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他們看似活得很瀟洒, 其實很脆弱。

這張照片是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作品,河北省張審軍的《獨生子》,左手是媽,右手是爸,兒子坐在中間,守護著自己的父母。一家三口在醫院的病房裡相互凝視,看起來是那樣的無助和無奈。

據估算,從1987年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到2016年二胎政策開放,全國獨生子女家庭在1.5億左右。隨著老齡化、少子化、獨子養老問題越發突出,那些年少時飽受寵愛的獨生子女們,終將迎來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危機。

A、不敢病:既包括父母們,也包括年輕人

感覺命運就在一線之間,跨過去我就完了

講述人:choo, 1992年生

父母真的不能生病。

有一次我媽體檢說查出疑似癌症,我媽嚇得半死,我也嚇得半死。我媽說這件事的時候,第一句是,「你可怎麼辦。」

我都25歲了。但我覺得我並沒有在精神上斷奶。

過兩天去了市醫院仔細檢查,發現只是小問題。我們都鬆了一口氣。

但我知道緊緊揪住我咽喉的最大恐懼是什麼:不僅僅是因為她是我媽,讓我隱隱害怕的不敢說的,是自己在一線城市優渥的追夢幻境被打破了,這個幻境,一直是靠父母的資金支撐才維繫的。

如果確診,什麼夢我都不敢追了,我肯定放心不下跑回老家來照顧她,而我們家積攢的那一點稱得上中產階級的財富,也會頃刻間化為泡影。在中國,大病足以摧毀任何一個中產階級。

那幾天,我感覺命運就在那一線之間,跨過去我就完了。

同樣的,作為獨生子女更不能生病

中國目前典型的家庭矩陣是4-2-1。

4-2-1家庭意味著兩個獨生子女家庭的結合,夾在中間的夫妻二人站到了最尷尬的位置,既要贍養父母,又要養育孩子。作為支撐大家庭的中堅力量,決定了年輕夫妻們不能出現太大狀況,否則必將導致的3個家庭的毀滅。

北京大學人口學者穆光宗曾在一份調查中,為獨生子女家庭打上了「高風險」的標籤,這種風險來源於「唯一性」。曾經的中國家庭講究「四世同堂」「子孫繞膝」,如今這種金字塔結構已然顛倒,越往下延伸,家庭成員越少,甚至只有一人。而這唯一的一個人,成為了支撐大家庭的中堅力量。支柱倒了,家就會散。

B、不敢窮:「孝順」是種奢侈品,成本高昂

知乎上一個網友的故事,戳中了很多人。

每晚,他算著家裡的賬睡去,清晨再惴惴不安地醒來。因為,怎麼算,錢都不夠。

他和妻子是雙職工,雙方父母4個,都60多歲了。父母的上面,還有2位90歲的老人。下面還有1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

別人問他,有沒有生二胎的打算,他跟聽了段笑話似的,說「你逗我呢?」

他的爸媽、岳父母們雖大病沒有,但小病不斷,4個老人一邊照顧90歲的爸媽,一邊互助養老。但最近,他覺得這種平衡越來越難維持了。

他父親摔了一跤,骨折進了醫院。一下子,原先照顧爺爺的主力沒了,還得找護工去照顧父親。

醫院、家、幼兒園、單位,樣樣都得顧,樣樣都不太顧得上。

而這在我看來已經不錯了,至少家庭是完整的,父母的照顧可以親力親為。但對於那些在一二線拼搏的年輕人來說,父母的贍養更多的是藉助護工。但這份中產養老價目表卻道出了更多的不易。

如果是請住家護工(保姆)來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一個月要4000到5000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需要照料,另外還得加價500元。

不管是何種方式,開支都不小。

有些家庭出於種種原因,會選擇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北京一家只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民營養老機構,每人每月的費用在5000至6000元。而這遠遠超出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

當然,對於收入較高的獨生子女而言,一切都好說。但是對於我們這樣普通人來說,重擔全部落在獨生子女肩上,顧家、育兒、日常開銷,再加上支付養老院費用……

因此也有一些子女,選擇了逃避。

南京一位65歲的老母親腦梗,住進了養老院。兒子為其支付了1萬多元,眼見又產生了1萬多元的欠費,於是兒子出現了幾次之後再也沒出現過。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養老費用讓一些獨生子女不堪重負。

與私營養老院相比,公辦養老機構更具「性價比」。但問題是,住進公立養老院,是一件有錢也未必能辦到的事。

C、不敢遠行

對於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只有一個孩子的他們,「空巢」的可能性很高。

一方面是出現病痛時,一個孩子所能提供的資金支持和照料都比較有限。

另一方面,平日的生活中,大多數父母並不與子女住一起,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心靈上的孤獨不可避免。

而老人們對情感和陪伴的需求,對有些獨生子女們來說,已成為一種難以迴避的負擔。

最典型的衝突之一,就是獨生子女們想要外出闖蕩,與父母希望孩子待在自己身邊,這兩種想法之間的對撞。

我身邊就有好幾個朋友,都是家中獨子,因為爸媽的原因而最終選擇留在了家鄉工作。

一個留在老家工作的女性朋友說,她估計會找個當地的小夥子結婚,不可能嫁到外地。

「要經常跟爸媽待在一起啊,他們除了我,沒有其他寄託了」,說到最後,她補了句,「壓力好大。」

在家的尚且如此,何況是那些離家打拚的獨生子女們,獨生子女們對父母們的情感責任,和父母們對獨生子女們的陪伴期待,已成為很多遊子難以擺脫的心理負擔。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張有空格計算人生時間的表格,以70歲為例,一生是900個月。如果你今年20歲,那麼已經走完了8行格子的人生。假設你爸媽現在50多歲,他們能活到90歲,你們每年見一次面,每次24小時計算(除去走朋訪友的時間)來算,你還能與父母共度1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如果是70歲,相伴時間就是兩周……

鑽牛角尖的時候,我們都曾考慮,要不要換到離家近的小一點的城市裡,買大一點的房子,把兩家老人都帶過去,生活慢一點,多陪一陪他們。畢竟人就這一輩子!

但結果往往是,現實戰勝情感,所以我們經常只能安慰自己,再多掙一點錢吧,有錢自主性就會大一些。可是明明已經看到很多富足的家庭,一樣很難解決這些問題,所以終究是自欺欺人吧。

龍應台的《目送》中有段很有名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獨生子女的困境,你是如何破除的?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於相同的問題,我們有著不同的選擇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提問,「獨生子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最高贊的評論概括了無數人的心聲: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

獨生子女對老去的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麼,你大概什麼時候意識到父母老了,需要你去照顧了?

在父母養老問題上,你最焦慮又是什麼?

會考慮有一天回到他們身邊去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