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

4月2日,審計署發佈《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

審計署指出,2018年第四季度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發現,一些地區和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貫徹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三大攻堅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在金融領域存在部分金融機構風險管控不到位的情況。審計重點關注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等情況。多數金融機構能夠加強金融風險管控,但仍有7個地區的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存在不良貸款率高、撥備覆蓋率低、資本充足率低、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

公告顯示,河南省金融機構存在不良率高的的問題。截至2018年底,河南浚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5%警戒線,其中超過20%的有12家,個別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40%。

吉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轄的9家農村商業銀行和14家農村信用合作社、山東省內7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轄16家法人行社、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10家農合機構的撥備覆蓋率均低於120%至150%的監管要求。

海南省金融機構存在資本充足率低的問題。截至2018年底,海口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14家農合機構資本充足率未達到10.5%最低監管要求,佔海南省農合機構數量比例爲73.68%。

2016年至2018年,河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滕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金融機構通過以貸收貸、不潔淨轉讓不良資產、違反五級分類規定等方式掩蓋不良資產,涉及金額72.02億元。

此外,審計署還點名了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落實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等要求不到位情況。公告顯示,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完成小微企業信貸部分“兩增”目標,截至2018年底,單戶授信1000萬元(含)以下小微企業貸款71.3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64%,較同期各項貸款增速低22.97個百分點。

公告同時給出了整改效果較好的案例和一些地區和部門積極推進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的經驗做法。

比如,關於安徽省農村商業銀行系統人爲調整資產評級,將不良類信貸資產劃爲“正常”或“關注”類,掩蓋不良貸款4.67億元的問題。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將其中21筆共1.08億元貸款調回“不良”類,同時通過收回貸款或加強增信措施等方式確保其餘3.59億元貸款不再屬於“不良”類,並持續加大對貸款風險監測力度,準確反映資產質量。

而上海市、雲南省、山東省、江蘇省蘇州市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2016年6月,上海市設立首期規模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專項爲處於成長期的科技型、創新型等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服務,並對優質企業實行優惠擔保費率,截至2018年底,基金已與43家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累計擔保貸款超過240億元。2017年以來,雲南省與中國農業銀行雲南省分行合作,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設置信貸專屬產品“科創貸”,並向該行注入風險補償金4600萬元,使用風險補償金對銀行貸款本金損失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截至2018年底,該行累計向4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放“科創貸”貸款2.9億元。2018年以來,山東省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等信息庫,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貼息補助和對合作銀行的風險補償力度,截至年底,省市兩級風險補償資金規模達4.1億元,確定合作銀行30家,2018年共爲13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6.4億元。2018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建立“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推動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打破信用信息壁壘,實現網上高效對接,截至年底,1900多家中小微企業通過平臺累計獲得“首貸”資金106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