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華杉 華與華營銷諮詢公司董事長

孫子兵法的管理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孫子兵法首先是管理學,現代管理學,本身就是從軍隊管理思想體系發展出來的,因為軍隊是人類最早的大規模組織。

五事七計裏的“法”,不是指法律,是講管理。曹操註解說,曲制,就是部曲、幡幟、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者,主軍費用也。

綜合曆代其他注家的解釋,曲是部曲,組織架構。參軍叫“入伍”,因為古代軍隊最小編制是五人,後來林彪發明三三制,最小戰鬥單位變為三人,獲得很大成功,這就是對“曲”的運用。

三三進制原則,一個排三個班,一個連三個排,一個營三個連,一個團三個營,一個旅三個團,一個師三個旅,一個軍三個師。這是林彪的“曲”。

現在咱們搞企業組織,也要研究你的“曲”,是分公司制還是事業部制,一個經營單位到底多大,這就是企業的“曲”,不僅對績效有巨大影響,還對稅負有影響。

華與華是合夥人制與部門制的混合,合夥人團隊負責經營,另有財務、人力資源等職能部門,和三維、插畫、商學院等技術支持部門。合夥人團隊內有若干經營小組,每個小組的最小作業單位是八個人。現在大家學習稻盛和夫阿米巴,他也是對“曲”的創新。讀者可以想一想,你公司的“曲”怎麼設計。

“制”是指揮系統,包括組織架構、指揮層級,還有旗幟、金鼓,旗幟是軍旗,令旗,列陣時各自站在自己所部軍旗下,打仗時看令旗旗語指揮,如果旗幟亂了,軍隊就崩潰了。金鼓也是指揮信號,擊鼓沖鋒,鳴金收兵。這一套東西,也就是現在的通訊系統,把衛星給你打掉,你全國都癱瘓了。

“官”是人事制度、崗位職責。

曲、制、官,這三個加起來,組織才能運轉。現在我們好多企業大了,已經運轉不了了,好多事沒人負責,沒人決策。也不知道誰負責,誰決策。

有權力決策的人,要他決策的事太多,他一下子掌握不了那麼多情況,決策不到這裏來。該為這事情負責的人,他總有理由推諉不負責,就任由事情敗壞下去。比如奔馳女子坐引擎蓋事件,就是沒人負責決策即時處理,銷售人員不願意損失已經完成的銷售業績,最終導致災難性後果。

道,曹操說是糧路,後勤保障。杜牧註解說是安營紮寨的時候營區道路規劃。兩者應該都很重要了,打仗首先要保障交通線,否則軍隊無法生存。而營區的規劃,也跟打仗排兵布陣一樣重要。

主用,是物資和財務。對於企業來說,供應鏈、倉管、財務,都在主用的範圍。

『孫子兵法』:最高謀略,5個字道破打勝仗的智慧 新聞 第1張

企業的“道、天、地、將、法”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總結一下,道、天、地、將、法,這就是“五事”,五事兼備的,就能取勝,五條都不懂的,就不能取勝。

我們再對應企業經營總結一下:

道,一方面是你的社會價值,經營使命,是不是真正為社會解決問題,符合消費者的需要,二方面是是否上下一心,讓所有員工都把公司當自己的事業。

天,是天時,是時代,是國運,是風口,沒有時代,沒有國運,什麼也幹不成,踩上了風口,豬都能上天。

地,是地利,產業集羣,就是地利,做諮詢創意,上海就有地利;做媒體公關,北京就有地利;做電子商務,杭州就有地利,這不雲集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嗎?有的IT創業公司,把研發放在硅谷,利用當地人才,這也是地利。

將,是統帥,就像有的投資人看創業者,技術優勢、商業模式、市場潛力,啥都聽不懂,一知半解,就看那人行不行,覺得這人行,就投。

法,就是組織管理。法排在最後,因為前面的都具備了,沒有管理能力,這事情還是幹不成,前面的都沒有,光是會管理,沒有東西給你管。

『孫子兵法』:最高謀略,5個字道破打勝仗的智慧 新聞 第2張

員工的培訓和激勵

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五事七計,這是七計部分了。“主孰有道”,前面說的是“令民與上同意也。”要上下一心同欲,就要共享勝利果實,對人民政策得當,對部下捨得封賞。

“將孰有能”,就是比較雙方將領本事。所以打仗經常有這種情況,知道對方大將厲害,就堅決不出戰,派間諜去買通對方寵臣,離間君臣關系,把這大將調走,換個笨蛋來,然後一戰而勝。

“天地孰得”,看誰得天時地利。

“法令孰行”,設了法令,就不會有人犯,犯了就一定誅殺。

“兵眾孰強”。上下齊勇同奮,勇於作戰為強;兵力眾多,武器先進為強。

“士卒孰練”。這一條和兵眾孰強分開講,很有意義。人的可塑性很強,正常人經過訓練,都能從事專業工作,如果一輩子只練一件事,就能成為世界級專家。所以只要訓練好,每個人都能成為世界頂級專家,要有這個意識。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所謂特種部隊,不是超人,就是訓練,投入巨大的資源給他們訓練,要去哪兒執行任務,能找個地方把任務執行地模擬出來,提前幾個月反覆演練各種情況。

兵法的關鍵在於練兵,練兵的關鍵在於比武。兵眾孰強,士卒熟練這兩條,對於企業來說,要捨得在培訓上投入,還要經常進行業務比武。很多企業,只關注業績,只關注一線業務,不關注培訓,這就是不斷消耗戰力,得不到補充。

“賞罰孰明”。賞罰是個大學問。可以說賞罰決定戰鬥力。賞罰的關鍵,主要是兩條,一是及時,二是恰當。

《司馬法》:“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這是講賞罰要及時,做好事的利益,讓他馬上得到;做壞事的懲罰,讓大家馬上看到。如果不能及時,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王子注說:“賞無度,則費而無恩。罰無度,則怒而無威。”這是講賞罰要適度,濫賞無度,大家拿了還不感激你;濫罰無度呢,人人憤恨,你也沒有威信。

企業的賞罰呢,捨不得賞的老闆當然是很糟糕了。還有的,當年的年終獎要明年年中才能拿,防止你辭職或者“有問題”,也是老闆雞賊不爽快。

但是肯發賞的,怎麼賞也有大學問。一般來說,越是基層的,體力勞動的,賞的週期越短,越是高層的,賞的週期越長。這就是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的區分,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的結合。

任正非說:“基層要有飢餓感,中層要有危機感,高層要有使命感。”華為的賞罰機制,以奮鬥者為本,可以說是他成功的關鍵了。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孫子對吳王闔閭說:這就是五事七計,您如果聽我的,用之必勝,我就留下來為您服務。如果您不聽,那就會失敗,我也不留這兒,我到別的地方找工作了。

五事七計,是基本原則。在基本原則之外,下一篇,再談“兵者,詭道也。”在計算的計之外,再講詭計的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