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這張照片,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張萬聖節的裝扮,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照片中的這位大叔其實是一名鳥類養育專家,25年以來,穿著白色的保育大褂,戴上鶴嘴手套,假裝自己是一隻或者是一對美洲鶴。

美洲鶴是北美洲最高的鳥類,站立起來1.5米,渾身雪白,身上點綴著褐紅色的斑點!擁有一雙大長腿,十分美麗,不過別看它如此高雅美麗,但實際上美洲鶴依仗著自己個子高,在美洲幾乎沒有天敵。

也曾經一度是美洲十分著名的景觀之一。

但正是因為沒有天敵,缺少競爭意識的美洲鶴其實十分呆萌,很容易捕捉。之後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捉,加上工業的迅速發展,到1941年,曾經隨處可見的美洲鶴只剩下21隻,瀕臨絕種。

曾經風靡北美的美洲鶴如今卻面臨滅絕,生物學界對此感到高度緊張,幾乎所有人覺得要救不回來了……坐落在美國馬裏蘭的Patuxent野生動物研究中心,選擇在1966年開啟了「美洲鶴項目」,這裡的工作人員立志要好好保護這種可愛的瀕危動物。

美洲鶴是一夫一妻制動物,和其他瀕危動物不同,它們在繁殖期可以生一至三個蛋。如果第一個蛋丟失了,就繼續生第二個,第二個又丟了,就繼續生第三個……所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利用這個「BUG」,開始了「偷蛋行動」,美洲鶴一生蛋,他們就把蛋拿走,這樣每對美洲鶴都可以在繁殖期儘可能多的生孩子。

孵化幼鳥,倒還可以用暖箱解決……

但是這個培養幼鳥咋整啊???

科學家們看著這一隻兩隻,濕漉漉毛茸茸的幼鳥,有點兒懵逼……

在一開始,他們找來了隔壁老王——沙丘鶴

這是一種和美洲鶴品種比較接近的鳥類動物,讓它們來給美洲鶴做父母,應該差不多吧?只是,這羣科學家萬萬沒想到,這個方案居然失敗了,原因竟然是——美洲鶴太傻!這羣認沙丘鶴做父母的美洲鶴,全都把自己當作沙丘鶴了!

它們完全複製了沙丘鶴的習性,不跟其他美洲鶴進行任何交流,平時只跟沙丘鶴玩,而且……也只跟沙丘鶴進行交配……雖然最後生下了不少孩子,但都是不能繁殖後代的「混血鶴」,對於拯救瀕危的研究目的來說根本沒卵用啊!

看來用沙丘鶴做父母的方法是廢了,那誰來做這羣美洲鶴幼崽的爹媽呢?

這羣科學家異常焦慮,每天都愁眉苦臉的看著彼此……

等等,他們互相打量著,看著彼此…看著看著,忽然冒出個奇妙的主意:不如,就讓我們自己,給美洲鶴雛鳥做爹媽吧……?

但是美洲鶴害怕人類呀,這可怎麼辦?苦思冥想中,他們忽然眼前一亮……這鶴不是傻麼?!那我們就假扮成它們的爹媽,打入內部不就行了?!!!

於是,一羣打扮的「奇形怪狀」的科學家們就這樣出現了…………

他們腳蹬黑色的膠鞋,身穿又肥又白的罩子,臉也都得遮蓋住……

「主要就是為了遮蓋住我們人類的身形,讓美洲鶴看不出我們是人類。」獸醫Glenn Olsen解釋道。

嗯……雖然在人類眼中,他們根本就還是人類的樣子……但是對於呆萌的美洲鶴來說,根本什麼都看不出來……

最吸引人注意的裝扮,就是他們手上戴著的長長的鳥頭手套。

如今的鳥頭手套都由毛氈和塑料製作而成,包括了美洲鶴腦袋和脖頸的部分。但其實在一開始,這個鳥頭手套都是用真的美洲鶴標本製作而成的。

只是在當時,科學家們拿在手裡覺得陰森森的,心理壓力超級大……而且猛啄一通非常容易損壞,於是隻能換成人工製作的鳥頭……

除此之外,所有科學家都還會在身上別一個小小的播放器,裡面是錄製好成年美洲鶴聲音。精心準備的裝扮,充滿迷惑的聲音,再加上科學家們的「手舞足蹈傾情演繹」,所有的美洲鶴幼崽們很快就把他們當作了自己的媽媽,充滿了信賴和依戀。

由於這些雛鳥沒有父母教來它們如何喫東西,「學習喫東西」的重任就負擔在了科學家們身上。他們利用「鳥頭手套」,給每一隻剛出生的,懵懂無知的雛鳥們演示尋找食物的過程。

「我會把手裡這個腦袋放低,就像我正在尋找食物一樣,看到了蚱蜢或者蠕蟲,我就開始猛啄一通。」

有些雛鳥特別笨,要教好久好久才會學會。這些鳥頭手套又重又不好拿,但是看到笨笨的雛鳥最後終於學會了喫東西,每一個科學家心中都充滿了欣慰和溫柔。

有時,他們也會模擬危險的到來,每當這個時候,科學家們就會瘋狂揮舞著自己的胳膊,假裝是自己的翅膀,告訴小雛鳥們「危險來了,快跑啊!」平日裏,科學家們還會帶著小雛鳥們一起運動跑步,幫助它們鍛煉身體……

跟著眼前這些白白胖胖的」鳥媽媽「們,幼崽們學會了喫什麼,怎麼喫,怎麼發現危險,怎麼逃跑……

慢慢的,這些弱小的雛鳥逐漸長大,即將變成雪白的成鳥,而科學家們的cosplay培育計劃也就要開始「上天」了——

他們要教會雛鳥學習飛行。他們繼續裝扮成美洲鶴的樣子,坐在了超輕型飛機裏,引領雛鳥前進………

等到雛鳥們剛剛長成雪白的成鳥,開始面臨自己的第一次遷徙時。

科學家們就用同樣的方法,引領著年輕的鳥從威斯康星州一路飛到了弗洛裏達州——這是他們進行挑選出來的「遷徙路線」。

這個「引領式」的遷徙大法從2001年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直到有足夠多的成鳥記住了路線才停止。就這樣,二十五年來,這羣科學家一直裝扮成美洲鶴的樣子,做著「鳥媽媽」,帶著無數批小雛鳥長大……

經過測試,這些在研究中心長大的美洲鶴的野外生存率跟野外長大的持平,並沒有成為「溫室的花朵」,它們隨時可以放飛野外,自由生長。

到現在,科學家們的付出終於有了收穫。美洲鶴的數量已經從1993年的261隻,增長到了現在的612隻。雖然美洲鶴依舊處於瀕危,但是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

但是,就在所有人都為美洲鶴的未來而感到光明而喜悅的時候……

這個成功的項目,卻突然被叫停了……

資助項目的是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由於政府砍掉了USGS15%的預算,所以現在他們想拋棄這個項目。

」其實我們真的非常節儉了,整個項目每年的費用才150萬美元。「Olsen委屈的說,他從未想過會是這個原因。

同時,Patuxent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負責人John Frech認為,這個項目更多的花時間在了「繁殖」而不是應該做的「研究」上,加上他本人認為這種「裝扮培育」非常古怪,所以選擇叫停。

對於這種說法,項目科學家們都強烈譴責,但是又無可奈何。

現在,項目裏剩下的75隻美洲鶴將被送往加拿大和美國的其他培育點。」本來美洲鶴就很難培育,讓它們集體搬遷,真的會造成巨大的損失。「Olsen無比心痛,」又要花很多年才能恢復元氣。「

」到現在,我不想再說什麼了。「面對自己工作了二十五年的項目,Olsen表示,」我真的太難過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