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三國演義》里名將打架前都會自報家門。

比如:我乃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九原呂奉先,汝南袁紹。

改了名字之後就會變成:我乃石家莊趙子龍,保定張翼德,包頭呂奉先,周口袁紹。

感覺怎麼樣……

接下來,我們來列一個不完全非官方的古地名排行榜。

首先是最霸氣地名排行榜,只要一讀那些古地名,就彷彿回到了盛世王朝,萬邦來朝的感覺。

再讀一下改過的地名,你就會覺得欲哭無淚,小家子氣。

①長安——西安 ②金陵——南京

③奉天府——瀋陽 ④朝歌——淇縣

⑤姑蘇——蘇州 ⑥臨沂——琅琊

其次是最文藝地名,只要一讀這些名字,你就彷彿看到了唐詩宋詞中描繪的世界。

但是修改之後,古典氣息全無,只留下了不倫不類的尷尬。

蘭陵——棗莊 廬州——合肥

永嘉——溫州 徽州——黃山

雲中——托克托 潯陽——九江

靜海——南通 穎川——登封

明州——寧波

遙想當年赫赫有名的蘭陵王高長恭,變成了城鄉結合部的棗莊王。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變成了無夢到黃山。

執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變成了執節托克托……

古地名何嘗不是中國文化的沉澱呢?可這麼美的名字終究還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讓人扼腕嘆息。

大家知道自己老家的故稱嗎?快來補充一下。


現在中國的一些地區,名字感覺比不上古代名字那麼好聽,有意境,有內涵。

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多說,很多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有的地方地名是後期改的,起名時總是很隨意,並且起名的那個時代的人,比不上古代有些朝代人的文化涵養,起的名字都很隨意,通俗,有的甚至不好聽,其實縱觀整個歷史,也不是古代每一個朝代的名字都好聽,地名都是隨著朝代更替,有一部分一直沒變,哪個朝代文人多,文化繁榮,地名就更好聽。

隨便拿幾個地名舉個例,這些地名就是從古代延續至今的,例如酒泉市,因為城裡有眼泉水,泉香似酒而得名酒泉。例如張掖,當時漢武帝設置張掖郡目的就是張大漢之臂膀,斷匈奴之腋窩,張國臂掖,以通西域,比如武威,作為漢朝的西部重鎮,要求武功軍威,震懾匈奴,這些地名都是漢武帝起的,非常有內涵,好聽。

其實不光地名,人名字也是,當代的文人墨客可比古代少太多了,你看現在人起名字,建國,國慶,堅強,什麼娟,什麼芳之類的,你可以了解一下三國時期的人名,個個好聽,並且表達了美好的寓意,發生這種情況其實主要和當代文化不是足夠繁榮有著莫大的關係,英語很重要,必須得學,漢語言文學更重要,更得是必修課,中國人對漢語的理解還沒英語深的話,確實不太合適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