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只有一個Powercolor VEGA 56 NANO, 然而全世界範圍內都缺貨,估計是停產了


農企GCN架構的能耗比相對這兩年NV家的帕斯卡、圖靈而言太低了,高端卡發熱嚴重,做成短卡,散熱模塊的體積必然受限制,要麼犧牲散熱性能,要麼增加成本上水冷或者均熱板。

ITX短卡本身又只是一個細分市場,對於目前份額不及NV家四分之一的農企來說,這根本不是當務之急,他們也完全顧不過來這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ITX 短卡就是一個細分市場, 事實上除了我國有一堆 K39, 魚潮S3 這樣的機箱, 其他國家基本都找不到類似的機箱.

目前 N 卡陣營裏的短卡主要以技嘉為代表, 包含 1060/1070/1080, 2060/2070 和 1660. 所以除了 1080Ti/2080 這些頂級旗艦貨, 基本上甜品卡都有了.

AMD 這邊的 ITX 卡主要還是藍寶, 不過主要也就 RX470D 的黃金版(19cm), 白金版(17cm). 然後往上有 RX580 的 HP OEM 卡和一些各種坑的挖礦白牌卡. 以及你說的迪蘭的 Vega 56 nano.

之所以這張卡能造出來主要是因為迪蘭上了均熱板, 而往下的散熱一般就是銅管散熱片, 最差就是鋁塊. 曾經 AMD 的 Fury X 也造過 nano 卡, 現在還有些工包在賣. 以及 Fury X 的公版水冷也挺短的.

當然如果你真的要 AMD 短卡, 迪蘭/叉糞叉 Vega 56 的 PCB 得益於 HBM 顯存都是很短的.

順帶一提即便是 Vega 56 Nano 的 PCB 也和這些長卡差不多, 所以完全有條件改短. 事實上我也看到用 7970ITX(似乎是) 散熱器改造的 Vega 56 掛在鹹魚上.

以及 Vega 的 64mm 孔距散熱器有非常好的水冷改造方案, 如果不介意冷排放在機器外面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不贊同部分回答。

1.成本,公版vega就用上了均熱板(而且大多數高端卡也都用上均熱板了),所以NANO用均熱板是不會有什麼成本增加的。

2.散熱,R9 NANO的散熱能讓175w(剛剛好,一點沒虛標)的卡烤機溫度在70,此時風扇轉速大概3500(不在身旁,有點忘了),給NANO風扇拉到4000,溫度放寬到85(正常vega上限),200w不是問題。

3.性能,200w的vega56性能接近1070ti(O8G只拉功耗測的),配合15.8cm的大小,在A4機箱闖下一片天地很輕鬆。

4.價格,戰神的PCB直接換NANO散熱就成,成本不會比大卡高,只要AIB不作死,價格是不會更高的。

但是為什麼AMD不出,或者說只出了少量vega nano呢?要知道vega核心出貨量可比fiji大多了,挑極品核心容易得多。

原因我個人覺得有兩個,

一是AMD本身不重視短卡及筆記本市場,表現在RX480強行延長PCB(沒錯,和公版vega一樣的操作),以及死活不讓vega上筆記本(vega在低頻下能耗比是很好看的,降到120w功耗性能不虛1070),寧可在桌面市場和1070廝殺,也不到筆記本市場去遛遛。尤其是MXM顯卡,大量1070都是異型卡,這時如果出了標準卡的vega,是會有不少上不了70的用戶購買的(我們不缺60到70的差價,也不缺這點散熱,就是想要個高性能的卡)。

二是農企想讓vega有高端卡的樣子(以下有陰謀論傾向)。首先vega56首發時,大量媒體因為不明原因拿來和1070對標,這明顯不符合這張卡的定位與真實性能。於是農企希望用高性能的大卡樹立vega本應有的形象,這時出個NANO與筆記本卡不是自打臉麼?(當初Fury X是對標980ti的(也就是頂級卡),人們普遍對Fiji XT有很大期望,而Vega被拿來對標中端卡顯然會讓很多隻看評測的人感到失望,這時農企覺得自己需要的是扛把子)。

以上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說個老古董的顯卡,Fiji Nano。

當時可只有AMD有高端短顯卡。


又熱功耗又大,且不說板卡廠好不好設計電路,你塞itx機箱裏也不好收拾散熱啊


這個問題就和為什麼手機廠商基本不出小屏手機是一樣的道理。

a卡本來就是市場的少數(對比n來說),再加上itx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廠家設計出來了不好賣甚至可能虧本,於是索性就不做/少做了


為什麼邀請我……那些字母代表什麼意思都不知道哦⊙?⊙!


r9 nano和370 380,56都給礦工買了,你看礦470itx不是挺多的,熱量大 熱管小的壓不住,功耗大1u電源不夠喫


A卡上一代產能全變成礦了,哪有心情給你生產itx.,賣礦卡還不是美滋滋。


有兩個問題單風扇的Nano卡很難解決,一個是供電,另一個是發熱。而這兩者恰恰是amd的短板。


有,但是不多,何況國內大部分沒得賣。

ITX主機這類細分市場受眾本就不大,雖然GCN架構其實還比較好做小型化,但是沒必要為了不大的市場專門做設計。

你要知道A卡和N卡在PC市場的佔有率是2比8,我在PC市場發點兒力,能多一點份額就是一大筆收入,犯不著為了這麼小的受眾付出更多成本。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行業內的大廠會越做口(刀)碑(法)越(精)好(湛)、越多人想用,而小廠就只能苦苦支撐混飯喫。

講道理GCN架構真的別用了。。。電老虎、效率低。我這個A粉都只願意買個礦渣支持下。


可能和市場與顯卡本身功耗有關

1650無需外接供電 1660/ti 好像也就120w

然而對位的amd基本200w吧 發熱大

而且你說的56nano 國內哪有賣的 n卡市場產品很多 選擇也多 amd這方面比不上


【實測】我將4790K和藍寶石RX480 4G塞進A35機箱,每次高負載都會斷電,看了一下溫度曲線,顯卡和CPU溫度直接爆炸,兩個8015風扇也是吵得煩人。

後來我換了9400F和RTX2060,用的酷魚S3機箱,溫度和噪音在完全可以接受的範圍。


因為目前a卡功耗高,發熱大

體積小的話散熱器規格上不去,表現會很難看,總不能搞三槽短卡吧


nzxt,h400 h200 manta

公版2080就可以直接放進去好吧。。。


我有一張藍寶石rx470d itx

功耗大,熱量大,ITX不好散熱


反正我裝itx機子的時候從來沒考慮過amd 本來發熱就捉急了還來個amd怕不是要爆炸哦


應該問為什麼NV只在70核心有ITX而不是80ti核心 這樣AMD就直接懟不過了


不知道呀,為何邀請我


amd是否有這樣的蛋疼rd產能,來覆蓋這種小眾卡的小眾需求?


問我啊 集成顯卡控 路過


AMD技術落後,同樣性能需要更多核心與更多供電,結果就是更多發熱,更多散熱片,ITX空間有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