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跟某個做期貨股票投資交易的朋友聊天,他跟我說了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他參加了一個關於期貨投資交易的交流會,在交流過程中有個投資人說,交易其實很簡單,就幾個關鍵點。他做交易半年多,已經完全掌握並且可以穩定盈利了。

說完後,他苦笑道:「當年我也是這樣。」

我說:我也是。

很明顯,我們都不會相信那位投資人能夠真正的「穩定盈利」。因為交易的行為,來源於交易認知,而交易認知,構建於交易經歷。半年的經歷打通所有的認知關鍵點,非常不現實。

我曾經不相信,我認為自己悟性極高,不需要經歷也能明白很多道理。但是在生活和交易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事情開始不停的衝擊著我的狂妄。直到某一段時間,一件事情給我帶來的感觸徹底的瓦解了我那狂妄的自信。

我的孩子出生了。

在此之前,我經常聽到有長輩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以為我懂這句話。但是,直到我的孩子出生之後,我才震驚於這其中所隱含的深意和情感。

我那時忽然清晰的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信息,是存在著兩種形態的。

主觀形態和客觀形態。

曾經有位朋友去西藏旅遊,回來後他跟我說,喜馬拉雅山脈非常雄偉壯觀。聽到這句話後,我能輕易的接受到其中包含的客觀形態信息,喜馬拉雅山=雄偉壯觀。但是,只有當我真正的走到喜馬拉雅山的腳下,抬頭仰望的瞬間,我才能真正懂得,他口中的雄偉壯觀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震撼體驗。

這個體驗感,便是主觀形態。

很多信息,從字面上來看,一目瞭然。但是,其中的深意,只要親身去經歷,才能獲得最真實的體驗。

期貨股票交易也是如此。比如止損、資金管理、交易系統、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等等。這些話語的客觀形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清晰的感受並理解。比如,止損,就是停止損失,資金管理,是指對自己的資金使用進行控制。但是,止損背後所隱含的取捨,資金管理背後的內在智慧,這些認知層次上的主觀形態,並非是通過字面傳遞而來,是我們從交易的經歷中感悟出來的。

正如馬雲在一次演講所說:知識,可以通過勤奮獲得,但是智慧,是通過體驗獲得的。

02

我曾在某個媒體平臺上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用戶。他的名字叫:十年磨一劍。他經常在他瀏覽的文章下評論,大多數就一句話:這篇文章,沒有十年左右的交易經歷是無法體會的。

他說的細節暫且不議。但毫無疑問的是,十年磨一劍的內在含義,確實適用於交易。

交易認知的升級之所以需要漫長的經歷,是因為最有效,最本質的交易核心邏輯,是由一系列的主觀形態認知組成的。只要整套系統的某一條認知不夠牢固,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便會在某一天擊中系統的弱點,導致其崩潰和失敗。

有位朋友曾千難萬阻的開發出了一套交易系統,他的交易入場和出場都符合的交易本質邏輯,他試錯,他分散,他合理的使用資金,他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但是,由於他對合理的使用資金中的「合理」認知不到位,超過歷史記錄的連續止損對他的本金造成了強大的傷害。最後,等到適合他的行情來臨的時候,他絕望的發現,他已經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至此,他對資金管理的本質理解再一次加深,對所謂「合理」的理解也更加透徹。他再一次的豐富了他的交易認知,完善了他的交易系統。

在經歷了這一次失敗之後,他說,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已經經歷了五次重大損失,一次重大的盈利。如果說要從這其中去掉某一段經歷的話,他希望能夠去掉那次盈利的經歷。因為,他所有的提升感悟,都來自於那些失敗的經歷。

為什麼說交易認知構建於經歷,是因為交易認知的井噴式、突破式增長,往往來自於那些深入骨髓的痛苦與創傷。這些崩潰失敗的時刻,是提升交易認知的最佳時機。

為什麼非要十年磨一劍?是因為它還遠遠不夠鋒利。

03

交易開始的前幾年,我經常以為自己清晰的洞見了交易的本質。但是幾年過去了,在這期間所增加的交易經歷不停的衝擊著我的交易認知。我不停的對它們進行更新迭代,直到近幾年,覺得自己是一個傻X的感覺才開始慢慢減少,交易認知才開始變得穩定,開始變得經得起衝擊。

而就在這段時間,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什麼叫交易信仰。所謂的信仰,就是交易員對自己的交易認知無比的堅信,已經堅韌到可以抵擋任何的衝擊。

而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經歷、思考、感悟的過程。


信息通訊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開始變得非常焦慮,都在渴望極致的效率。但是交易中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

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這是一句雞湯,但也是真相。

每一個致力於長期交易的人都應該明白,交易終歸是一場馬拉松。最後能抵達終點的纔是真正的英雄。要以充足的耐心,堅定的毅力行走下去,用經歷磨礪武器,用認知武裝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