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嘉慶叔叔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聽聽

布穀老師:

不知你們是否和我一樣,一直特別困惑於自己孩子的寫作,孩子拿着一個作文題在那裏對着題目,也就是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或者寫一個植物,或者寫大海,寫一次難忘的經歷。

面對各種各樣的題目叼着筆,啃着橡皮,摳着手,在那裏一坐就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十個字八個字寫不出來,特別的痛苦,孩子也難受,我看着更是抓心撓肝。

其實我們有沒想過,孩子成爲“寫作困難戶”,或許是觀察能力的欠缺,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觀察。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下面就請德雲社相聲演員嘉慶叔叔帶我們探討一下究竟有哪些一學就用的上的“觀察大法”呢?

嘉慶叔叔

兒童語言教育專家,資深少兒寫作培訓導師,從事多年少兒口才和寫作教育,累計線上線下學生近20000人。培訓課程深受孩子及家長喜愛,單口相聲及評書語言生動,尤其擅長刻畫人物和描述場景。

觀察能力是一個非常空泛的能力,我們很難說清楚一個人他觀察某一個事物到底觀察到什麼程度就算觀察到位了。

是用肉眼觀察看盡了就算到位?

還是一定要用放大鏡、顯微鏡去觀察纔算到位呢?

這都沒法說。

但是我們在日常孩子的寫作過程當中,總還是有一些感受能,能夠體會到孩子到底是否觀察到。

觀察能力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呢?這恐怕是一個更加令我們很多家長有一些頭疼的問題了。

我們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都會說,你看這裏,你看那裏,你再仔細看一看,再認真看一看。這樣的指令說實話對於孩子來講沒有任何的建設性和沒有具體的意義。

在提高孩子觀察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把指令下的具體,一定要進行非常非常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一些指令。

一、人物觀察“五字口訣”

在這裏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寫作課當中的一些內容。

第一,我們來看看寫人物,具體到一個孩子來寫一個我熟悉的人,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敬佩的一個人,這種題目在小學課本里面經常見到。具體寫這樣人物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觀察呢?在這兒給大家一個範例,有一個“五字口訣”,叫做“面、身、衣、語、行”。

我們的孩子在看一個人的時候,他很難去把一個人方方面面都寫到,而且有的孩子真的不知道到底應該先寫哪兒、後寫哪兒、寫什麼。那好,就寫這五個字“面、身、衣、語、行”。

1“面”,臉面

臉面包括什麼呢?我們再細化一點,放大鏡再放大一倍。看臉上的五官,五官是什麼?

眉、目、鼻、口、耳

我們看眉、目、鼻、口、耳,每個人跟每個人的五官都長的完全不一樣,有的孩子在觀察的時候說不都是一個鼻子兩隻眼、兩個耳朵一張嘴嗎?

話是這麼說,可是同樣是鼻子,鼻子跟鼻子不一樣。

有的人鼻樑就高,有的人鼻樑就矮,有的人鼻頭就大,有的人鼻頭就窄,有的人鼻孔就開闊,有的人鼻孔非常的細小。

同樣是眉毛,有的人是掃帚眉,有的人是棒槌眉,有的人是眉尖衝上,有的人是眉梢衝上,有的人臥蠶眉,有的人丹鳳眉,眉毛都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講究。

再有什麼嘴、耳朵,都可以說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形狀來,你仔細去看,真的是千變萬化。

2“身”,身材

身材其實也很有可寫的地方,這個人身材是胖的還是瘦的?胖有多胖?這個人究竟是胖到了像岳雲鵬的搭檔孫悅一樣,站在桌子前面就看不見桌子了,或者人把桌子全擋上了。

還是說那個人沒有那麼胖,只是一般的微胖,肚子上有兩道褶,有兩個下巴,僅此而已。

除了身材胖還有他的胳膊和腿是不是也跟其他的人有所不同?是不是胳膊都胖成了一節一節的,還是胳膊上都是一個一個的青筋爆起,肌肉堆壘?這是胖,這是健壯。

再有一種可能是瘦,這人究竟是瘦到了像麻桿一樣了,還是僅僅是普普通通的瘦,僅僅是讓我們感覺上穿衣服、打扮起來都瘦小苗條,氣質勻稱,特別的和諧。

這都是不一樣,這是指身材。

3“衣”,穿搭

這個人穿的衣服是非常的時尚,是喜歡穿現代當下最流行的時髦的衣服,還是一年四季,幾年如一日、幾十年如一日穿着非常的樸素,衣服大致的格式或者款式不換,這個人是喜歡穿中式的還是喜歡穿西式?這個人所穿的衣服到底是以淺色爲主還是以深色爲主?

有的小朋友在跟我學寫作的時候經常會說,他的衣服天天變。

天天變,但是它有兩個問題是不變的,第一個不變的就是你看到他的這一天,你寫他的這一天他穿的是什麼?就確定在這一天,你寫的這一天穿的是什麼,你看到他的這一天穿的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變。

再有一個人的穿着風格,他是喜歡穿時尚的還是喜歡穿樸素的,這個不會變。

所以我們還是有得可寫,不會因爲他總變化,一天換一身衣服而苦惱,這個不用多想。

4“語”,語言

一個人的語言也是非常有特點。語言有什麼特點?有的人聽別人講話聽了好久讓他具體去說這個人到底在哪裏有什麼語言上的不同,很多孩子都說不出來。

但是卻有一件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事情,這個孩子去聽自己熟悉的爸爸媽媽老師說話,甚至對方咳嗽一聲他都能聽出來這到底是屬於誰的聲音。

實際上說明什麼?

說明在感性上他是有認知,而在理性上他無法進行具體的觀察和描述。

怎麼辦呢?我們就把他感性的認知提煉成理性的認知。一個人語言、說話都有哪些可以被提煉出來的特點、要素呢?

我來說一下,主要有幾項

第一,音量;

這個人說話聲音平時是大的還是小的?這個人一說話就甕聲甕氣,好像黃鐘大呂,還是這個人說話就細語潺潺、纖細如絲,好像擺柳,聽都聽不清楚,這是音量上的區別。

第二,音色;

再有,這個人說話音色有什麼區別?什麼叫音色?就是聲音的顏色是特別的潤澤,說起來好像是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一樣。還是比較沙啞,像嘉慶叔叔這種就稍微有點沙啞,好像說評書的評書演員一樣。

第三,語速。

有的人說話語速比較快,他的語速非常快,一說起來就像是小燕子嘰嘰喳喳叫喚一樣,你總能感覺到他的聲音在你耳邊久久不散。

還有的人說話特別慢,像我們有一部動畫片《瘋狂動物成》,裏面有一個樹懶辦事員,說話就是特別的慢,“您好,我能爲你做什麼?”我記得樹懶的接待員叫“閃電”非常有意思,它的語速特別慢,這是語速的特點。

我們還能觀察到什麼?我們觀察一個人說話有沒有口頭語,口頭禪,常說什麼。在很多動畫片裏面都有這樣的人物,光頭強最愛說“我一定會回來的”,他每次被熊大、熊二打敗之後,“我一定會回來的”,還有“看我光頭強的厲害”,這就是光頭強的口頭禪。

我們有些人說話的時候常說“然後怎麼着”,一句話裏面十個八個“然後”。還有的人喜歡“接下來、那麼”,這都是口頭禪,這都是特點。

你能不能聽到一個人說到這樣的話,找到他的口頭禪,找到他的特點?一個人說話就能找出這麼多特點來,說話聲語音量、語速、音色、口頭禪,都是特點。

5“行”,行爲

一個人因爲他的性格特點、身材特點,一定會影響到他的日常行爲特點。

比如說我們剛纔講了,有的人特別胖,大胖子,三四百斤,恨不得站在桌子前面後面桌子都看不見了,這麼大的胖子,他走起路肯定跟小瘦子走道不一樣,一般這種人都是兩條腿往外踹着走,八字腳。

這種人常常還有一個行爲特點,特別愛出汗,手裏老得拿點紙,拿着手巾,拿着手絹,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沒事老擦汗,汗水滴滴答答老是往下淌,這是胖子的特點。

還有的人走道總是風風火火,急風似火,這種人脾氣急,這種人做什麼事都是火急火燎,只要說了馬上就得辦。有沒有這樣的人?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可能你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的人。

“面、身、衣、語、行”,這是我們總結出來的寫人物需要觀察到的五個方面。我們的孩子如果能夠觀察到一個人五個方面,並且把它都一一記錄下來的話,這個人物就已經非常鮮活了。

五字口訣“面、身、衣、語、行”,它的觀察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我在這裏給大家讀這麼一篇文章,文章對於光頭強採用了“面、身、衣、語、行”五字口訣的觀察,並且將觀察結果寫下來。大家去看光頭強的形象是不是和“面、身、衣、語、行”五字口訣的觀察和描寫一一相對應,並且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物的生動性。

“光頭強,是一個在深山中偷砍數目的伐木工。顧名思義,光頭強的腦袋上一根頭髮也沒有,活像一個大雞蛋,又像一個發光的燈泡。他的臉形活像一棵又長又彎的大茄子,下巴頦又長又尖地探出來,有人說那個下巴簡直就是一個掛鉤,就算是掛上一件大衣也掉不下來。他的一顆紅紅的大鼻子,嵌在這棵大茄子的正中央,就像是一顆紅透了的大草莓按在了臉上,讓人總擔心不留神就會擠出水來”。

這是講的光頭強的面,也就是臉,五官。

再來,“光頭強的上身特別長,下身特別短,兩條長胳膊再加上兩條羅圈腿,一雙八字腳,讓人遠遠地看上去就像一隻猴子。因爲工作的需要,他總是戴着一個橘黃色的安全頭盔,也因爲樹林裏總是特別冷,他常常穿着一件灰色的皮坎肩,還有皮衣、皮褲。

不知道是衣服穿的太久縮水了還是什麼原因,光頭強的衣服從裏到外是一件比一件小,外頭的皮衣總是遮不住裏面,把內衣的一邊都露出一大塊來,最外面的皮坎肩最小,活像是馬戲團裏的小丑”。

上面這一部分寫的是他的身材,上身特別長,下身特別短,還有衣服穿戴的特點。

我們下面再來,“光頭強最愛說的話就是‘強哥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因爲有兩隻保護森林的狗熊總是跟他過不去,所以每一次被狗熊惡作劇之後都會這麼生氣的大喊上一通。他生氣的時候兩條羅圈腿就高高的蹦起來,兩隻常常的胳膊高高地揮舞過頭,那樣子更像是動物園的大猩猩了”。這裏講的是光頭強的語言和他的行爲。

“面、身、衣、語、行”,這五字口訣大家記下來,以後再幫助我們的孩子觀察人物的時候,觀察我的爸爸,觀察我的媽媽,觀察我最熟悉的一個人,我的同桌,或者我的老師,或者哪怕是大街上見到的一個人,我們都可以從他的面、身、衣、語、行這五個方面來逐一的進行觀察,並且說出這個人的主要特點。

我們再舉幾個例子,比如說觀察植物。觀察植物你也可以採取我所說的“五字口訣”,植物是不會有什麼面、身、衣、語、行,但是植物有“根、莖、葉、花、果、芯”(或者花、果、蕊)。植物有它自己分屬不同的部分,像人一樣,人有面、身、衣、語、行,面,有五官,植物它有自己不同的部分,自己不同的屬性,我們來逐一的觀察。

二、放大鏡觀察法

再換一個觀察的對象,除了動物之外我們可能還會觀察一個八音盒,觀察一本書,觀察一個老箱子,觀察所有的東西,我們都可以採用“五字口訣”。

這樣的方法是什麼?我把它叫做“放大鏡觀察法”。什麼叫“放大鏡觀察法”?

真正的把每一件東西條分縷析進行理性的細化,這是一個總結。將每一個東西分成不同的幾個部分,我們再逐一地按照部分來進行細化的觀察,這就是觀察能力培養的重要方法。

還有,我們在中小學的作文題中會有這麼一個類型,比較熱鬧的宏大的場面,有的孩子你讓他觀察一個動物,一個具體的人物,或者一個靜物都沒有問題,你讓他觀察宏大、熱鬧的場面。

比如說觀察一個大掃除,班裏面十幾個同學都在熱火朝天的大掃除,讓他觀察這個,然後說出子午卯酉來,壞了,這麼熱鬧,這麼亂,這麼大一片的大教室,我應該怎麼說呀?

再有,讓同學們寫熱鬧的運動會,熱鬧的運動會可了不得,整個操場上全學校的師生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有正在跑步的,有正在跳遠的,有正在跳高的,有正在扔鉛球的,看臺上所有的同學們有說笑的,有喊加油助威的,有幹這的幹那的,還有在寫報道,還有的主席臺上有老師們的觀察,有裁判員,還有在播報的播報員,這麼多人我怎麼看呢?

其實剛纔在捋清所有人物的過程當中,就已經潛移默化、悄然無聲地把我們的觀察方法已經跟大家做一個分享了。就是熱鬧、宏大的場面,仍然可以像我們在觀察靜物、觀察人物、觀察具體的小動物的時候一樣進行放大鏡觀察法。

條分縷析怎麼做?把它分成若干個部分。

剛纔我講了,一個熱鬧的運動會,就把可以它分成比賽區,觀衆區,觀衆區還可以分出老師和學生,學生還可以分成認真觀看比賽的和不認真觀看比賽的,下一個部分就是在主席臺上。

我們把所觀察的目標、場面逐一的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部分,條分縷析,逐一來解。

宏大的場面用一句話描述出來,那不現實,那不現實,我們逐一逐一,一個一個來細解,寫完了之後你會發現與衆不同,豁然開朗。

布穀老師說:

學會觀察生活,人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如濟慈所寫的:世上鮮花會盛開,壯麗不朽的事物會接踵而來。

觀察力是我們獲取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必不可少的條件,寫作也一樣,將這兩個觀察法學會,孩子再寫出來的作文一定與之前不一樣。

最關鍵的是,孩子即學即用!家長快收藏起來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