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柏廷】

臺中舉辦「東亞青運」遭取消,北京將導火線指向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其實,公投只是星星之火,如今卻燎原兩岸,民共沒有互信,很多舉措立刻被以「放大鏡」檢視。只是臺獨人士這些作法難成大事,連帶害苦一堆無辜的臺灣運動員。

難成大事 害苦臺灣運動員

東亞奧會取消臺中舉辦「東青亞運」消息曝光後,相關議題不只在兩岸輿論「炸了鍋」,更成為民共雙方針鋒相對的引爆點。蔡政府一天三次談話,指責北京蠻橫幹預,北京當局也不甘示弱回擊,批評民進黨當局縱容公投,纔是事件始作俑者,大陸是被迫出手示警。

其實東奧正名公投,只是一小撮獨派人士所為,根本難成大事,只能算是「星星之火」;但正是這把星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不只燒掉臺中期待已久舉辦東亞青運的機會,更活生生地燒出民共毫無互信基礎的真實窘境。

東亞青運主辦權丟失,以及「東奧正名公投」議題的發酵,就是民共沒有互信最好的例證。也因如此,蔡政府即使一再澄清沒有主動推動相關公投,就算說破了嘴,也難以得到大陸方面的信任。

民共沒有互信,為防範未來風險,杯葛臺中「東亞青運」,就成為北京當局不得不出手的選項。當前民共官方零溝通情況下,很多事情就容易被用「放大鏡」檢視,甚至先入為主,而心證已成,當然「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更遑論高雄市議會民進黨團,還曾公開表明要助推正名公投。

小事變大 陸回擊出手預警

更長遠來看,民共沒有互信,兩岸關係就很難出現轉圜曙光,而兩岸僵局難解,像東奧正名公投這類事件引發臺海情勢更加緊張,就會層出不窮。過去,國共之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情形已不復見,取得代之的是,民共「小事變大、大事燎原」的惡性循環。

兩岸政治紛紛擾擾,倒楣的往往是無辜老百姓。過去臺獨勢力推動統獨公投,經常是雷聲大雨點小,其實這次東奧正名公投恐怕也不例外,但在兩岸關係惡性氛圍下,苦練多年臺灣運動員賠上青春與汗水,成了「東亞青運」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