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目前电视剧《都挺好》引起很多关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话题,明玉学习突出却连一本复习资料都舍不得买,可以考清华却被母亲逼着读免费师范,为了给二哥买房卖掉了明玉住的房子等等。

  那么回到现实中来,现代人谈重男轻女,总是说,“过去女孩子地位怎么怎么样”,“你说的那是传统,现如今时气不同了“,诸如此类。部分古人听到这话很可能气得跳脚。且来唠唠中国古代是不是重男轻女这回事。

  一、果真男尊女卑吗?

  起初读唐史,发现在唐代,女性出轨实属普遍现象,而位于社会高层的男性,居然集体怕老婆,不仅不敢纳妾,对老婆更是言听计从。上至皇帝,下至民间,都有这样的风气。

  当时觉得可能是唐代出了位女皇帝,才有此异象,后来却发现,唐代女性地位高,不能全然归功于武则天,其间的逻辑应当是,唐代女性地位本来就高,才有了武则天做女皇的可能。

  再说后来,读明清笔记小说,也发现大量案例。最出名的当属蒲松龄的《江城》,讲的是个家暴女的故事,不是江城被家暴,而是她残忍地家暴她的丈夫。

  此外,畅销书《醒世姻缘传》专门讲述了某家暴女的前世今生,书中描绘家暴种类、场景之细致,非亲历莫能述。通俗文学大师李渔也写过,《连城璧》有近半数讲婚姻的故事,内里描述全是悍妇、妒妇,还专门写了篇攻略,教丈夫怎样挺起腰板做人。

  这些畅销书的市场,表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古代其实存在大量男性在家庭中被压抑的状况,女性家暴男性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以致被小说家写进吐众怨的书里泄愤挣钱。

  这种时候就很怀疑说古代男尊女卑的论调了,男人被打一点保障都没有?说好的休妻、浸猪笼呢?于是开始不断地寻找答案。慢慢的,发现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

  二、观念差异有多大?

  首先,古代是一个很泛的词,中国古代历史漫长,每个朝代的文化、现象都不一样。就拿重男轻女来说吧,之所以大众产生这种想法,应当受朱熹三纲五常影响较多,觉得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但其实宋朝以前,民风很开放。人们并不注重妇女的贞洁问题,再嫁实属寻常,甚至于国君的老婆偷情,国君暗许的事情都时有发生。像卫灵公,亲自送老婆南子去见情夫公子朝。

  就不同历史时期的观察,每当北方民族统治或影响中原时,女性地位就会陡然飙升。譬如隋朝、唐朝、清朝等,杨坚怕独孤伽罗,唐朝皇帝个个妻管严,清朝皇帝的政治婚姻,都是因为女性地位高,只不过后来被又被中原文化同化了,当然,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好比清朝初期,女性地位较高,但到了后期,满族被汉化,满族少女也像汉人那样裹起了小脚。

  就是宋朝,也不全是重男轻女的,我们熟知的河东狮吼,受害丈夫正是北宋时人,另有洪巽《旸谷漫录》记“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陈郁《藏一话腴》记“风俗尚侈,细民有女则喜,生男则不举。”为证。

  宋朝不是讲三从四德的吗?怎么还会这样呢?因为重男轻女这事不仅看时代,还存在地域差异。

  民国初,有学者通过男女出生比例、离婚率、强奸案等综合评估了全国各地的重男轻女现象。发现女性地位普遍偏高的地区有四川、上海、浙江等,而福建、广东等地则存在明显的重男轻女现象。

  这种地域差异异常明显,一项清朝婚姻研究表明,在几百例通奸、强奸、婚前性行为的案件中,绝大多数女性都因不堪受辱而自杀,或是被家族惩罚而死亡,其中山东女人死亡率高达99%,而四川女人,所有统计结果均为零。

  这些数据表明,各地的民俗本身,其实比历朝历代那些统一的思想教育、观念灌输要来得更有力量。它们早在教科书和洗脑工程之前,就屹立在那里,难以动摇。

  可以说,男尊女卑现象只存在于某些特定的时代,即便在倡导礼教的宋代,说它重男轻女,也不代表当时东北和广东都有此现象,纵然宋代广东重男轻女,也不代表广东的所有族群都重男轻女,某个族群村里重男轻女不代表某一家就一定重男轻女。

  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成了这张错综复杂的观念网?

  三、源起

  如果从各地历代的移民记录上去追溯,会发现这些分布在五湖四海的古人,其宗庙、族谱、祖先最初可能就住在对门,实属隔壁邻居,亲缘一脉。文化缘起之时,有这么两类人。

  那是商朝。商周,曾经同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而后周灭商,中原文化就在周礼的薰陶下铺垫开来。但显然,这两个王朝的民俗是不同的。

  商朝女性地位高,男女平等,女性可以参与议政,商议国家继承人的人选,女性也能带兵打战,拥有自己的封地,出土的甲骨文中都有提到女性史官、女性臣子、女性将军等记录。

  “”妇良有10屯封地,妇娘有7屯封地,妇喜有4屯,妇妸有2屯“”,这些已婚妇女都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有继承自家财产的,也有自己当官挣来的。并且,商朝女性可以自由选择丈夫,男女结婚无需父母同意,没有彩礼没有嫁妆,只要看对眼,就自结为夫妻,社会风气比今天还要开明。

  但周朝就大不一样了。

  周朝的妇女地位极低,既没有财产继承权,也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力。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个老婆像拐卖妇女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且礼仪繁琐,什么采言、纳吉的少说七八个流程,都得严格执行。(严重怀疑当代饱受诟病的婚礼习俗是一脉相承的)

  本来这两种文化大可各自盛行,但公元前1046年,周把商灭掉了。于是周朝的文化扎根华夏大地。

  尽管如此,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还是随着战争、分封、迁徙被带到不同的地方,碎化成不同地域的文化观念,伴随着地域的地理因素,演化出不同的文明。

  就地域文化来讲,为什么清朝山东女人受压迫的程度那么高?因为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在鲁国大力推行过周礼(今山东一带),《史记》里记孔子治理鲁国,说他在短短几年内,竟然把路上牵手搭讪的男女变成分列两旁,互相连看都不敢看的状况。

  从那时起,这些文化观念就渗透到民俗里去了,王朝更迭对它几乎没有影响,就连隔壁的朝鲜半岛也受影响,早期还在自由恋爱,战国后却出现大量夫死妻葬的事情。

  为什么四川女人好好的呢?因为秦地最早属蛮夷之地,远离中原而没有受到周礼束缚,用六国的话来讲——未教化(没被洗脑),又因地理位置险要,鲜少被外来文化侵袭(光从成都就知道了,富得流油的地方,竟然两千多年没变过名字),这才保持了最原始最天性的样子。

  那为什么广东女性地位不高呢?广东最早为中原移民,尤其是客家人,完整保留了中原旧俗。加上农耕地少,在生产力上男性占绝对优势,江苏女人还能靠苏绣挣大钱,客家女人就只能在家带带孩子,成了赔钱货。家族为生计,自然选择生男不生女。

  总之,最初商周简单的观念差异,最终分化成错综复杂的形态,分布在这片大地上。

  四、观念的博弈

  很多学者都认同,说是生产方式决定了男女地位的差异,因为人们步入农耕时代,男性的生产力远高于女性,所以出现了男尊女卑的现象。简单来说,男人拥有财产,而女人没有。

  但以为这种论调只能说明一半问题。譬如继承权,它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但同样能够获得巨额财富。好比徽商、浙商多有把财产传给女儿的民俗,这也是为什么浙江女性地位偏高,因为她们虽然不下地,却掌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

  这里有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说商纣王和妲己。

  我们都知道,纣王酒池肉林,荒淫无道,被妲己迷惑杀害比干,这是被写进《史记》里的记录。但事实很可能被曲解了。为什么说曲解呢?因为所谓事实,有一半是观念在作祟,另一半靠炒作起哄。

  说商纣王荒淫,最原始的记录只有《尚书》里的一句话——听妇人言。也就是听老婆话。划重点,有且仅有这么一句原始史料。

  那会周灭商,周朝史官为自家国君讨伐商纣王寻思正义理由,罗列四大罪状,其中一条就是“听妇人言”。也就是说,商纣王听老婆话,在周人看来,是一条罪不可恕的罪状。这也是周人举起攻商旗帜的口号:商朝老大竟然听信女人话,杀掉忠臣!色令智昏说的就是你!

  是不是忠臣不好说,但听信妇人言这点,显然是文化差异。人家妇人有选举权啊,和老婆商量才符合人办事的规章制度。纣王被冤枉这么多年,真是有点惨……

  所以说在古代重男轻女这一社会现象并不能一概而论,广大读者如果有其他看法,或者身边有重男轻女现象的都可以留言谈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