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中國稀土表態引高度關注,人民日報: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

" 中國人民會不高興 "

據央視網站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近日就稀土產業發展相關問題接受了專訪。記者問道,有不少輿論認為,當前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稀土作為中國的優勢戰略資源,可能成為中國對美反制的重要籌碼。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對此,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世界最大的稀土材料供應國,中國一直秉持開放、協同、共享的方針推動稀土產業發展。一方面,我們堅持稀土資源優先服務國內需要的原則;另一方面,我們也願意滿足世界各國對於稀土資源的正當需求。我們樂見中國的稀土資源及稀土產品能夠被廣泛用於製造各類先進產品,更好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該負責人強調,關於中美經貿摩擦,有關部門已經多次發表嚴正聲明,我在這裏願再次重申,中美兩國產業鏈高度融合,互補性極強,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貿易戰沒有贏家。你提出稀土是否會成為中國反制美方無端打壓的反制武器,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如果有誰想利用我們出口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那麼我想贛南原中央蘇區人民、中國人民都會不高興的。

「中國人民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新聞 第1張

中國稀土礦 圖源:CNBC

這一專訪報道刊出後,立即引起外媒的關注。路透社稱,中國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的話,引發北京可能將稀土用作貿易戰武器的猜測。近來,美中兩國關系持續緊張,美國擔心中國可能利用自己稀土主要供應商的地位,作為撬動兩國貿易戰的槓桿。

" 今日俄羅斯 " 網站引述獨立分析人士布魯諾的話稱,中國國家發改委負責人的話,是向美國發出的 " 明確聲明 "。報道稱,如果中國真的限制稀土出口,可能對華盛頓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稀土被廣泛用於軍事、高科技等行業,幾乎沒有其他資源可以代替。報道稱,中國大約掌控着世界大部分稀土生產和供應,特朗普政府也明白這一資源的戰略重要性,因此不久前表示將對剩餘 3000 多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時,將稀土排除在加稅產品名單之外。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稱,中國的稀土資源豐富,對美國加徵關稅的一個反擊措施就是中國可以 " 潛在地限制 " 美國公司使用中國的稀土產品。中國官員表示願意滿足世界各國對於稀土資源的正當需求。盡管沒有點美國的名,但實際上是暗示,如果需求 " 不正當 ",那麼這些需求可能會被中國拒絕。

" 中國的核選項 "

稀土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總共包括 17 種元素,通常可分為輕稀土和重稀土兩類,重稀土更具價值。稀土元素擁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微量的稀土元素加入其他材料後,可以大幅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起到 " 點石成金 " 的作用,被譽為現代工業的 " 維生素 "。稀土元素在冶金、光學、激光、儲氫、顯示面板、磁性材料等現代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特別是隨着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進步,稀土元素的應用範圍正在進一步拓展,其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將更加凸顯。中國是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大國,很多發達國家是稀土需求大國。

「中國人民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新聞 第2張

稀土礦坑(資料圖)

" 稀土是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的‘核選項’。" 雅虎財經日前稱,稀土被稱為 " 化學維生素 ",被廣泛地應用於智能手機、電池、渦輪、激光、電磁炮、導彈、武器傳感器、隱形技術和幹擾技術。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稱,中國對稀土加工的控制,以及其在鈷(用於鋰電池)等其他關鍵礦物中的主導地位,使其具有比過去那些國家更大的槓桿作用。2016 年,美國政府問責局發表了題為《稀土材料:制定綜合性手段有助於國防部更好管控供應鏈中的國家安全風險》的報告。據報告估算,美國可能需要 15 年才能重建國內稀土供應鏈。

為緩解美國國內的擔憂,澳大利亞礦業公司萊納斯 5 月 20 日宣稱與美國藍線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將在美國建立稀土分離廠,試圖 " 填補美國供應鏈的關鍵空白 "。

《紐約時報》日前在題為 " 稀土,中國的貿易戰反擊‘王牌’ " 的文章中稱,雖然美國、澳大利亞及別處都在開採稀土礦,但中國卻主導着將其提取、轉化為珍貴礦物質、磁粉及其他高價值產品的生產活動。報道引述美國稀土諮詢公司 " 船錨之家 " 總裁克林特的話稱," 中國發出的信號是,稀土產業是一條供應鏈,中國控制這個供應鏈。" 報道稱,在稀土問題上,美國集團將很難迎頭趕上。即使美國重新開採稀土礦產,但中國已經在稀土產品製造過程的一個關鍵階段——將氧化物轉化為金屬——完全佔據主導地位。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7 日稱,美國拉攏澳大利亞稀土企業建廠 " 填補中國缺口 ",以減少中國限制對美出口稀土給美國帶來的風險。但實際上,澳大利亞稀土企業的稀土大多來源於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的環保主義者和公眾最近對稀土開採污染環境的抗議聲越來越大,馬方已經威脅要吊銷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的經營許可證。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 28 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稀土是中國的重要戰略資源,它也是中美之間貿易往來的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在對外貿易中,我們一方面應遵守國際貿易規則,但另一方面我們要在既有規則的前提基礎上堅定捍衛自身的利益。對於稀土的使用和對外銷售上,我們應該佔有主動權。

中國強硬反擊有強力工具

德國《柏林日報》稱,限制稀土出口是中國一張並不想用的牌,因為這會推高貿易戰的風險。目前,中美兩國官方仍都表示希望達成貿易協議。美國應該改變 " 用槍指着中國 " 的方式,重新坐到談判桌前,盡快達成協議。否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和危機將更加嚴重。

「中國人民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新聞 第3張

稀土冶煉(資料圖)

李海東表示,當美方利用芯片等企圖扼殺我們的高科技企業,他們認為沒有美國的技術支持,中國高科技企業會倒臺的時候,也應該認識到,中方利用稀土這種具有戰略價值的資源跟美方進行回應,這種做法也是合理的。美方應該清楚,既然美方在用高壓手段限制中方高科技發展上無所不用其極,那麼中方在考慮對美方這些不合理手段進行回應時,也要有一些非常強有力的工具,能夠發揮強有力的制衡和平衡作用。

番外

人民日報: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

" 不願打,不怕打,不得不打 "!面對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原則立場。美方一次又一次宣佈加徵關稅,中國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

全世界都看到,美方手段一步步加碼,不僅上調關稅,而且試圖用盡蠻力扭曲全球供應鏈," 剝奪 " 牽系中國企業生存的技術產品供應,其霸道行徑令全球嘩然。美國決策圈的一些人眼中只有自己——自己的利益,自以為全能的本領,狂傲得不可一世。為了一己之私,他們在全球供應鏈上呼風喚雨,臆想着 " 偉大而優先 " 的他們可以左右一切。然而,只要是學過牛頓定律的人都懂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相伴相生,而且大小相等。

隨着美國一些政客不停發出極限施壓的叫囂,人們愈加關心中國會拿出哪些 " 王牌 " 作為回應。國外不少媒體的目光投向稀土,有分析認為 " 中國對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已賦予北京還擊之道 "。

中國是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大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稀土材料供應國,而很多發達國家是稀土需求大國。加強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中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中國一直秉持開放、協同、共享的方針推動稀土產業發展。中國堅持稀土資源優先服務國內需要的原則,願意滿足世界各國對於稀土資源的正當需求,樂見本國稀土資源及稀土產品被用於製造各類先進產品,更好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稀土是否會成為中國反制美方無端打壓的反制武器?答案並不玄奧。這是產業分工高度全球化的時代,沒有協同合作就沒有發展進步。稀土元素被譽為現代工業的 " 維生素 ",在冶金、石化、光學、激光、儲氫、顯示面板、磁性材料等現代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隨着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進步,稀土元素的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日益凸顯。全球市場上,稀土新材料的消費量迅速增長,無論軍事還是民用,大量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稀土資源,其中美國企業對稀土氧化物產品的需求尤其旺盛。當前,美方一些人的確在幻想 " 資源自立 ",但美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深度依賴是不爭的現實。來自稀土產業的美國企業界人士最近頗為不安地對媒體表示:" 我們落後很多,我們什麼進展也沒有。"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美國是中國稀土的主要買家。事實上,美國生產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軍事裝備和其他許多產品,都高度依賴中國稀土資源。

毫無疑問,美方想利用中國出口的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中國人民決不會答應。當前美方完全高估了自己操縱全球供應鏈的能力,在自我沉醉的空歡喜中無力自知,但其清醒後註定要自打嘴巴。中國有關部門已經多次發表嚴正聲明,中美兩國產業鏈高度融合,互補性極強,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貿易戰沒有贏家。奉勸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維護自身發展權益的能力,勿謂言之不預!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在同世界各國擴大共同利益基礎上攜手發展,纔可能擁抱持久繁榮,共贏的未來才值得擁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