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國各地掀起學習荷蘭農業模式,我們不吹不擂,說事實舉例子,說下他們和中國農業的差別。首先說下設施園藝的特點,一般具有技術集約和資本集約等特點,可以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不僅使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而且保證了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的週年均衡供應,優點確實很多。但是適不適合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呢,下面來說。

▲荷蘭某處溫室外景和溫室內景

講之前先做下介紹,2011年中國和荷蘭農業項目開始進行對接交流,項目試驗地在山東壽光,項目負責人是王友福老師,跟隨王老師的腳步,從項目開始到結束,從到荷蘭等歐洲國家農業觀摩學習,把實地看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

一、蔬菜種植產量對比

我們在很多媒體報道中經常聽到荷蘭或是美國加州等種植的西紅柿、黃瓜單面積產量多高,而我國的蔬菜種植單面積產量和別人一對比很低,用來體現他們的種植技術先進。客觀說產量差距確實有,但是報道中的水分很大,我們以荷蘭為例,荷蘭溫室種植以無土栽培的岩棉栽培為主,用岩棉塞育苗,長成大苗開花後種植在岩棉塊中,岩棉塊放在岩棉條上,整個生長週期為一年。

我們國家的溫室蔬菜種植習慣為一年兩茬,秋茬是八月份左右定植,新年拔園;春茶是二月份左右定植,六月拔園。種植習慣是種植小苗,因為育苗是無土栽培,種植是在土壤裏,所以每次要有半月左右的緩苗期,從定植到採摘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一般每年的七月是休棚時間,滿打滿算果實採摘期是四五個月。和荷蘭採摘一年的產量對比,一定會有差距。

二、蔬菜種植生長環境

大部分作物的最佳生長溫度是16—23℃,超過24℃後根系停止生長,27℃往上根系開始死亡腐爛,低於10℃同樣影響生長。荷蘭面積和我們相比是個蕞爾小國,全國環境沒有差別,又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可以說四季如春,而大部分作物的適宜生長溫度是17—22℃,對於農業來說是最理想的種植環境。我們國家東西南北環境差別巨大,絕大部分地區冷熱變化明顯,先天上的生長環境差別巨大。

三、蔬菜價格對比

為什麼一開始說荷蘭的果類蔬菜可以採摘一年,而我們只能種兩茬採摘四五個月,很大一部分因素蔬菜的價格。荷蘭蔬菜價格非常穩定,能保證最低10元一斤 ,收益保證在那裡。我們國家一年中蔬菜價格波動很大,最低能到一兩毛錢(以西紅柿為例,它的種植成本六毛左右,高於六毛纔有收益),我國菜農只能在價格高的幾個月賣菜才能保證收入。高價格有兩個週期,為了盈利必須要有產量和品質,而蔬菜是最開始結果時品質最好,產量最高。

四、設施投入成本對比

在我們國家農業人號稱的智能溫室學自荷蘭,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不適用,只是看著高大上。一是在荷蘭允許農場自行發電,用電成本低,再加上荷蘭的氣候適宜種植,不需要額外的加溫和降溫投入。

如果在我們國家使用就非常不合適,夏天熱,需要安裝濕簾和風機來降溫;冬天溫度低,需要供暖設備,都需要用電。但需要向國家買電,用電價格是按商業用電的價格來收,一度電一塊多,除非蔬菜賣上高價,不然想盈利是天方夜譚(至少走過的30個省市,通過智能溫室種菜沒見過盈利的)。這也是兩國非常大的一個差別。

五、農業從業者素質對比

這一點實事求是說差別巨大。荷蘭的農場管理和技術人員都是專業人,學歷高、做事認真,主要是懂農業原理,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種、蔬菜需要哪些元素肥料,能從始至終保證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我國的最廣大農業羣體種菜基本靠經驗,不知道作物需要哪些元素、不知道作物為什麼會生病(這裡需要說下,當時和荷蘭對接時做對比試驗,我們請教作物的病害怎麼治,他們竟然不會,說他們種植過程中不用藥,只要作物不缺所需元素健康生長不會上病),最基本的知識不懂。這是最根本的差距。

結束語:我們的農業需要進步,當有一個學習對象時不要照抄照搬,要結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最根本需要的學的是軟實力,要提高菜農的基本知識,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從根本上找問題,不是外表的那些看著高大上的溫室大棚、無土栽培基質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