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諮詢的優秀學員分享第二彈來啦!

今天邀請到了獲得過,Stanford、MIT、Cornell、西北大學等多個Offer的來自哈佛數據科學的Ruochen小姐姐!撒花!

Ruochen學姐分享了她合理安排的申研計劃,在申請路上,早早備戰、準備全面、沒有短板、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狙擊女神校芳心的經歷,以及她對如何找教授寫推薦信以及推薦信的作用的獨到見解。今天!絕對是硬核前輩的滿滿乾貨指導!同樣,作為PH的學員,她也分享了與PH一同奮戰努力申研的體驗!對三位優秀且有耐心的導師給出了中肯的評價與感謝!快來聽聽學姐怎麼說的吧!??

?作者介紹:

  • 姓名:Ruochen
  • 現在在讀:Harvard Data Science
  • 本科:NYU
  • 專業:Mathematics (CS minor, Economics Minor)
  • Overall GPA:3.91 (申請的時候)
  • 專業GPA:3.9 (申請的時候)
  • GRE/GMAT: 333,寫作5.0
  • 申請研究生獲得的所有Offer:Stanford ICME, MIT Mfin, Harvard DS, U Chicago Financial Mathematics, Northwestern BA, Cornell FE
  • Research:做過一個research, 是數學系的Independent Study, 跟Blackrock的Alpha Group Global Head 研究統計套利。

訪談正式開始!


問:在申請過程中,有哪些導師幫助過你?給予的幫助有什麼?提過哪些比較有幫助的建議?

答:

1.來自MIT BA的Pace幫了我很多。一開始的選校規劃就是他幫助我做的,在申請的過程中我有問題也都隨時回答,甚至後來還幫我內推MIT的BA。

2.斯坦福的楊琳穎Lily學姐幫我指導了文書。雖然斯坦福的學業很忙,但是一直抽空幫我改,因為每個學校我都改了好幾稿。幫我在文書上提出了特別多好建議,比如要寫的詳實而非感情化,多提供支持論據。在申請的過程中我一度沒有自信,覺得自己申請的學校都太強了,很怕一個offer也沒有……但是Lily學姐在心理上也特別鼓勵我,跟我講了一些她申請的經歷等等,讓我能更放心的去儘力一搏。最後我在Stanford和Harvard之間糾結的時候,也提出了很多特別有用的建議。

3. Miranda姐姐 (小編註:Miranda Wang導師畢業於NYU Stern商學院,現就職於紐約Citigroups Sales &Trading) 幫我準備了面試!也是特別的盡心儘力,而且非常專業,因為她自己本身拿到了紐約Citi的工作,在behavorial interview上有很多心得,手把手教我準備了很多面試常用題的答案。

小編:PH會為每位學員盡量匹配最合適的相關項目在讀導師哦!

問:在申請過程中,是如何明確自己申請方向的?

答:這個是很多方面的。首先,Pace學長幫我做的規劃,讓我對自己的硬體條件能申請什麼、適合申請什麼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其次,我覺得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未來前景來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從心儀的職業來反推需要就讀的研究生學位。而且其實大家申請的時候都會對方向有一些迷茫,這個是很正常的,也不需要焦慮。多認識自己,想一想這一路走來自己內在的推動力是什麼,對決定方向很有幫助。

問:申請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如何克服的呢?

答:我其實好像沒有遇到什麼很大的困難。因為大二決定自己想讀研究生以後就一直在按照時間線在規劃,最後的申請階段只是一個厚積薄發,展示自己做了什麼的過程。

問:申請時自己的短板是什麼,比如GPA、GRE、實習不行、沒有科研等等?怎麼補足的?

答: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什麼短板誒。

問:自己申請過程中亮點/閃光點在哪裡?

答:我最後想了一下我的優勢就在於我挺全面的。GPA比較高,GRE也還行,而且實習每個暑假都有在做,大二有一段亞洲的finance實習,大三有一段美國的data實習。科研做了運用coding,stats等等的統計套利課題。而且也有本科學校的獎學金。因為,比如我申請financial engineering,需要的大概能力是統計、打碼、數學、以及finance的一定興趣,那麼我按照這幾個能力分區,其實每個都準備了1-2段相應的經歷。統計我有research;打碼我有cs minor、research和實習;數學我有我的數學major和GPA;finance我也有一段相應的實習。這樣雖然我每個可能都沒有專攻的人那麼強,但是打眼一看能力分佈挑不出什麼大毛病。

問:在申請的時候選擇項目的時候優先考慮哪些因素?(比如錄了好多項目,怎麼取捨去哪一個?從哪個角度考慮的?為啥選了現在這個項目?)

答:因為我以後長線的職業規劃是想回亞洲,所以我很在意學校的reputation。比如西北BA這種,美國network很強,reputation也很好的項目,拿回國可能就沒有幾個眾所周知的學校那麼閃光。所以我根據這個規劃,初步指定在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這三所學校。麻省理工Master in Finance這個項目人太多了(貌似一兩百人),這種求職導向的研究生項目,同級之間competition越大越不好……所以也被排除了。最後的哈佛和斯坦福就很難選了。其實這兩個都很好,各有優劣,最後因為我男朋友在東海岸上學(orz),還是選擇了去哈佛……畢竟一大把年紀了,感情和事業都挺重要的哈哈哈。最後選擇階段,給我寫推薦信的教授都以業內人士的角度給了我很多好的建議,在此羅列幾條供學弟學妹們參考:1. 教的能力越硬越好,最好能學到一些cs、stats等方面的硬知識。2.同級人數越少越好,同級之間的competition盡量避免。3.時間越長越好,因為實習相對於直接找全職更好找,長一點的項目能給你充分的時間準備。

問:如何拿到推薦信的?怎麼跟教授培養良好關係?

答:推薦信這件事來的特別水到渠成,我其實從很早就開始準備了。大概從大二開始,遇到我學的很好又非常喜歡我的教授,我都會在學期結束的時候發郵件問候,並提到「我可能過兩年想申請研究生,您覺得可以到時候給我寫封推薦信嗎?」有幾個教授都欣然同意了,最終我只選擇了一個最最喜歡我的(哈哈哈!)。這個教授是我study abroad時的義大利教授,他是義大利總理親自任命的稅務官,當時他教了我兩節econ課,每一節的每一個考試我都是全班第一,他最後還特別明確的告訴我,我是他教過最好的學生。所以這個學術推薦信可以說很穩。第二封推薦信來自我的research教授,他是Blackrock的,算業界大牛,這封推薦信我也覺得特別好。第三封就是我在紐約實習時的supervisor了,她人也特別好。我覺得有實習的同學還是找一個工作的推薦信比較好,不然怕招生官會覺得你簡歷上有實習,推薦信卻全是學術,是不是實習表現不好之類。我覺得推薦信這個環節有點被申請者忽略,申請季最後我看到很多朋友為了推薦信著急上火,隨便找兩個能寫的教授就寫了,其實這個是表現你學術、人際、職場能力等很好的一個方面。而且一共只有三封的機會,我覺得我必須確保每一封都體現出我不同的側面,而且每封都要非常穩。這個還希望學弟學妹們花多一點時間,慢慢準備,比如我花了3年的時間,找了3個能推薦我的人,其實還是不難的。提前都鎖定了以後,最後申請時就很按部就班也就很順利了。

問:在硬實力(GPA,GRE, 託福)和軟實力(實習科研推薦信)之間精力怎麼分配的?可以給後輩什麼建議呢?

答:我覺得硬實力是必須要的,GPA和GRE都很強的同學最後也上不了什麼差學校。在保證硬實力都到位的情況下,再提升軟實力。

問:生活和工作/學習的平衡是怎麼做的?有什麼好的習慣或者方法可以分享麼?

答:我其實覺得我投入在學習裏的精力沒有那麼大。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事半功倍。尤其學數學,我感覺平時一定要跟上。最好課上就能弄懂,然後每隔一兩節課就捋一下這兩節課學到的知識,有問題及時標註出來問同學和老師。有的時候有那麼幾個章節特別難聽不懂,如果不及時梳理好,之後這節課的學習很有可能就泡湯了,自信心也會受到很大打擊。所以及時梳理特別重要。

問:對於申請類似項目的後輩們有沒有什麼特別想提醒的注意事項?

答:我覺得申請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決定申請研究生以後就好好規劃每一個環節,打造自己。最後的申請材料準備就會做的比較輕鬆。然後通過PH好好打造一些展現自己的方式方法,事半功倍。

問:覺得網課證書/競賽/比賽等其他方面對申請master項目含金量多大?

答:這個我個人沒有做過。

問:想對導師說的話?

答:謝謝你們!!!(90°鞠躬)PH給我的不僅是申請材料上的打造,通過這個平臺我認識了好多優秀的學長學姐,也和同級、相同方向的優秀同學建立了聯繫。我覺得這個關係網反而是我從中獲益最大的點。希望去了Boston以後也能繼續和朋友們保持聯繫呀。


以上就是Ruochen為我們帶來的項目介紹

希望同學們都可以找準方向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項目!

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哦,

不定期會有各種乾貨經驗內容發布!

用心的團隊,實戰經驗豐富的導師

你值得擁有??

往期人物採訪文章:

  • 如果你對MIT的BA項目感興趣:人物| Brandy-和PH共同奮戰斬獲MIT offer過程大揭祕!
  • 如果你想了解哥大的BA專業請看:乾貨|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分析項目介紹
  • 如果想知道CMU MSCF的深度解讀,請看:超人氣金工項目CMU MSCF
  • PH今年的成果:offer榜 | PH諮詢2019申請季,這份驕傲的榜單等你查看!
  • 如果你對MIT的生活與學習感興趣,請移步: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 如果你想對Stanford ICME項目有更多的瞭解,請看:乾貨 | PH導師為你解析Stanford ICME項目

請點擊PH申請諮詢獲得關於PH諮詢的詳細信息,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PH美國研究生申請諮詢,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關註:

如果大家看過還對我們的服務有什麼疑問、建議或者想更詳細地和我們交流以及報名,歡迎加工作人員微信詳細諮詢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