,幾乎很少出面辯解,而是埋頭默默地做着自己的產品。

  因爲,世茂深知,腳下所踩的土地,相當於南京版的“徐家彙”。從地段的“靶心”論上看,它必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常規項目。尤其體內流淌的城市綜合體DNA,從一開始就決定着:它未來要做的,是與南京絕大多數項目完全不同的。所以,它從正式動工開始,就默默刷新了“河西唯一的大型商業、辦公與住宅用地同步施工”的新紀錄。

  “與其費勁口舌的說服,不如讓客戶親身感受,並自己想象未來生活的模樣”。這或許就是支撐該項目價值的核心邏輯。但,如果沒有打動高淨值客羣的殺手鐗,即使是資金背景雄厚,它又憑什麼能顛覆南京?

  2

  從2016年迄今,南京近百億級的總價地王又出現了幾個,比如招商中華門G98,綠地江北核心區G41,仁恆江心洲G84,以及金茂魚嘴G97等。

  有意思的是,三年時間過去了,世茂G11自始至終都是整個河西最貴的土地。換言之,它一直牢牢佔據着“河西總價地王之冠” 的寶座,從未被輕易撼動。

  或許看到這,有人會不解:“爲什麼被視爲河西陸家嘴的魚嘴G97地塊只賣了73億多?南京唯一富人島的江心洲G84也只賣了78億?難道是因爲它們的地段價值都不如88億的河西中部(新江東)嗎?”

  今天我們再回頭看,正如李嘉誠總是不厭其煩地嘮叨: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即便撇去爲吸引房企參與城市建設的一些“優惠”因素不談,單論地段醇熟度的話,相信大多數人心中自有答案:現在看上去略顯“荒蕪”的河西南部與江心洲南部,明顯與“已熟透了的”新江東區域無法處於一個水平線上。

  說得直白點:前兩者還在等待起飛,後者卻已經起飛,且正在爬升。

  畢竟,那些等待起飛的區域,距離大規模的產業、居住人口導入還需更久的時間(一般爲8-10年)。最典型的例子,例如奧體元通地區當初用了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發展,但迄今仍然沒有形成真正的商圈,甚至被人調侃爲“睡城”。而平日人流如織的新街口,依舊錶示微微一笑很傾城。

  某種意義上,“人氣”纔是一座城市最具活力的源泉。“人流”纔是核心地段價值的最突出體現。雖然等與不等,它都擺在那裏。但對於那些極富實力的塔尖人士來說,你是選擇等,還是不等?

  不同的客羣,對產品的觀念也是挑剔的。在南京,開發一個普通的住宅樓盤、滿足大部分剛需剛改客羣的需求很容易。但,如果是對標頂豪客羣需求,可以一口氣同時開發自持型購物中心+超甲級5A寫字樓+高端奢華酒店+頂級服務式公寓+大平層天際豪宅等多種業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航母級項目卻是難上加難。

  並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開發商不僅要有雄厚的現金流實力,還得時刻都有想法,有成功運營一座“城中之城”的豐富經驗。

  事實上,也只有立足於城市繁華“靶心”的、由國內一線房企巨頭獨立開發的奢華型綜合體項目,或許纔有資格和底氣這麼玩。讓人感到可惜的是,時至今日,南京雖然叫得出名字的住宅樓盤一抓一大把,但能拿得出手的地標綜合體確實不多,“基本一隻手都能數過來”。

  有的代表項目如紫峯,雖然蓋了寫字樓、商場和洲際酒店,但沒有服務式公寓等對外銷售的產品,也就無法將“南京第一高樓”的絕美湖景、城景資源真正收藏,實乃一大遺憾。至於城中其他高端綜合體如金茂廣場二期、德基三期等,受制於規劃、資金等多種原因,整體進度堪比“龜速”,有的甚至出現“曬地多年”的現象。

  “高端地標難出頭,滿眼都是住宅盤。”一時間,“南京樓市宅熱商冷”、“商住長期倒掛”、“南京人只愛買住宅”、“沒有學區賣不動”等種種妖魔化的論調逐漸塵囂日上,甚至一度佔據了輿情主流。而實際上,不少早已“看過世界”的高端圈層人士都十分清楚:南京,只不過是暫時沒有特別牛逼的產品罷了。

  這,或許是近年那些“降標減配也能賣光”的住宅盤們的幸運,卻是南京的不幸。有人不禁要問:這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還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嗎?還剩下幾家開發商,能夠真正不辜負南京,對得起自己拿下的土地?

  3

  有人說:比賣房產高一個段位的,是做地產。而比普通開發商高一個段位的,一定是城市綜合運營商。

  所以問題來了,當昔日被捧上神壇的江灣天成默默成爲過去式,在高端人居產品不斷迭代進階的今天,未來誰纔有資格引領南京樓市的“塔尖”?

  在我看來,首先它一定要是南京人從未見過的,能夠顛覆傳統人居邏輯的作品。其次,它必須選用最好的建築材料,聘請最好的建築設計團隊,引入最好的服務體系。最後,它必須時刻深度思考幾個最關鍵的問題:

  如何跨越一座城市的前沿?

  如何激發一座城市的天賦?

  如何連接一座偉大都會的歷史與未來?

  如何打開未見的南京?登峯,而後造極?

  可以清楚預見的是,隨着城市核心區土地資源愈來愈稀缺,南京的土地出讓門檻將會繼續提高。尤其在河西、江北等熱點新城區,那些僅具備單一功能的純住宅盤很有可能不再成爲“最受寵”的對象。而如果想佔據城市最繁華、最核心的“靶心”地段,一定是“住宅+商業+辦公”的多元化綜合體模式。

  在擁有近150年曆史的伍茲貝格加持下,一個位於地處河西“C位”,以最高300米海拔,重新定義城市天際線的高端綜合體集羣正在蓬勃生長。它將以超越時代的科技美感姿態,一如紐約曼哈頓ONE57、公園大道432號等全球頂級地標的儀態佇立,象徵城市精神。

  從效果圖中可以看到,世茂天譽擁有近77萬方的體量,將打造集摩天寫字樓、大型時尚購物中心、天際大平層住宅、洲際天譽公館(服務式公寓)及洲際酒店等爲一體的都會型地標綜合體。

  “讓世界重回南京”。這也就意味着,河西最有想象力的一站式大都會生活方式,將在這裏被靈魂重塑與創意詮釋。

  其中,最搶眼的產品,莫過於即將在4月10日準備“搞事情”的洲際天譽公館。約65-230平米的闊綽面積段,讓其完全有別於南京市面上絕大多數所謂的“公寓”產品。堪稱是南京高端服務式公寓中的“平流層”、“頭等艙”。

  據悉,這也是南京首家“由洲際酒店提供物業管理顧問服務”的私人服務式公寓產品。將打造私人管家&六大服務體系概念,堪稱南京公寓市場目前最細緻貼心的“塔尖”增值服務陣容。具體如下圖所示:

  交付後,業主不僅能免費使用會所的健身中心和恆溫游泳池,還能享受到如此之多的增值服務(含付費)。開發商已經不是在賣房子,而是在賣這座城市最爲高端、也是最能對接國際潮流的某種上層社會生活方式了。這,在南京樓市的歷史上也是頭一次。

  與中海等央企動輒用十多幅住宅或商辦小地塊“重倉”南京不同。“逆行者”世茂,這一次偏偏要用開發與運營難度最高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重倉南京。而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發現世茂那種接近破釜沉舟的決絕之心:就是要將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產品獻給南京。

  多年以後我們回頭再看,世茂今天在河西中部所做的一切,有可能被寫進歷史。

  當然,相比那句“想象即真實”的官方廣告詞。我們其實更加在意的,是天譽爲何要誕生的意義。它要做的,歸根結底不是爲了建一座地標,或是賣幾套房子,而是真正迭代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買房政策

  南京買房政策!一文看限購/落戶/貸款那些事

  南京歡迎你!兩大落戶新政執行!

  南京房貸利率再鬆動!離9折不遠了

  城市規劃

  南京南,我服!

  河西南,你攀不上!

  江北新區,你幹不過!

  喜歡我,請給我點“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