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中描述的,應該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橋段。

張廷玉能夠成為康雍乾三朝元老,絕非是能臣幹吏這麼簡單。事實上,張居正還是一個精於為官之道的人。《雍正王朝》里,當康熙的兒子們為奪嫡而激烈鬥爭的時候,張居正無一例外的都是站在康熙一邊,事事為康熙著想,而絕對不投靠任何一個皇子,從不參與黨爭,這是極其聰明的做法。

在木蘭圍場,大阿哥建議殺掉太子,張居正就在邊上,但卻一聲不吭。推選太子時,他揣摩聖意,推選的是廢太子胤扔,以致佟國維罵他是奸臣。雍正繼位時,他也是按照康熙的意思,再輔以事先寫好的繼位詔書,擁立雍正為皇帝。

對於張居正的性格,雍正不可能不知道,即便他問張居正,張也必然不會發表意見。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問。李衛則不同,李衛是雍正在潛邸時的奴才,從小在雍親王府長大,是雍正少有的心腹和奴才。另外,李衛這個人城府也沒有張居正那麼深,李衛和雍正多年的默契,使得他也敢於在雍正面前說真話,所以雍正才會問他如何處置。

其實,在雍正的心中,早就已經決定了如何處置宏時。他問與不問,已經沒有什麼區別,這時候任何人的建議,都無法改變雍正的內心想法。他作為皇帝,高處不勝寒,真是孤家寡人啊!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內心終究是痛苦的,找李衛問,無非就是找一個情感的宣洩口罷了,而作為宣洩的對象,李衛這個心腹奴才,可比張廷玉這個一品大員可要合適的多,這時候與水平高不高,已經豪無關係了。


為了避免讀者誤會,這裡要澄清一下,題主所提到的內容是,《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的細節並不屬於歷史事實,對於雍正是否殺子,歷史上一直存有疑惑甚至否定態度,但是在各個電視劇中,卻把雍正殺子作為一個正常事情來寫,以提升電視劇的可觀性和人物矛盾,突出人物形象。《雍正王朝》中雍正殺子就被坐實。李衛當時作為封疆大吏,是兩江總督,張廷玉是內閣首輔大臣,兩個人都是雍正信任的人,但是在處置三阿哥弘時的事情上,為什麼雍正問李衛沒有問張廷玉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要處置三阿哥弘時。八爺逼宮失敗以後,作為幕後的弘時,被八爺蠱惑說,你的心沒有弘曆狠,所以登不上皇位,一直被他壓著;弘時決心派人刺殺在江南的弘曆。十三爺臨死之前,提防雍正說,看到了三阿哥弘時身上有八爺胤禩的影子。雍正連夜審問隆科多,並且從隆科多身上發現了弘時的心狠手辣。雍正派圖理琛到李衛處,讓李衛帶兵馬保護弘曆。最後李衛成功護送弘曆回京,但是當時的探花劉墨林卻替弘曆犧牲。李衛回京面聖,主僕二人,泣涕漣漣,一番感人場面。

情到深處,雍正問李衛這事如何處置,李衛撲通一跪說什麼事奴才也能幫您辦,唯獨這事兒,奴才沒法說。雍正問李衛一方面是李衛全程經歷了這件事,另一方面這時候的雍正和李衛已經不只是主僕關係這麼簡單,二十多年的感情,李衛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李忠四爺」,可見關係情感深厚,兩人也似乎多了一層君臣,主僕之外的親情。所以雍正問李衛一方面問的是朝廷立太子儲君之爭,另一方面問的是父親對兒子,遇到這事怎麼解決。

為什麼不問張廷玉,首先問張廷玉莫名其妙。三阿哥刺殺弘曆,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本來就是要封鎖的消息,你去問張廷玉,怎麼開口。堂堂皇帝問臣子,我兒子自相殘殺,你要我怎麼辦嗎。雍正問李衛都沒有明說,而是說了這事你看怎麼辦。康熙當初因為八爺檢舉太子的事問張廷玉,並不是要問怎麼處理兄弟相互揭發,而是肖國興揭發太子,太子的罪過太大,讓康熙太失望了,拿著證據去問張廷玉把太子怎麼辦。所以張廷玉燒了奏摺,因為廢太子關乎國體。第二問張廷玉,即使張廷玉知道,也說不知道,更何況雍正就沒有對張廷玉開口的可能性,所以也基本上沒有第二,第三什麼的了。

文/紅雨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安全的護送弘曆回到京城,在面見雍正的時候,雍正問他:你知道是誰暗殺的弘曆,你說朕該怎麼辦?李衛說;這是主子的家事,奴才不敢過問。可這同時也有一段對話,是雍正和李衛一起吃飯。李衛看到雍正瘦了、憔悴很多,連一碗米飯都吃不了,就說了一段話:不是奴才膽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明知道八爺九爺他們心術不正卻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之後的雍正獨自心想說:我不能讓後人重蹈我的覆轍啊!看來是李衛的回答讓雍正下定決心殺弘時。

假如他問的是張廷玉,按照之前「百官舉薦新太子」時候張廷玉對推薦廢太子的表現,還有康熙準備再次廢太子時候他的表現。在這裡他還是會阻止雍正的,會說讓弘時改邪歸正、給一次機會什麼的話題(即使因為弘時導致他親弟弟張廷璐死他也不會動搖)。

而且張廷玉和李衛對於雍正的關係不一樣,張廷玉是正統,誰當皇帝我服從誰,李衛則是雍正的鐵杆兒,這種問題有點上不得檯面,所以只能問比較親近的李衛了。

在本劇中,雍正有很多的粉絲,除了十三爺。就李衛是唯一一個真正鐵杆兒,李衛就是一條很忠心的看門狗,誰對我主子有惡意,就是我的敵人,對高福的死和去賜死年羹堯都是這樣的體現。田文境、年羹堯就沒這覺悟。


歷史上,雍正是否真的殺了弘時,沒有明確的記載,只說他在24歲那年抑鬱而終,至於說他是被賜死,只是後人的猜測。

在電視劇中,則把弘時的死因作了清楚的交待,他的父皇憎惡他的一系列惡行,親手把他送上了不歸路。

姑且按電視劇里的邏輯,分析一下雍正處置弘時的時侯,不問張廷玉而問李衛的道理。

處置弘時的原因:

雍正下決心處置弘時,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科場舞弊案,弘時泄漏考題牟利,干擾國家掄才大典,迫使皇上不得已殺了張廷璐等兩名主考官。二是八爺黨鼓動八王議政,向皇上發難,弘時在里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八爺黨失敗後,弘時為了掩蓋罪責,想秘密害死隆科多。三是弘時受老八蠱惑,為了爭奪江山,派殺手要暗殺已經選定的皇位繼承人____皇四子弘曆。

基於上述原因,雍正下決心處置弘時,為弘曆順利接掌江山掃清障礙。

雍正的心思:

雖然弘時有種種劣跡惡行,但畢竟是親父子,親手處死自己的兒子,心中有諸多不忍,也是人之常情。

張廷玉是首輔大臣,幫助皇上處理軍國大亊,處置弘時屬於家事,問計於張廷玉不大符合朝廷的規矩,這是一。科場舞弊案,張廷璐被殺多少有些冤枉,作為哥哥的張廷玉知道弟弟心中的無奈,真正的元兇是弘時。此時處置弘時,徵詢張廷玉的意見,似乎讓張廷玉陷入兩難境地,不管怎樣表態,無私也是有私,這是二。弘時要暗害弘曆,張廷玉未必知道多少內情,這樣的家醜張揚開來,有損皇室的名聲,這是三。

有了以上幾個原因,使得雍正在處置弘時的問題上,不可能找張廷玉商量。

張廷玉的心思:

張廷玉作為三朝老臣,位居首輔,其政治才幹,政治替慧自不待言,他當然懂得謹守臣子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謹言慎行,他曾經說過"萬言萬當,不如一默",不該說的話他是絕不會多嘴的。

當年老八唆使肖國興誣告太子,張廷玉敢於當著康熙的靣燒掉摺子,既是出於維護朝廷穩定的忠心,也是揣摩透了皇上的心思,足以看出他處理事情的老到。

張廷玉飽讀詩書,不會不知道孔夫子的聖人之言,"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多年的宦海生涯,對於為臣之道早已駕輕就熟,在處置弘時這件事上,即使雍正徵詢他的意見,十有八九他也不會明確表態。靣對這種棘手的事,靣對雍正那種皇上,沒有態度就是最好的態度。

李衛的心思:

李衛的情況就比較簡單了,他是雍正潛邸的奴才。雍正把他從一個小叫花子,一路栽培提拔成了封疆大吏,他對雍正的感激真可以稱得上是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另外,他在雍王府當差多年,對幾位皇子的情況比較熟悉,他的地位是奴才,身份又有些近似於家人,不管說得對與不對,他的忠心雍正皇上是不會懷疑的。

這樣一件事,這樣三個人,雍正在處置弘時的問題上,選擇問李衛而不問張廷玉是再正常不過的啦。


狗兒是家人,這是家事。問的問題能不能問的好點?


因為李衛是知情人,皇上還不想外人知道


李衛是忠心的家奴出身,且與雍正几子都熟悉,無論公私,李衛都會說出真實的想法,而張廷玉持重,可視為古板,象這種參雜著皇家私事和國家大事的事他不會貿然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雍正只敬重他,但說知己貼心還是李衛,所以雍正只問李衛。


因為李衛是乾脆利落的人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