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a Seydoux vs. Rooney Mara

這篇文最主要是以電影文化研究為前提去寫的兩位les icon的分析比較文,所以娛樂性我覺得會比較低一些,不過我覺得我一直都是走嚴肅路線的呀

話不多說 就快開始吧~


 

Rooney Mara33歲)和Léa Seydoux33歲)兩人有著許多的共通點,她們都是超級富家千金、年紀相同(同年)、出道年份相近、剛出道時都跑了不算短時間的龍套、都演過很具代表性女同志片、都受時尚圈喜愛、都很低調、都是冰山臭臉等等

Rooney Mara 魯尼・瑪拉

出生在美國紐約

1985/4/17

外曾祖父是職業美式足球匹茲堡鋼人創辦人,曾祖父是紐約巨人隊創始人,她爸則是現任紐約巨人隊的副總裁

有一個同樣是演員的姊姊Kate Mara (長得不太像我知道~~ 基因的奧妙)

她受到愛看電影和姊姊的影響,而想成為演員,自19歲開始到處試鏡,2005年出道後,不過並沒有立刻大紅,她參與了一些跑龍套的戲劇,直到2010年出演導演大衛芬奇的《社羣網戰》才開始受到矚目。


Léa Seydoux 蕾雅瑟杜

1985/7/1

出身在法國巴黎的電影世家,她祖父是百代電影公司(Pathé)的主席,兩位伯父尼可拉·瑟杜(Nicolas Seydoux)和米歇·瑟杜(Michel Seydoux)都是從事製片工作,其中Nicolas Seydoux還是高蒙電影公司主席和CEO,她本來就讀音樂舞蹈學院,但因為一直以來成績都很爛,所以根本沒想過以後要從事什麼工作,直到她18歲時,她在一家咖啡店遇到一位男生,是個演員,在和他聊天後,她覺得演員很自由,又可以到處旅行認識不同的人,因此決定要當一名演員,她在2006年出道,同樣也演出一些跑龍套的角色,2008年,她演出電影《巴黎小情人La belle personne》

出色的表現使她獲得凱薩電影獎最具潛力女演員獎,她也因此受到時尚圈的注目。


2011年,是她們的交會點,蕾雅和魯尼都是大衛芬奇執導電影《龍紋身的女孩》女主角候選最後五強

不過最後大衛芬奇選擇了可塑性更高的魯尼,

魯尼瑪拉因為龍紋身的女孩一砲而紅,打開了知名度,不過生性低調的她,一直到了2013年才又推出了另一代表作《藥命關係》

同一年,蕾雅演出了爆紅之作《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2015年,魯尼也攜手凱特布蘭琪演出《Carol

就成名作來說,蕾雅一脫成名 (大概就像這樣

或這樣

 

 

 

 

 

 

 

沒了啦

(我不想被吉)

 

魯尼一戰成名

(帥死我了這位)

不過蕾雅在事後說,長達十幾分鐘的性愛鏡頭,花了六小時在拍高潮,她覺得自己跟妓女一樣

(做到崩潰的概念)

魯尼則是說龍紋身裡,一段強暴的戲,讓她在拍完後幾乎快崩潰

對於自身的成名作,兩人心存感激,但至今都沒有再跟同導演合作過。

就歷年電影作品來說,蕾雅幾乎是一年產出一到兩部電影,作品分成兩種類,一種是好萊塢的大商業片裡的配角,另一種是法國片(商業&獨立)的主角,並且距離今天最近期的一部電影已經是2016年的《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再來就是今年新出的三部片加2019的待上映兩部

;反觀rooney,電影的產出量跟頻率都高上許多,光是2016~2018年間,她就瘋狂地拍了十部片,

不過幾乎都不是主流商業片,這也讓我開始思索,背景如此相像的兩人,戲路的差別是從何而生?

兩個人拍片都不是為了錢,為了名嗎?那為什麼蕾雅在藍色之後的片都沒有什麼代表作出現了,而且16年後就神隱了,當然有個原因是因為她生孩子去了,但那不是理由

而魯尼如果是為了名,拼命狂拍片,卻都接一些,感覺像接爽的,友情出演的片?蕾雅是法國人,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稱霸世界,演員的競爭也相較激烈,蕾雅身為一個外國人,在好萊塢搶到幾個大片的配角後,沒戲唱,回家(法國)拍了個肉片(藍色)後爆紅,結果從法國紅回到美國甚至是全世界,為什麼這部片在美國會那麼成功,藍色最主要是兩個年輕人(一個高中生,一個大學畢業的藝術生)愛的炙熱,結局卻是,我最親愛的是你,但我們回不去了,看完心情真的很藍色啊!

美國近幾年有非常非常多的戲劇,都有女女cp,不過不意外的,結局cp都會被編劇賜死

這是自相殘殺 

好像女女戀=虐戀是個標準編劇公式似的,(這是真的一個困難的現象喔~~)

以下這些截圖 我真的看得很搞笑又很無奈

LGBT FANS DESERVE BETTER !

網友看得又愛又恨又喜又悲,一個來自最開放,視回收前任為無物的法國社會的電影,結局卻是心碎的女主角求和不成轉身步離的畫面,這一幕是否觸動了全美國,甚至是被美國電影文化洗腦過的世界影迷們的內心?

再來看看魯尼的境遇,她跟影后凱特布蘭琪一同演繹一對美國五零年代的女同志戀人

電影畫面、服裝、臺詞、細節跟內容都相當講究,

一個祕密戀情,歷經曖昧,社會氛圍的壓力,不勇敢放棄,

到後來想開,兩人最終選擇了對方,happy ending,這部片在那年六項奧斯卡提名,五項金球獎提名,最後真的就只有提名而已,結果全部槓龜,反在法國Cannes,此片得到無數讚聲,魯尼更獲得第68屆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獎,嗯?一個美國製作美國演員的電影,在法國大放異彩

在自家本國卻不受重視,在法國,藝術片拍的情色點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那種片並不特別出色,法國更重視的是電影的講究,細節,跟演員的細膩情感表現

跟美國那種大飆戲的“演技好”標準非常不同,藍色之所以在法國也有好評,很大部分是因為演員的內心戲很“真實”所致

但那跟Carol受肯定的理由是截然不同的,符合兩國優秀電影標準的差異顯而易見,這不僅僅是她們兩位千金演員成名作的建議評述,在她們成功電影的背後,有著的更是兩個影視圈背後的文化差別,法國的拍片主流不受法國影展的親睞,劇情走向卻對了美國人的口,美國導演拍出的美國懷舊片卻抓緊法國評審的眼球,How interesting!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美國人的內心覺得,法國拍出美國口味的法國片,是對美國影視的一種認同或者肯定?所以沾沾自喜,因此更愛了藍色這部片嗎?那法國人喜歡Carol,又是因為美國那羣現實(沒內涵)的傢伙,竟然拍出了有文化的作品,你們(美國)終於知道什麼纔是真藝術了齁!(法國式驕傲)

,所以給予極大肯定,以上都是我的看法,不代表是事實,但何嘗又不是呢?

再來看看兩位千金的近年發展,魯尼跟拼命三郎一樣拍片,脫口秀節目上的少,

蕾雅戲少,生孩子,忙看時裝秀

法國影視文化圈保護深,外國影人想要進法圈難上加難,

美國恰巧相反,各式各樣從世界各地更美更帥更會演的後輩一波波進圈

前浪不想死在沙灘上只好拼命成就自己

就算魯尼不缺錢,fame對她來說也只是浮雲,但她喜歡演員這個工作,如果她不在好萊塢的女星年紀保鮮期內多爭取演出機會,她可能機會就越來越少了,以後想再從事自己喜歡的事物就難了(想看看梅姨年紀一大把了還在接片~)

不過蕾雅就不一樣了,一部片打開知名度後,靠著看秀

拍雜誌  (下面這張 一個攻氣外露快門的瞬間..)

出席時尚活動還有代言等等就可以在時尚強勢的法國生存的很好了

講來講去很多都是兩人背景的影響,不過就兩人演技來說,魯尼很喜歡挑戰她自己,時常演出一些經神病、自閉症、寡婦、艱苦聖女的角色

她很有可塑性,但也因此少了點自己的特色的角色走向,她的演出角色通常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都是處於較弱勢的一邊,她更喜歡一種反差的內心爆發感

美國東岸大小姐的反骨情節展露無疑

;蕾雅演出的角色,就算是在《巴黎小情人》裡,即使是飾演一位女學生,糾纏於男學生和男老師之間

她也是個有掌控權的上位者

007裡飾演冷艷女殺手,強勢又一次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裡,飾演追人,甩人,不復合的Emma,上位者again

真不愧是一個逛街逛進精品名牌店,十分鐘後就帶走上萬元圍巾的富家女,高高在上的氣息非常明顯

總結,兩人即使相似點相當高,但身處的環境,影響著她們的價值觀,選片觀,跟成名後的活動發展

 

電影本來就是文化的縮影,演員可以說是文化的演繹者,被分配在每部不同設定的片裡,用她們的想法去表演,背後的意義很值得拿出來討論與研究,文化研究本來就是門跨文化的研究學科,也因為很廣,觸及的面很多,探討起來自然就更值得令人回味了呢!


 

****文章都是我從無到有寫出來的,不要盜文,也不要把文章內容的取得當作理所當然,我是用 我想在我這短暫的生命中留下一些我存在過的痕跡,還有在她們都還紅的時候,寫些有意義,有人關心有人會看的文章,寫文章不是多累的事,頂多24/7坐在椅子上,分頁開到電腦當機,找圖找到眼花,文字順到爛罷了,寫寫看就知道多輕鬆了,我很囉唆我知道,我能囉唆多久我卻不知道,只希望我可以長命幾十歲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