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紅極一時”來形容比亞迪汽車在乘用車領域取得的成就,看似恰當,只不過時過境遷。2010年,比亞迪汽車成功衝上中國品牌銷量亞軍位置;2012年,排名跌落至第4;2015年,排名又下降1位;2017年,排名第7,跌出中國品牌前五位置。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有望衝上中國品牌‘一哥’位置的比亞迪汽車,迅速跌落神壇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比亞迪近年銷量情況。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年銷量由2010年380萬輛,增加至800萬輛;而比亞迪汽車基本維持在50萬輛水平。

  50萬輛年銷量規模,對中國品牌有着劃時代意義。廣汽傳祺和上汽乘用車經過多年努力,2017年纔有所突破,而比亞迪汽車卻表現出了不進則退的“風格”。

  汽車消費升級背景下,依靠低端產品走量不可持續

  比亞迪讓消費者影響最爲深刻的車型,莫過於比亞迪F0和F3,它們是過去那個時代中國品牌車型代表。2005年,定位緊湊入門級的比亞迪F3上市;2008年,定位微型轎車的比亞迪F0上市,兩車價格定位低端,很好滿足了當時低收入人羣購車需求。

  比亞迪F3、F0對比亞迪汽車銷量貢獻,可以用一組數據來說:2009年,比亞迪F3年銷量突破25萬輛;2010年,比亞迪F0年銷量接近15萬輛。單款車型對銷量貢獻超過三分之一,這兩款車型對銷量貢獻超過50%,可見比亞迪對其重視,然而天工不作美。

  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同時國民消費水平提高,定位低端的比亞迪F3和F0銷量出現下滑,2018年比亞迪F0被迫停產。核心產品銷量下滑,勢必導致整體市場表現不好,而比亞迪在爆款產品打造上似乎力不從心。比亞迪速銳、S6等產品上市,並未受到消費者‘禮待’;2018年,兩車型同樣被迫停產。

  核心產品銷量大幅下滑,新產品市場表現不及預期,比亞迪逐步脫離中國品牌第一陣營,其依靠低端產品走量不可持續,且漸行漸遠。

  未抓住傳統燃油車核心細分市場,錯失最大購車人羣

  新能源汽車作爲新的市場機會,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廠商產品供給也持續增加。乘用車市場規模由2015年20萬輛,增加至2018年110萬輛,實現了快速增長。北汽新能源、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新造車勢力,正是在這個時候入場,撐起了新能源繁榮發展前景。

  傳統製造企業紛紛開始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策略最爲激進,但殊不知這種激進讓其丟掉了最大市場份額的傳統燃油車。乘用車市場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由2015年99%下滑至2018年95.4%,仍然是最大市場份額,其2018年市場規模仍爲2250萬輛。

  比亞迪以近乎放棄傳統燃油車的態度,讓消費者難以理解。2015年-2018年,比亞迪傳統燃油車市場僅有比亞迪宋、元和宋MAX三款車型上市。新車對銷量貢獻作用衆所周知,而比亞迪在F0、F3、速銳、比亞迪S6等老品銷量嚴重下滑情況下,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反觀,其在新能源市場產品投放,可謂是相當激進。唐、宋、元等王朝系列純電動和插電混動產品持續投放,當然其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但不足以支撐傳統燃油車市場下滑。3月28日,比亞迪新品發佈會上,多款新能源車型同時上市。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政策導向。新能源補貼逐年退坡,2019年補貼退坡50%,同時取消地方補貼。新能源汽車依靠補貼取得的價格優勢,隨着補貼政策退坡,正逐漸消失,這充分體現在2018年比亞迪汽車年報:受新能源補貼退坡,淨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

  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投入,與傳統燃油車形成巨大反差,其直接結果爲錯過最大購車人羣,銷量增長疲軟。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其利潤增長也略顯乏力,不足以支撐比亞迪未來發展。

  產品質量差、服務顧客意識弱,比亞迪未能抓住消費需求

  比亞迪曾經躋身中國品牌第一梯隊,其產品質量提升有很大空間。比亞迪S6作爲曾經主力車型,車質網用戶投訴顯示,用戶滿意度僅爲2.5。發動機無法啓動、變速器跳檔等核心部件質量問題,更是屢見不鮮;比亞迪並未解決這些問題,而是直接放棄該車型,自2014款後再無改款換代車型推出。

  宋MAX作爲比亞迪當下核心產品,其用戶抱怨同樣不容忽視,而投訴主要集中在銷售欺詐,另一方面反應出比亞迪的營銷策略有問題,或者說比亞迪服務顧客的能力弱。在整體市場大環境不好情況下,沒有很好的服務,要打動消費者更是難上加難。

  核心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疊加新品銷售策略存在欺詐行爲,在整體市場大環境不好情況下,比亞迪未能充分滿足消費需求,或許爲未來銷量下滑埋下伏筆。

  寫在最後:

  比亞迪作爲少數優秀中國品牌汽車企業之一,曾經有衝擊自主“一哥”可能,可時過境遷,銷量排名每況愈下。定位低端的比亞迪F0、F3,隨着消費需求變化,銷量持續走低;速銳、比亞迪S6作爲轉型升級核心產品,未能撐起比亞迪銷量增長。比亞迪以近乎放棄燃油車市場態度,進攻正處發展期的新能源市場,在補貼退坡情況下,其競爭優勢減弱。質量控制能力及服務水平,最能體現車企對待消費者態度,然而比亞迪未能把握好這種需求,爲未來銷量下滑埋下伏筆。

  (本文由探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清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