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戰狼2》票房最終達到56億,將《美人魚》保持的單片票房紀錄提高了67%!

  2018年年票房大盤達到609億,刷新影史新的票房紀錄!

  大年初一票房突破14億,單日票房的最高紀錄產生!

  隨着內地銀幕數的穩定增長以及觀影人羣的不斷拓寬,近十年的內地影市票房呈現了指數級的大漲,幾乎每一個檔期,甚至每個月,都會有新的票房紀錄產生,紀錄刷新速度令我們應接不暇。

  而正如競技體育比賽會擁有一套完備紀錄在案的紀錄,世界紀錄、奧運會紀錄、亞洲紀錄、全運會紀錄、中國紀錄,都會以米、秒、公斤等多個參數紀錄在冊,每一個刷新紀錄的運動員,都會被載入史冊。而作爲同樣用數字說話的電影票房,自然從誕生以來,也都是以票房數字成績論成敗。無論口碑多麼好,無論海外拿了多少獎,在票房面前,似乎都是公平的遊戲。

  雖然北美及海外其他市場的票房紀錄統計,做不到中國內地這樣已經處於精確到秒的實時更新統計,但是基本都有一套成熟的票房紀錄統計方案,大大小小的各項紀錄足足有上千條。但是內地影市目前仍然沒有此類的官方或者民間系統統計與整理。

  爲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編輯部通過了近一個月的收集整理,統計總結了目前內地影史電影票房,關於單片、票房、海外成績的大大小小共200條紀錄,以供業內同行參考分享。而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通過對古蹟、文案的研究以及考證,也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1949-2009,

  影史票房紀錄古代史與近代史

  從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電影票房統計就步入了正軌。在文化部成立後,中央電影局劃屬文化部領導,改名爲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局下設發行處,管理影片發行工作,並在全國六大行政區先後建立了影片經理公司及其分支機構(辦事處、發行站)。在影片供應方面,採取了“統一排片”、“集中編映”的方法,代表人民政府開始逐步佔領電影發行市場。

  注:文革期間數據統計缺失

  解放伊始,中影公司的前身就開始向各地影院統計票房,第一年的票房成績只有500萬,但是比較參考只有0.106元的平均票價,換算成現在的38元的平均票價,換算下來也有18.3億的成績,對於成立僅有三個月,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已屬於相當不錯的成績。

  而建國之後,農村電影放映隊開始在各地盛行開來。據統計,截至1992年包含禮堂與文化宮改建的市內影院和電影俱樂部只有2400家,尚不總數所有放映單位的1/10。

  而其他佔90%的放映形式,是各級放映隊在全中國進行的流動放映。根據歷史文獻和口述對放映過程的紀錄,流動放映小隊每次放映都會紀錄下來彙總報告,而每個大隊都會配備會計將每次放映的門票收入和票數進行彙總上報。

  從表中動輒近千人的場均人次也能看出,大規模流動放映,在當時也擁有較爲完備的人次統計,而且基本上每場都會是500人以上的“超級大場”。

  觀影人次,目前是不少國家代替票房收入進行判斷電影是否賣座的重要指標,在1993年內地電影市場改革以前,也曾是主要甚至唯一判斷電影賣座情況的依據。從表格也可以看出,在1993年內地院線改革之前,電影票價非常低廉。在80年代5分錢,差不多是一個冰棍的價格。對於廣大人民羣衆來說,並不是一個非常高昂的消費方式。在我國巔峯時期的1979年,平均每位中國觀衆一年要看30場電影,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因爲在北美市場的顛峯時期,也不過12人次。

  在院線改制之前,一共有14部電影先後打破內地人次/發行收入的紀錄,多次上映影片中人次最高爲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片《地道戰》,全國多年長期放映錄入了26億人次。而以票房爲考量標準計算,1992年爲紀念敬愛的周總理而拍攝的傳記電影《周恩來》,上映之初就引發全國範圍內的觀影熱潮,其票房紀錄直到5年後的《泰坦尼克號》的出現才被打破。

  1993年1月5日“三號文件”《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是公佈開始實行。院線市場化改制後的一年內,內地影史接連三次刷新票房紀錄,首部引進分賬片《亡命天涯》、成龍賀歲大作《紅番區》、詹姆斯·卡梅隆動作鉅製《真實的謊言》接連打破票房紀錄,直到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引發全城空巷,創造了3.6億的驚人票房,並將這一紀錄保持了11年。

  雖然,在進行了院線改革後,中國觀影的平均票價增幅明顯,總觀影人次和人均觀影人次隨後也遭遇了史詩級的“降維”打擊。但是院線商業化改革畢竟是對於院線商業電影放映良性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經歷了長達15年的低潮期後,內地影市也馬上進入了一個黃金髮展十年。

  2009-2019,

  黃金十年的當代史

  2009年7月,《變形金剛2》打破沉寂11年之久的《泰坦尼克號》紀錄。而這一紀錄又被4個月後的災難片《2012》打破。

  不過,屁股還沒坐熱的《2012》,在兩個月後,就又迎來了《阿凡達》的上映。上映數月的《阿凡達》最終獲得了13.6億的驚人票房成績,將這內地影史票房紀錄提高了2.6倍,這還不包括當時影院以及系統瞞報的各類數據。這是詹姆斯·卡梅隆導演作品第三次引進中國內地,也是第三次刷新了內地票房紀錄。

  短短半年多,三次刷新內地影史紀錄,這在過去,在未來,都已經成爲絕唱。

  在《阿凡達》的助力下,內地銀幕數增幅大幅提速。同年,《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的票房成績也都超過了4.5億。2010年年度票房大盤首次超過百億,同比增幅首次超過50%,中國票房正是進入全速時代。

  2014年,《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的票房在短短一個月內達到了19.78億,再次刷新紀錄。不過,當時衆多影迷與觀衆也爲如此票房鉅製因爲密鑰沒能夠延期最終突破20億而遺憾,因爲此片上映最後一天仍然有1300萬的票房產出。在201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進口片逐漸獲得了密鑰延期的機會。當然,這跟大多數進口片也伴有內地公司的投資有關。

  次年,《速度與激情7》繼續在一個月內狂攬24.27億票房,刷新內地票房紀錄。這也是內地影史的最後一個進口片影史冠軍紀錄,並將持續保持下去。

  三個月後,現象級國產閤家歡電影《捉妖記》上映,最終通過各種手段票房達到24.4億票房,這也是國產片在院線改制後拿到的第一個票房冠軍。國產電影也從2015年開始,也進入了全新的爆發期,《美人魚》《戰狼2》接連以10億甚至20億的跨幅打破新的紀錄。《戰狼2》也成爲全球影史第一部闖進TOP60的非英語電影。

  另外《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也都獲得了30億+的票房成績。隨着《戰狼2》紀錄保持將超過2年,下一部打破《戰狼2》56億票房紀錄的,還會遠嗎?

  未來票房紀錄趨勢

  可以說從2009年到2017年,內地影市幾乎每一年都在創造大量的票房紀錄。但是從去年開始,票房增勢明顯陷入瓶頸,增速放緩。

  無論是從單日票房、大盤票房,還是多部被寄予厚望的票房破紀錄種子選手的票房失利來看,這些信號都向內地電影人發出了紅燈警報。預測在未來長時間內,票房大盤都將維持在10%左右的小幅增速,所謂的電影市場黃金十年也正式結束。

  另外在進口片方面,原本體量基本固定的好萊塢分賬片續集票房在近些年也接連出現大量票房落點甚至開畫倒退的情況,也從側面反映了觀衆羣體的穩定性,隨着一部分新觀衆的不斷加入,同時也有另一部分觀影人羣,隨着新娛樂方式的崛起,正在離開影院。

  可以預測,未來的年票房大盤,在電影局以及中宣部的管理下,肯定還是會有小幅的增速,但是對於單月票房來說,停步甚至倒退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其實從今年Q1的基本數據,也能窺探一二,一月和三月的票房同比都大幅下跌,二月雖然因爲春節檔前置而實現了增長,但是也難以撐起整體的表現。

  過度追求票房成績,甚至爲了刷新票房紀錄而做出買排片、票房注水以及不正當惡性競爭的過激違規手段,有違電影市場的正常發展。而如果不追求票房,不規範票房統計與合理化競爭,也會逐漸被市場所拋棄。

  票房大盤是判定一個成熟電影市場體量的最重要的參數,同樣電影票房的高低也是判定一部商業片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怎麼合理運用票房,科學統計票房,以及建立完整的內地影市票房紀錄統計標準以及數據庫,是目前內地電影人亟需解決的。

  好在隨着專資辦數據的權威性,以及第三方數據平臺的多維崛起,未來的內地電影票房統計,只會越來越透明化、專業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