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海棠季:

來了,別忘了看校史博物館

天津大學這幾天都上了熱搜啦,就因爲這海棠季!你來看海棠了嗎,來了,別忘了去看看這裏——

對了,別忘了來參觀天津大學校史博物館!

大家都知道天津大學的前身是北洋大學,北洋大學校址原來在西沽,1952年才搬入七裏臺校區。這裏開建的首棟教學樓,也是第一教學樓,現在已經被精心改建成校史博物館。

爲了保護這棟老樓的原有風貌,學校在建築物外面“接上”了玻璃前廳,通過介紹天大校史的“時光隧道”,參觀者可看到天大校史中的重要歷史照片。

盛宣懷

追根溯源哈,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大家記好了,是第一所,沒有之一!

“甲午戰爭”失敗後,學校在“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爲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爲先”的辦學宗旨下,由清光緒皇帝御筆硃批,創建於天津,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學校初名北洋大學堂,內設頭等學堂(大學本科)和二等學堂(大學預科),頭等學堂設四個學門:律例、工程、礦務和機器。

天大校史博物館裏,珍貴的歷史照片、詳實圖表、檔案史料與實物、藝術作品、場景復原等多種展示方式有機結合,展出學校110餘年的珍貴歷史照片千餘幅,檔案史料、實物等200餘件。

天津大學校訓:實事求是。這是北洋大學校長趙天麟題寫的校訓,他本人就是北洋大學的學生,留美回國後任北洋大學校長,後來在擔任耀華學校校長期間被日本憲兵隊暗殺,時年52歲。

1958年8月13日,毛澤東主席到天津大學視察,在這之後,毛主席做了重要指示:“高等學校應抓住三個東西:一是黨委領導;二是羣衆路線;三是把教育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

1986年,天津大學校長、我國高等教育家吳詠詩,提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方向(後加入“國際化”)。他從天津大學的辦學實踐出發,在學科的綜合性、跨學科人才培養、交叉學科建設、教學的研究性、科研的創新性、管理的科學性、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等領域提出了深刻見解,得到全國高校的廣泛認同,也促使國內許多一類院校向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邁進。

來天津大學校史博物館看什麼呢?

創建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的硃批奏摺;

中國第一張大學畢業文憑———頒發給王寵惠的“欽字第一號考憑”;

北洋大學堂第一屆大學畢業生合影等等珍貴展品。

最讓小編掉下巴的是,看那工工整整的筆記呀,那是真正學霸的筆記。小編是萬萬做不到的呀!

這可是70年前的筆記!

您記好了,4月4日(週四)的《文博不打盹兒》節目:聽天津大學檔案館館長韓寶誌,副館長張振興爲您解讀天津大學校史博物館!

看海棠的時候,

記得來天大校史博物館轉一轉哈!

記住開放時間呦:

每週三、五下午13:00-16:00對外開放

學校校慶、海棠季校園開放日等對外開放

其他時間預約開放

《文博不打盹兒》

首播 中午11:00

重播 晚上19:00

編輯 溫光怡 遊曉菲

主持人

春月 田翔

想要進入節目交流羣請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備註“文博”,拉您進入文博交流羣,一同分享文物收藏、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展覽信息、討論歷史、文化、文學、藝術一切相關,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非誠勿擾,謝謝支持!

掃碼進羣,

就等你啦!

-END-

撰稿 丨 遊曉菲

製作 丨 天 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