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錯過與嘉賓的交流,記得關注書評君的“新京報書評週刊FM”服務號,每週我們都會推送一次讀書會預告,不想錯過直播的話,記得掃描文末海報的二維碼,進入當期讀書會直播間,開啓當期的開課提醒。若錯過直播,也可以點擊專欄鏈接回顧往期內容。

/ /

1919年,一戰終於結束,雖然風暴仍然潛伏,法西斯不久就將登臺,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細小縫隙中,在巴黎,一個紙醉金迷又才華橫溢的時代正在進行。

這一年,海明威20歲,菲茨傑拉德23歲,莫迪利阿尼35歲,科克託30歲,布勒東23歲,阿拉貢22歲;還有詹姆斯·喬伊斯、埃茲拉·龐德這些成名者,格特魯德·斯泰因則導師一樣穩穩坐在她那處藝術家時常造訪的豪華公寓裏。他們都已在或即將去往天才雲集的巴黎,混入自由的天地,在那裏尋求個人的藝術道路,從而締造了那個“藝術大爆炸”的傳奇時代。

年輕時的海明威。

那個年代如此讓人懷念,幾十年後,伍迪·艾倫在電影《午夜巴黎》中,讓一名小說家用奇異的方式潛回,讓我們見到了那時的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斯泰因、畢加索、達利……

抵達巴黎時,海明威21歲,剛結婚不久,夢想成爲一名偉大的作家。他和妻子住在破舊的公寓裏,一邊給報紙撰稿,一邊寫小說,並在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三個故事和十首詩》,反響平平。海明威想要的遠非如此。

於是,他辭掉《多倫多星報》的工作,開始孤注一擲地寫作。在隨筆《流動的盛宴》中,海明威對這段生活的記述頗多,貧困、飢餓的狀態讓人難以忍受,但寫作更重要。事與願違,海明威的第二本書《在我們的時代》依然平平。

1925年,海明威終於寫出《太陽照常升起》,終於獲得了名聲。此外,他還在斯泰因那裏得到一句話:你們是迷惘的一代。從此,在歷史上,“迷惘的一代”成爲一個重要的文學標籤。時代與個人,就這樣緊緊聯繫起來。

《整個巴黎屬於我》

作者:萊斯利·M.M.布魯姆

譯者:袁子奇

版本: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

本期“我有嘉賓”,我們請來《整個巴黎屬於我》的譯者袁子奇,和大家分享上世紀20年代的巴黎,那個傳奇時代,以及那時還很年輕的海明威。歡迎你的參與。

“我有嘉賓”讀書會預告

主題一戰後的黃金時代與年輕的海明威

時間本週三4月3日晚20:30-21:30

嘉賓袁子奇(譯者)

參會掃描文末海報二維碼

提醒掃描海報二維碼進入直播間,點擊開啓開課提醒,可第一時間收到提醒

特別提示

因爲讀書會後臺系統變動,開課提醒需要用戶進入當期讀書會直播間,點擊開啓開課提醒纔可收到提醒。所以不想錯過本次分享的朋友,記得先掃描文末海報二維碼,進入直播間,點擊開啓開課提醒。

“我有嘉賓”直播時間

4月3日,本週三晚 20:30-21:30

參與方式

掃描下圖二維碼

訂閱“我有嘉賓

即可進入本期讀書會直播

幾乎整個美國文壇,都在等菲利普·羅斯拿諾獎 | 李玉瑤(編輯)

他用畫筆,搶救瀕危古建築 | 連達(古建築愛好者)

詩人艾略特:中年後,他讓靈魂更豐沛 | 許小凡(譯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