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一季第一期播出的時候,我大一。當時第一個暑假,我報了一個英語輔導班,晚上在賓館看電視偶然看到張瑋唱到《high歌》,真心覺得這個節目耳目一新,且有劉歡坐鎮,節目質量有保證。

2019年,好聲音第八年,我博一。這期間經歷太多,好聲音也看的零零散散,去年以為好聲音快要涼了的時候,李健的出現又一次挽救了好聲音,並深厚了該節目的內涵。

而這一季,王力宏和李榮浩的加入又是給了我很多的期待,但跟多數人不同的是,我期待的不是看力宏的顏和李榮浩的才,我更多的是想看這兩人完全不同的風格和成名路線,究竟會有什麼樣的火花。

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李榮浩這一期恰到好處的點評或是神來之筆的搞笑,而是他為了拉最後一位選手時候「和盤托出」講自己經歷的時候,力宏一臉懵逼的表情。

李榮浩和王力宏完全是不同階層的人。

王力宏出身毓琇名門,家境優渥,可能一直以來都是順風順水,從出道到成名到封神都是毫無疑問的事情,更難得的是,他的素養/情商/智商/人文以及才華甚至顏值都是無可挑剔的殿堂級藝術家。他為人謙遜,但是很可能,他所認知和接觸到的人和事,都跟他自身差不多。他一定也有自己的艱難困苦的時期,但他絕對想不到會有李榮浩所描述的這樣的情形存在。

李榮浩我並不是很瞭解,但是這一期圈到我了,因為他讓我體會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

北漂的艱辛可能只有漂過的人懂,李榮浩出身草根,一步一個腳印的穩紮穩打。哪裡有什麼所謂才華橫溢,其實都是自己人生積澱的藝術表達罷了。所以再回過頭看李榮浩的幽默詼諧,這不是天生性格使然,而是因為生活的艱苦而不得不產生的苦中作樂的生存技能,這也是為什麼說,喜劇人自己並不快樂的原因吧。

還好,前陣子有看到李榮浩求婚成功,真心祝福。


喜歡一個歌手也許只要一首歌,比如袁婭維的《阿楚姑娘》;

喜歡一個節目也許只要一首歌,比如莫西子詩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

因此,我覺得我是個博愛的人吧,或者更多關注的是歌曲本身,能帶給我感動的,能讓我沉浸其中的。

對於《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綜藝節目,我的關注點永遠是歌曲第一,導師第二,選手第三,以至於誰拿冠軍我並關心,能夠讓我在每一期聽到一首或幾首深入人心的歌曲,我覺得就是一個好的唱歌類綜藝。

就像2019《中國好聲音》的第一期,我聽到了我喜歡的歌曲,紀曉君演唱的《偶然》。

很久很久以前,第一次聽到這首徐志摩作詞的歌曲時,演唱者名叫黃凱芹。一首充滿著離別的感傷和惆悵的歌曲,在黃凱芹磁性的歌喉中娓娓道來。當時的我正深陷於張愛玲的小說中,每每聽到這首歌,都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感謝《中國好聲音》讓我在多年後又聽到了這首歌,至於紀曉君為什麼沒有導師轉身,我也不關心了,我只聽歌。

《偶然》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一年一度的《中國好聲音》,終於又在暑期,如期而至了。「好聲音」,顧名思義,自然就是指選手們的聲音能力,或者說演唱能力。頗為不幸的是,由於越來越多樂評人們從團隊製作,甚至文學審美的層面,分析好聲音的選手錶現,使得許多朋友,逐漸忘記了這個節目的本質。

我依稀記得2012年夏天,《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在浙江衛視開播,所刺激起來的羣眾對於流行演唱的討論。那時之前,流行演唱在許多中國人心目當中,始終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發聲形式。而伴隨著好聲音的熱播,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意識到,流行演唱,一樣需要技術,一樣需要唱功,並且,技術或唱功的難度性一點也不比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更低。《中國好聲音》為中國羣眾對於流行演唱的認知帶來了一次革新。

我將嘗試從聲樂技術的層面,來更新個人對於《中國好聲音2019》每一期的評論,希望能夠令閱讀到這些評論的你,回歸到好聲音所強調的聲音本質。

(導師我就不評價了,得罪人)

......

崔佳瑩《我敢》

我感覺她似乎是在模仿李佳薇,不論音色,還是共鳴,亦或是咬字,甚至包括表情。但是,二人的功力實在不是一個等級,主要體現在混聲的凝聚力上。不論前段的弱聲,還是後段的強聲,相比李佳薇,崔佳瑩都顯得更渾,更散,沒有那麼集中。

崔佳瑩前段的弱聲,包括輕機能平衡混聲,雖然聲帶閉合不像李佳薇那麼規整,高位置共鳴也不像李佳薇那麼充裕,但是,完成度其實還算不錯,聲樂性不低。個人尤其喜歡類似於過渡段「在現實面前」的「前」這個字的這樣子的音色,已經觸及到自然聲區高級體現的門檻。

然而,旋律進程直到後段,需要加強聲帶壓縮,聲門擋氣,由此來增加聲音的強度的時候,崔佳瑩的能力,就完全跟不上了。聲帶肥厚,拉薄程度欠佳,完全感受不到金屬音質,越唱越撐,尤其是最後一個「狼狽不堪」,幾乎快要破音。

強聲實在是許多女生的一大通病,要麼柔弱嬌嫩,不敢將聲音釋放出來;要麼是有釋放意識,但是卻秒變女漢子使用蠻幹的方式來釋放。我認為崔佳瑩屬於後者。希望能夠加強聲的表現力,其實唱得已經不錯。

洪雨雷《模範情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對於民謠演唱的認知,或接受能力,幾乎侷限於沙啞、黯淡的嗓音。我卻認為,清新乾淨的嗓音能夠更為精準地詮釋民謠作品所表現的含蓄婉約的意境。

洪雨雷聲音非常清新乾淨,我個人特別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演唱者使用這樣子的聲音,這樣子的感覺,去演唱民謠作品。

高音也不錯,一張口的定Key便令我非常期待副歌部分要在G4、A4的音高上持續咬字他會怎麼樣去呈現。壓縮到位,胸頭比例均勻,優質的平衡混聲。

當然,洪雨雷的演唱並不算完全成熟,與他清新乾淨的音色優點相比,他在技術上的缺點同樣頗為明顯。身為純凈向發聲,發聲位置幾乎全部包裹在口腔裏,高位置的激活意識相當不積極,所以,聲音走向非常平面。

由於發聲位置全部包裹在口腔裏,所以,他也無法實現漸強漸弱這樣子的裝飾技術。你會發現,他的聲音,從始至終,都是那個音量,都是那個色彩,完全沒有變化,完全沒有修飾。

我認為洪雨雷更多還是憑藉著自己的本能,或者說樂感在唱歌。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苗子,沒有什麼嚴重到破壞聲音協調性的發聲弊病,經由優秀的聲樂教師稍加指導,再勤奮練習,應該很容易就能夠唱得很好。

紀曉君《偶然》

「開口即巔峯」?民族語言部分,聲音漂亮極了,胸腔支點深厚,面罩共鳴充裕,極具開闊感,或者說空間感。不得不說,這個聲音令我非常期待她會繼續釋放怎樣更大能量密度的發聲技術。我甚至一度覺得,開口就唱出這種質量的聲音,敢情後段是要整幾個黃綺珊級別的高音麼。

然而,進階到國語部分,聲音不論張力,還是表現力,立刻減少了許多。最直觀的體現,當然是聲帶閉合程度降低,向大體積的氣聲靠攏。也不是不好,自然聲區,彷彿珍藏的品質紅酒,韻味無窮。但是,過渡到更高的音域,竟然依然保持在這個位置上,紋絲不動,也就是沒有換擋。譬如「無須歡喜」,這個弱聲,由於聲帶沒有有效閉合,依然掛在氣聲的位置上,使得頭腔共鳴跟不上,聲音非常虛,非常散。

當然,這些瑕疵其實是摳細節,對於聲音的整體美感,影響並不大。紀曉君最大的問題,我認為還是她所呈現出來的技術能力,實在是太簡單了。論高級技術,沒有什麼高音,所以談不上壓縮、換聲、腔體;論自然聲區的高級感,全程使用的都是聲帶閉合不嚴實且拉薄程度不夠的比較厚重的氣聲,弱聲能力,包括輕機能的能力,幾乎沒有展現。

我所關注的樂評人,幾乎全部都在為紀曉君抱不平,提及她的資歷,她的作品,她的貢獻。但是,提及來提及去,就是不提及她在好聲音舞臺上的表現。我想,一個公正的競技舞臺,應該完全拋棄掉對於過往資歷、作品、貢獻的濾鏡加成,完全從她在當下所展示出來的實力作為考覈標準。很遺憾,我不認為紀曉君在好聲音這個舞臺上展示了這樣的演唱實力,甚至是作品,因為《偶然》這首歌曲也一般。

馬傑雪《太陽》

少數民族姑娘,竟然一口ABC唱腔,令人頗感新鮮。樂感相當不錯,咬字上的斷句處理,少許的重音,已然為聲音增添許多色彩。

修飾技巧更是豐富,氣泡音、彈性對比、啞音、真假聲轉換、以及真假聲高速切換,一應俱全,非常花哨,令人賞心悅目。

當然,修飾技巧的精彩紛呈,離不開穩定的機能性發聲。馬傑雪的低位置相當穩固牢靠,胸腔共鳴充裕,尤其是第一段,更是唱的好得不得了,個人非常喜歡副歌部分「不管是多遠的地方」那個「多」字,飽滿而又有勁道,聚焦感與通道感兼具。當然,她在第一段的整體聲音走向,也都完全符合聚焦感與通道感的協調標準。

但是,進階到後段,尤其是橋段以後,聲音聚焦感與通道感的協調性就開始越來越差了。沒有換擋,沒有縮小發聲點,以至於拉扯、硬撐,這些問題相繼而來。尤其是最後一段副歌,高音不換假聲,而使用實聲正面剛時,音高達到了D5、E5,全部都是蠻力,非常費勁兒,毫無密度可言。

我覺得馬傑雪還是非常有天賦的一副嗓音,尤其是他的樂感,行雲流水,希望能夠繼續打磨。相對來說,是本期好聲音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演唱。

邢晗銘《得知平淡珍貴的一天》

這就是機能性技術不夠,全部依靠裝飾音技術加成的典型例子。唱腔的誇張性當是這一類演唱的特徵。若是我初學聲樂那段時間,絕對不可能接受這樣子的演唱方式。但是,現在我卻越來越能夠平視並且肯定這樣子古靈精怪,而又神經大條的聲音形態。

聲音的穩定性,也就是各個肌肉的協調性,始終是我衡量一位歌手演唱能力的基本標準。我能夠接受這些誇張怪異的聲音形態,很大一部分原因當然是這樣子的聲音形態在聲音的穩定性上並不存在問題,聲帶沒有漏氣,喉外肌也沒有縮緊,轉而該閉合的閉合,該放鬆的放鬆。這樣子的操作,並不一定多麼難,多麼高端,但是,只要演唱者能夠保障這個操作,那麼,他在演唱時不論做出什麼樣的唱腔選擇,我想作為洞悉聲音客觀規律的聲樂研究人員的我們,都不應該加以排斥。

為什麼會說機能性技術不夠,全靠裝飾音技術加成呢。你看,如果以胸聲、混聲、頭聲,外帶一個壓縮與換聲,這些指標來要求邢晗銘的話,那麼,除了頭聲,任何一個指標單擰出來,都可以說她做得乏善可陳。尤其是壓縮這項涉及聲樂核心的發聲技術,邢晗銘更是完全沒有這個能力。更不必提要將所有這些指標全部融合起來的高級聲音呈現了。

但是,邢晗銘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機能性技術的基礎之上,憑藉著自己的樂感,瘋狂地在裝飾音上做文章。首當其衝地乃是唱腔上的調整,刻意削弱胸腔支點,將自己的發聲位置全部向口腔前端傾靠,並且,就是要唱得扁,就是要唱得像小綿羊。而後,滲入具體的裝飾音,真假聲轉換,小抖音,氣泡頓音,彼此交融,毫不節制地大規模使用,這就讓原本底色平平無奇的聲音,竟然變得似乎充滿了高級感。

邢晗銘這首歌曲唱得沒有毛病,但是機能性技術不夠,依靠裝飾音技術加成的這種做法,我認為恐怕不長久,並不是所有歌曲都像《得知平淡珍貴的一天》這麼意識流,這麼天馬行空。絕大多數流行演唱作品,所需要的還是以機能性技術為主體的主流發聲。不知道邢晗銘在後續的賽程之中,又應該如何選曲呢。

張天予《想你》

啊,來了來了,這樣子的聲音,果不其然還是出現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好聲音舞臺幾乎每一期都會出現一位撕裂、煙酒、破鑼型的所謂搖滾嗓。當我聽完邢晗銘的演唱以後,瞥了一眼進度條,還驚訝於這季好聲音的聲音審美改革了。想不到呀,這樣子的聲音原來是用來壓軸的。

張天予的中低音,還是特別性感的,聲帶略微漏氣的沙啞音質,以及閉合之後胸腔下潛程度深厚的飽滿音質,都非常迷人。

但是,到了副歌部分,他的聲音便開始呈現出來毀滅性的特徵。絲毫沒有邊緣化趨勢,聲帶大規模振動,喉外肌大量拉扯,發聲點極大,越往後唱,聲音越是乾白,越是接近於這種發聲方式的終極目的,破音。

無能接受,本期最不喜歡的一個演唱。

......

閱讀聲樂評論,或許會令許多朋友產生一種疑惑感,怎麼不見你說一個好的。很遺憾,這就是中國好聲音,甚至包括流行聲樂世界的發展現狀。相較於美聲歌手與民族歌手,流行歌手的演唱能力非常不平均,非常參差不齊。其中,唱得差的歌手,遠多於唱得好的歌手。而好聲音要在這歌手基數極大,好歌手比例極小的人海之中挖掘選手,自然也就會越挖越掣襟露肘。

好聲音早已從一二季時,每一期都能夠聽到一兩位唱得特別好的選手,發展到如今每一季或許能聽得到一兩位唱得還算不錯的歌手。《中國好聲音2019》這才播出一期,我們也無法斷言它的前景,希望能夠告別人才凋零的近況吧。但是,從這一期選手們所展示出來的實力來看,恕我難以樂觀。


好聲音也辦了這麼多年了,人才凋零也好,後繼乏力也是事實。除了第一季火了很多人,第二季火了姚貝娜,第三季火了張碧晨周深。其他季似乎沒有捧紅什麼人。這幾年也開始走炒導師的路線了,請一堆有人氣的中年導師,周杰倫,李健,謝霆鋒,今年是王力宏李榮浩。

從導師的表現看,依然是採用傳統的哈林那英插科打諢來帶動氣氛。王力宏表達能力不夠強,總插不上話,存在感差一些。李榮浩中規中矩。

選歌上很明顯能看到好歌曲的影子,比如有祁紫檀在第二季創作的得知平淡珍貴的一天。有第一季邱振哲的作品。第一個女選手唱的是非常好的。第二個小林俊傑的模仿情書是唱的真的很油膩。那個被奉為藝術家的女生不過是結合了好歌曲三大神婆裸兒,蘇運瑩,祁紫檀的唱法,產生的一個怪胎,近些年模仿蘇運瑩的歌手不要太多。

新疆大嗓門和小梁博中規中矩。

至於紀曉君,是不是故意不轉身我不知道,但基本上就是節目組找來炒關注度的。反正去年讓歌手再周杰倫面前唱離人愁這種惡俗的事都能做出來。除了那幾句原住民唱法,對於正式歌曲的演繹真的很一般,音質不幹凈,聲音不穩發顫,以觀眾的角度看不轉身都完全正常。何況播出的節目還都經過修音。很多人說她拿過金曲獎,那實力肯定沒問題,這邏輯就搞笑了。查了一下,她是2000年拿的最佳新人獎。距離現在已經有二十年了,什麼概念,二十年前王菲還是天后,現在王菲上好聲音還能有人轉身不?再說金曲獎主要表彰的是歌曲質量,又不是唱功,而且還照顧了很多原住民因素。王宏恩也拿過金曲獎,看過第二季好歌曲的可以對他的原創實力做一個評判,跟蘇運瑩杭蓋蘇紫旭許鈞戴荃是不是一個層次的。就連楊乃文這樣的金曲獎歌手,上歌手節目都被批評唱功不行。所以二十年前的金曲獎跟現在唱功怎麼樣根本沒關係。導師說如果知道是她就轉了,這其實是對好聲音一直以來標榜的賽制的諷刺,這種轉身賽制目的就是不看顏值,不看認不認識,只聽歌聲。因為她成名已久,所以就得轉還要這賽制幹什麼。李榮浩還參加過第一季好歌曲,因為參賽的歌太普通,一樣沒過初選。


我給大家講個笑話!

失眠睡不著解決方法分幾步?

第一步!打開愛奇藝

第二步!打開好聲音

第三步!把被子蓋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