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受众和内涵来说


谢谢叶大@叶佳桐邀请,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意思的问题了。

写完发现自己扯了好多题外话w,懒得看的只看黑体长句就可以了


先来大致介绍一下这两部作品

《樱桃小丸子》是由漫画家樱桃子(本名:三浦美纪)于1986年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漫画,连载于杂志《RIBON》。主角的名字套用的是作者的笔名,生日也是作者的生日。1990年第一次动画化后在富士山电视台播出,之后连续20年,都高居日本动画收视率前三位。

《蜡笔小新》相对而言大家更了解一些,原作者臼井仪人的死也让这部原本欢乐的喜剧动画笼罩上了一丝悲情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蜡笔小新》原作最早连载的周刊《漫画action》是日本最早期的青年漫画杂志之一,也就是说《蜡笔小新》最早是一部青年漫画,只是之后动画化过程因为过多的性暗示和暴力元素受到了一些孩子家长的举报,内容逐渐转向为全家欢的儿童动画。

贴一个日本动画收视率来让各位感受一下何谓「国民级动画」:

接下来是正文,区别有很多,我们从最基础的来谈。

首先是一个播放时长的区别

一般日本TV动画的播放时长是在30分钟左右,而之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画都是24分钟,是因为电视中插播的广告被删除了,一般而言正常的流程应该是下图这样的:

《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都是这样的半小时TV动画。

但很多人可能要问,《樱桃小丸子》确实是24分钟一集(第一部最早30集时长是7~10分钟,之后的1000多集全为20多分钟),可我看的《蜡笔小新》却都是7~8分钟的短剧啊,这就是这两部作品的第一个区别了。

我之前在知乎答过这么一个问题:

《蜡笔小新》中有什么有趣的冷知识??

www.zhihu.com图标

国内的台配版《蜡笔小新》剧集把一个小故事算作一集,而在日本《蜡笔小新》早期一集由3个小故事组成,在后期一集大都由2个小故事组成,所以国内的《蜡笔小新》集数和日本的相差甚远。

所以《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虽然都是单集故事之间联系很少的单元剧,但《樱桃小丸子》的一个故事时长20多分钟,而《蜡笔小新》的一个故事时长大约8分钟

然后是内容上的区别

《樱桃小丸子》是以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家庭和学校日常为蓝本的作品,讲述的都是围绕小丸子和她的家人、朋友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是主基调温馨的轻喜剧,笑料主要依靠诙谐的人物演出。

而《蜡笔小新》最早就是在成年漫画杂志上连载的搞笑漫画,所以天生具有荒诞滑稽的喜剧气质。每一个7分钟的动画小品,剧本单独拿出来就是一则笑话故事,而在动画的恶搞作怪的演出上,也比《樱桃小丸子》用力的多。从设定上看,蜡笔小新5岁,樱桃小丸子小学三年级,然而实际上小新要比小丸子还要成熟一些,5岁的设定只是方便他平日的搞怪行事。

总的概括一下,就是樱桃小丸子内容温馨有趣,蜡笔小新内容荒诞搞笑。

题主说到受众,其实在日本现在这两部作品走的都是合家欢的儿童动画,什么叫做「合家欢的儿童动画」呢?其实就是到了饭点,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看著乐呵的动画片,老少咸宜,所以受众这方面没多大区别。而国内看《蜡笔小新》的相对多一点,看《樱桃小丸子》的就只有少部分小女孩和我这种大友了。

而在我看来,两部作品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喜剧演出方式。当然,我对喜剧也只是一知半解,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些知识和观看经验姑且来总结一下,如有纰漏,还望赐教。

先来讲《樱桃小丸子》。

实拍有一类剧叫做情景剧,起源于美国,以情景喜剧为主。知名的情景剧有很多,例如《武林外传》《家有儿女》《成长的烦恼》《摩登家庭》。

这种剧有两个特点:一、每一集的剧情都相对封闭独立,所以可以很轻松的拍好几百集;二、一般不用外景,都在摄影棚内拍摄完成。这就导致制作成本相当低,可同时也意味著只有在情节和语言上出彩,才能吸引到观众。

《樱桃小丸子》这种就可以说是动画中的情景剧。

用动画来做情景剧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摆脱了摄影棚的限制,内景外景什么的反正一样都是画,所以小丸子可以很方便的「多出外景」(尽管这样,早期《樱桃小丸子》的「外景」还是很少,基本就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后面新版本好一些了)。

而动画的劣势在于工期和成本,熟悉动画制作流程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动画制作工期和成本是死的,从分镜到作画到摄影这一套流程你必须得走完,不像实拍拍完之后剪辑一下就ok,拍多拍少也就是个胶卷的问题,现在数码摄影了就更没问题了。

《樱桃小丸子》必须在上千的剧集里用有限的成本和时间做出有趣的轻喜剧来吸引观众,所以我们现在的动画观众去看《樱桃小丸子》,会觉得这个动画片怎么这么「穷」,人都不怎么动,跟PPT一样,就动动嘴动动头。

那《樱桃小丸子》又是如何来达成自己的喜剧效果的呢?

上文提到过时长的区别,24分钟的剧集对一些故事片来说可能还不太够,但对于《樱桃小丸子》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的日常来说,却显得太过冗长,那么该如何在24分钟里讲出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樱桃小丸子》的大部分镜头都是正面的中景或近景,观众可以轻松地看清动画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同时,樱桃小丸子的「平面感」特别强,很多时候不用透视法去展现人物的立体感,如同在纸面上一般,所以人物对话时一些斜眼瞟的神态相当有趣(现在新版本的樱桃小丸子加强了人物的立体感觉,反而感觉缺乏了过去的那种味道)。

我随便找了一集,截了点小丸子的表情下来。

凭借平面寥寥几笔,将小丸子的有趣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些生动的小表情是《樱桃小丸子》这部动画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语言。

其次是优秀的群像创作,《蜡笔小新》也有群像,但7分钟的时长使单集故事只能局限在个别人物身上发生,例如野原一家的故事中就没有风间正男等幼稚园的朋友出场,而双叶幼稚园的故事就没有美伢和广志的出场。

而《樱桃小丸子》的时长让片中的更多配角在单集中的出场机会更大,小丸子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市立入江小学更是有二三十个同学,而一集里的出场人物基本不少于10个,人物越多,冲突和矛盾越多,能创造的笑料也越丰富。

正统的情景剧,会在笑点插入笑声,让电视观众有临场感,而《樱桃小丸子》虽然没有插入笑声,但在笑点会有一个旁白男声一本正经地把槽点吐出来,跟相声里的抖包袱一样,让笑料一下子迸发开来。

轮到《蜡笔小新》了。

其实在我看来,作为「动画喜剧」而言,《蜡笔小新》是比《樱桃小丸子》出色许多的。

小新:有酱油卖吗?

鱼铺老板:没有。

小新:有芥末卖吗?

鱼铺老板:没有。小新:什么都没有还敢开店。

这个笑话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了,用荒诞夸张的语言逻辑抖包袱是《蜡笔小新》里常用的一个手法,这一类包袱在蜡笔小新动画里特别常见,最出名的就算那两句句「你回来了」「小姐,你喜欢吃青椒吗?」,当然现在这两句句都已经变成日常了,更多的语言逻辑包袱还有例如谐音混淆等。

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日配还是我们看得比较多的台配,小新的配音都味道十足,那种闷厚而又捣蛋狡猾的特点,实在是将蜡笔小新这个角色塑造得越发立体。所以蜡笔小新你就算是当相声听,搭配小新那特色的嗓音,也能喜感十足。

当然蜡笔小新的笑料更离不开的是其出色的搞怪演出的,「闹剧」是蜡笔小新搞笑的主要表现形式,「小新捣蛋→美伢发火→大混乱」是小新最常见的闹剧套路之一,而为了表现闹剧的混乱滑稽,对作画有很高的要求。

网上流传这么一组蜡笔小新的人设变迁图,小新的脸从原来的圆润变得越来越扁长,线条也越来越扭曲。而事实上,在人设变得逐渐扭曲之前,蜡笔小新的作画为了表现出日常的搞笑的混乱场面,就已经在超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度夸张的形变。

高能预警:

这段正是做《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出身的动画师汤浅政明在蜡笔小新剧场版里的一段原画,同类的滑稽闹剧在正片中数不胜数。我一直觉得,汤浅这种狂放的个人风格就是受到了制作蜡笔小新时的经历的不少影响www。

之前说过蜡笔小新因为单集时长的原因在在人物塑造的广度上不如樱桃小丸子,但它通过喜剧色彩强烈的反讽增添了人物的立体性,例如表面正经的风间其实喜欢看幼女动画《可爱P》,吝啬的美伢最爱大肆购买昂贵的减肥产品……通过人物行为的滑稽反差来塑造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更荒诞而讽刺。

《蜡笔小新》能在这么漫长的制作中保持一个不错的喜剧水平,同时作画方面颇有特色,真的是尤为难得。

大概概括一下的话,《樱桃小丸子》通过诙谐的各类演出方式来抖包袱,而《蜡笔小新》充分发挥了动画视听的优势,人物、剧情、配音、作画都成为抖包袱的手段。

我好像扯了一大堆题外话www,来一句话概括一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好了:

同样是小朋友同样以家庭和校园作为背景的动画,《樱桃小丸子》是主基调温馨的家庭情景喜剧,通过轻松诙谐的演出手段逗乐观众,但笑料只是辅料;《蜡笔小新》是纯粹的幽默喜剧,通过动画的各种手段来抖包袱、创造笑料,荒诞搞笑是第一要务,但故事中也有家庭的温情。


在一部主要描写日常生活的搞笑漫画中,直接把主要人物画死,还能以此画出一整个篇章的未亡人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简直就是惊世骇俗,无出其右。这直接把《蜡笔小新》从普通的搞笑漫画中炸了出来,至少可以称作社会漫画了。

德郎之死这个篇章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或许有些搞笑漫画也会描写到死亡,但多是加入了「有死后世界」或是「死亡不重要」这种戏谑的虚构元素。而德郎之死,彻头彻尾就是一个悲剧。读者在看漫画的时候一般也有自己的心理预设,看蜡笔小新多是追求温馨欢乐的情感。而在一部主打情感牌的欢乐喜剧中突然打出悲剧牌,从读者的角度看怎么样也无法接受。

当时大多数读者都觉得这件事太过不可思议,德郎应该会在短期内以某种形式再次登场,并且说明这是误会一场。没有,更甚的是,原作者臼井仪人在画完德郎之死篇章不久之后也离开了人世,死因至今不明。

所以我觉得《蜡笔小新》不应该拿来跟《樱桃小丸子》比。。。我觉得更像最近热门的《小偷家族》。。。


樱桃小丸子是我爱我家

蜡笔小新是郭德纲相声

小丸子是一般人概念中的全年龄动画。

而小新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动画,只不过选了小孩做主角。

这两个作品的差异,在剧场版里体现的最明显。

小丸子剧场版我记得有92年和15年两部,剧情基本都是旅行+与新角色之间的互动,没有脱开生活剧的范畴。

而小新剧场版完全是另一个画风。什么武打、科幻、特摄、大河剧、反乌托邦,都跑出来了。你要说小孩不能看,也不是,但是小孩至多能看懂20%的内容,剩下的80%他们是完全懵逼的。

小新剧场版最有名的是《战国大合战》,我看到的影评基本有一大半都在说最后死人的时候自己哭的稀里哗啦。

小丸子再过一万年都不可能用这种剧本。


这个问题我很想回答。

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除了樱桃小丸子,还有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部分是动画城大风车放啥我就看啥),后来不太爱看大头儿子之类的国产动画片了,为什么呢,因为国产动画片大多是画给小孩子看的,说教意味太浓了,每一集都会讲点道理,比如,大头儿子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之类的………如果你们仔细回忆,95年左右那个时候的国产动画大都是讲科学讲道理的。 而樱桃小丸子呢,就是在简简单单的讲生活了。这里的简单也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动画的故事虽然在讲平常生活的琐事,但是,6、7岁的我在看小丸子时总是想过和小丸子一样生活。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会把细碎的生活琐事画得很美好啊!!比如赏樱花和小玉吃寿司啦;年夜饭一家人一起吃荞麦面啦;家里新买了刨冰机,一家人都很新鲜啦;每天晚上暖暖的泡澡啦……作者非常细心的画著各种琐事,这让这部动画片非常美好。有的不喜欢小丸子的也是因为这个吧。再有,就是小丸子里的大部分人,都算正常。思维模式、行为举止都很正常。反观大头儿子……人设都太正了,立不起来。 再说蜡笔小新,最开始接触这动画是8、9岁时我的玩伴给我讲述的,我完全不能相信,居然有这种气人的动画片。后来看了两集,「一身正气的」我气的不行,决定不再看了。心想,看这种动画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会有小孩这么色?这么讨人厌!!一直到大学,我也没再看过。高中大学的时候虽然已经有点懂这动画的幽默之处,但还是接受不太了。后来大学毕业了,机缘巧合,某天,我突然找了一集蜡笔小新看,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因为,真的是有趣极了。里面有些梗其实蛮出乎意料的,最主要的是,里面的所有角色,缺点都非常之明显,作者当初创作的时候应该就是想把大家的面具都撕开。谁都不用装模作样。毕竟日本……几乎所有人都带著面具。看个动画片,还要看戴面具的动画片,真的心太累好么?蜡笔小新里的成人也是有面具的,孩子相对少一点,风间,妮妮,他们两个有面具,正南还好,阿呆和小新其实最纯粹,小新就是小新,面对任何人,他表现的就是最本真的他,喜欢漂亮姐姐就勾搭,碰到装模作样的大人说的场面话,他也能一句话就给戳穿。这样的动画,看著,有种莫名的爽点。再有,这部动画里的角色,优点也蛮明显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喜爱,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执著。这样,人物就立起来了,就会感觉他们是活的。 所以在我看来蜡笔小新要比樱桃小丸子更有深度。当然,蜡笔小新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两部动画,都很热爱生活,让人看了都会觉得生活很美好。没错,即使是小新,也会让人觉得生活很美好。 而大头类的国产教育动画……只会给我一种纸片的单薄感。不美好,很做作。

吃玉米的小新,光看著图片就觉得很美好了。

说起来,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

《蜡笔小新》本质是一部带著浓厚成人色彩的动画,无论是隐喻还是讽刺亦都会在夹杂在各种笑料之中,而《樱桃小丸子》更多的是家庭轻喜剧而不混杂其他东西。

《蜡笔小新》本质就是如同昭和系列的奥特曼,名义上是给小孩子看,但是各种深意即使是大人也会去思考。

而《樱桃小丸子》就如同平成系列的奥特曼,笑料十足,充满阳光但是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写出剧本。

拿最典型的剧场版说,《我的超时空新娘》里面一开始四个人演未来剧,正男要成为漫画家,妮妮要成为大明星,风间要成为大公司的社长,阿呆要研发超级机器。

但是等到他们来到未来却发现,正男变成了便利店的店员,妮妮是幼儿园老师,风间是社长的手下,而只有阿呆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科学家研发出超级机器人。

同样还有还有《战国大合战》,在02年可谓是赚够一大票眼泪,还被改编成电影《BALLAD无名恋歌》,这部里面的大姐姐可是新垣结衣哦~

当然最有深意的还有《大人帝国的反击》,荒诞而又滑稽的剧情下面隐藏著一个残酷的主题:成长是不是一种悲哀?

当大人沉迷与过去的美好,拯救世界的重任被落在一个五岁的孩子,他孤身一人在东京塔上奔跑,摔倒,爬起来,奔跑,摔倒......

但即便如此,还要爬起来继续前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