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式抗疫:疫情應對滯後 股市反應過激 “國家緊急狀態”面臨考驗

  截至北京時間3月17日晚,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美國本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已有4661例,是全球確診病例第八多的國家。

  牛津大學的Our World in Data網站統計了各國確診病例數量最近一次翻倍所用的時間,同疫情已幾乎呈現席捲之勢的歐洲相似,美國也僅僅用時5天。作為對照,疫情已得到控製的中國用時為35天,全球用時為17天。

  值得注意的是,該統計的數據來源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後者最近更新的一期每日疫情報告中,美國的確診病例數依舊停留在1678例。作為對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則更多被美國及各國媒體所引用。

  1月20日首例病例的確診似乎可以體現美國疾控體系的警覺和高效,但隨後的懈怠又使得美國部分地錯失關鍵的時間窗口。以至於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之前,社交媒體上已有美國民眾指出病毒跨越大洋帶來恐慌似乎只用時一週。

  但實際上,回顧自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以來疫情在大洋彼岸的走勢,首例確診病例、首例“人傳人”病例、首例社區傳染病例、首例死亡病例等重要的時間節點不容忽視。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宋國友對21世紀經濟報導直言說:“美國對新冠疫情的應對稍顯滯後。”此外,他還表示,美國政府對股市的反應卻又有些過激。

  “金融市場面臨新冠疫情和政策的雙重擾動,不確定性增加了。”他說,“在這個意義上,美國政府沒有很好地把握政策跟進節奏,使得股市進入了現在的局面。”

  何時“失守”?

  一份於3月5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披露了美國首例病例的確診過程。1月19日,一位已經持續4天發熱和咳嗽的35歲男性患者來到華盛頓州Snohomish的一個急診處。患者表示,自己此前曾在武漢探親,於1月15日返回華盛頓。此外,他還提及曾看到過美國疾控中心(CDC)對新冠肺炎的相關警示。當地與州一級的衛生部門立即得到了通知,並上報至了美國疾控中心。

  隨後在1月20日,這位患者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當時,大洋彼岸的中國截至1月20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291例。隨後幾天,中國的疫情防控升級,武漢也於1月23日“封城”。

  儘管當時對這一消息較為敏感的多是在美華人,但據當地媒體報導稱,線上與線下渠道的N95口罩仍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脫銷。此外,儘管當時該患者入境的西雅圖機場尚未啟動篩檢,但疾控中心的警示與反應速度都稱得上及時。

  美國隨後採取的措施包括在多個機場啟動公共衛生入境檢查,建議民眾採取與應對流感類似的防範措施,如勤洗手、咳嗽與噴嚏時摀住嘴等等。不過,一位CDC官員在當時表示,新冠病毒對美國公眾的安全威脅較低;華盛頓州州長Jay Inslee也表示,該州及地方的衛生部門已有充分的準備,能夠作出最快速度的響應。當時,WHO也還尚未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緊急衛生事件。

  1月28日,美國發佈了對中國的最高級別旅行警告,此前該警告還僅限於武漢及其他湖北城市。當時,美國的確診病例數為5例,但已有110例疑似病例。

  另一個重要的事件或許應該是首例“人傳人”病例的確診。與此幾乎同時發生的是,WHO正式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事件”,並臨時將該病毒稱為“2019-n-Cov”。

  CDC在公佈第一例人傳人病例的時候表示,該病例是美國第六例確診病例,病人沒有武漢乃至中國的旅行史。美國也由此成為全球第五個出現人傳人病例的國家。美國國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負責人Nancy Messonnier在當時表示,這已意味著非常嚴重的公共健康狀況,未來或許會看到更多的確診病例。

  不久之後,美國發佈了一項嚴格的入境限製,禁止在過去14天內有中國旅行史的任何非美國公民入境。此前,美國已暫停辦理中國赴美簽證。中美之間的航班也在這一階段開始大規模地取消。

  滯後的應對

  2月26日,隨著美國國內疫情形勢日漸嚴峻,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就新冠疫情召開了發佈會,宣佈成立新冠病毒高層工作組,並指派美國副總統彭斯領導該工作組。儘管在此之前,特朗普似乎一直對新冠疫情並不太上心,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抨擊一批美國媒體,稱他們對疫情的報導是在製造恐慌。

  在特朗普堅持認為美國“狀態良好”、新冠病毒的傳播並非不可避免的同時,美國CDC卻已發出警告:準備好迎接已幾乎一定會發生的病毒“社區傳播”。實際上WHO已於十多天之前就為這一足以改變疫情走向的危險信號發出過預警。而這一擔憂在此後不久就變成了現實:一位在加州確診的患者被認為極有可能是經社區傳播感染。

  “不妙”的信號開始更多顯現。此前還在彈劾特朗普一事上設絆的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也於26日向國會提交了一項預案,要求撥款85億美元用於新冠病毒的防控。值得一提的是,這遠遠高於白宮此前致信國會時要求的數字。

  2月29日,華盛頓州出現了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該州隨即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而直至此時,美國的新冠病毒檢測資格仍侷限在要有疫區旅行史或病患接觸史。不過隨後,CDC在3月初宣佈開始允許各地級別達標的實驗室自行檢測,這被認為可以極大地加強確診的及時性。

  在此階段,社交媒體巨頭Twitter率先開啟了員工在家辦公的模式,隨後一批科技企業紛紛加入了這一隊列。於此同時,美國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恐慌性的“搶購潮”,金融市場更是開始逐步步入深淵:自3月9日以來,美國股市已三次觸發熔斷,而此前自1988年設立熔斷機製以來美股僅在1997年觸發過一次熔斷。

  3月13日,特朗普正式宣佈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他表示,這一舉措將為美國控製疫情帶來額外500億美元的資金,聯邦政府可以對該筆資金靈活應用。特朗普的“大招”一度為金融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美國三大股指均強勢反彈。不過,這一勢頭又迅速被美聯儲突然的降息所打亂,美國股市再次一瀉千里。

  美國疫情發展的一個關鍵插曲或許是“鑽石公主號”。該郵輪在2月3日被迫停靠在日本港口,並逐步成為了一段時間內中國以外最為密集的感染點。美國政府在2月16日至17日開始了一場“撤僑”行動,將該郵輪上的380名美國公民接回。

  然而,在登機之前已有14人確診。經過討論,美國國務院同意了這14名已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國公民登機。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CDC官員曾就是否允許這14人登機和國務院及白宮官員發生過激烈的爭執。這既被一些分析指責很可能造成了其他乘客的感染,也暴露出美國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一些鬆懈。

  歐美等國家是否因為“懈怠”而錯過了可以抵禦新冠疫情蔓延的窗口期值得討論。醫學期刊《柳葉刀》的主編Richard Horton在3月17日通過社交媒體指出,如今的科學判斷和此前並沒有不同,真正改變了的是:政府的決策團隊“到最後終於看清楚了當初中國的疫情和如今意大利的疫情”。這一判斷似乎同樣適用於美國政府。

  “緊急狀態”之後的考驗

  儘管如此,美國應對疫情的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能夠支持該國最大程度地開放醫療資源。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宋國友指出,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意味著總統特朗普可以在其主觀認知的範圍內,製定各類被認為有助於緩解緊急狀況的政策。

  此前,在2009年豬流感(H1N1)疫情暴發時,奧巴馬政府也曾在當年的10月24日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宋國友認為,從當初H1N1疫情發展的時間軌跡和經濟影響來看,奧巴馬政府在當時採取的應對手段是比較到位的。也正是因此,特朗普宣佈的“國家緊急狀態”被寄予了厚望。

  目前,美國境內的新冠肺炎致死率僅有1.82%。此外,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3月16日,一位誌願者已經注射了美國新冠疫苗的“第一針”,標誌著首階段的臨牀實驗已經開始。不過,也有研究人員指出,即使研究進展順利,疫苗的大規模使用也還需要12至18個月的時間。

  此外,宋國友也在採訪中進一步指出,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背景和當初大有不同。“2009年的豬流感暴發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股市已經跌無可跌。”宋國友說,“但現在特朗普的難題是,新冠疫情暴發之時,美國股市正處於曆史高點,一旦下跌引發的困難將遠超2009年。”

  美國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如何幫助民眾應對疫情的影響。對於許多民眾來說,新冠疫情的影響或許顯得有些突然,更是全方位的。例如,在美國政府宣佈對歐洲實施全面旅行禁令之後,由於要求從歐洲返回的乘客只能從部分指定機場入境,等候健康篩查的乘客在機場的通關處排起了長隊。

  該國政論類脫口秀節目Daily Show節目主播Trevor Noah也已經表示,為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節目將在下週停播。Noah在宣佈這一消息的同時呼籲大家更多地減少外出時間,降低因“懈怠”而為醫療體系增加的負擔。此外,Noah也提醒聽眾“不要再囤東西了,不用把衛生紙買光”。此前,美國已有部分地區出現了恐慌性的“搶購潮”,不少超市的貨架被一掃而空。

  在美國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的紐約市,市長白思豪已在當地時間3月15日晚間宣佈,將要求紐約市所有的餐廳和酒吧限製營業,僅保留外帶和送餐服務。此外,他還要求紐約市的學校於週一(16日)開始停課,教師則需要在本週晚些時候到崗,以進行遠程授課的相關培訓。

  “我對這一疾病的迅速傳播非常、非常擔憂,是時候採取更多的非常手段了。”白思豪表示。儘管上週做客Daily Show時,他還對“關閉學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