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審判》,只要一翻開就會一頭霧水。

這部小說沒有開始,硬生生拽著你進入時空片段裡面。

主人公K肆無忌憚享受自己該有的生活,因無名之罪的審判而一命嗚呼。他看似不停的尋找解決審判的方法,弄清楚事情的發展。骨子裡卻透露著對法院的鄙夷,以及對「能說的上話」關鍵人物們的不屑。K是個聰明人,他活得明白、看得透徹。面對如此荒誕和讓人崩潰的一切,選擇了自我。

律師,雖病懨卻是一個極強控制欲的傢伙,視商人如狗的權威也未能挽留住K分毫。他那一套說辭和作秀,就如同病態的法庭一般,令人作嘔。

畫家,世代為法官們粉飾繪製,只可意會的階級規則,提供了他人無法介入的職位承襲。為了套路K,三種解決審判方法:真正宣告無罪、表面上無罪和延期審理。無所不用其極,實則只有後兩種選擇,隔靴搔癢的表面功夫,希冀並不靠譜的關係來暫緩審判的進展從而不斷從K那裡吸血,意將自己的風景畫傾囊而出,狠狠宰一筆。

神父,只用了守門人和鄉下人的寓言,將這場審判面臨的境遇高級而優雅的暗示於K。面對K的反問,也玄而又玄。屬於套路中的王者,把法庭的虛設和法律內的腐敗推向了高潮。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寫於1912-1914年間的小說,如此的警世和預言。

正如昆德拉評價的那樣:「所有的西方法律不過都是卡夫卡的註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