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爸爸翻出一台旧了的玩具车。许久未见,对两儿来说,即是新的。

 

4Y5M的哥哥拿到手,如获至宝。2Y8M的弟弟,肯定眼红,想尽办法要拿到手。你抢我夺,争执,打架,愤怒,摔东西,报复,大哭;每一日重复上演的戏码。

 

常常妈妈也就被拖入那样的漩涡中,被两儿的战火引燃。我不耐烦的想著,这真是无聊又愚蠢至极的争执,无穷无尽,耳根子总是嗡嗡地响著两儿战火交烽之隆隆声,再配上几乎是热浪的夏日气候,所有人都心浮气燥。以往多是大人射出权力之箭,赶在所有人变成炮灰前,抢先一步阻止战争之发生。(借箭与射箭之喻,来自【好孩子权力故事】心门外的稻草人

 

今天妈妈决定不再让谁借箭,也不想射箭。先按兵不动。于是随著两儿你争我夺,从客厅追至两儿卧房。哥哥抢到了车,丢至弟弟床上。弟弟敏捷地上了床,巴住了车。

 

像极了两头兽,一只被追进笼中,形成暂时的保护与屏障;另一只虎视眈眈地在笼外奔跑绕圈,伸手抢夺。战火就要升高,爸爸听闻声响,原欲要介入定夺,被妈妈赶走。

 

「那妳要怎么做?」爸爸问。

 

「我不知道」我回。在与孩子的关系中,许多时候是真的不知道。或是说,并没有所谓通体适用的「有效」法则(但「有效」又是什么?平息了表面的纷争?粉饰太平?然后忽略了每个个体的心理状态?)。总是边走,边想,边学。

 

就让我们看看,到底会变成如何。这一次,妈妈想练习,好好地让冲突跑完全程,先扣住成人的权力之箭,静观其变。

 

起先,哥哥还有点怯怯的,碍于我在一旁,不敢大动作的抢夺。发现我没有要射箭,就像一头豹似的冲进床里,与躲在里头的弟弟相争。然而,弟弟为了要捍卫那台车,先对哥哥拳脚相向了。于是,当然一发不可收拾,哥哥不客气的反击,狠狠的抓了弟弟的头发三次(那狠劲几乎要让我大声喝止),顺利抢到车,飞快地溜出房间(以免被抢回去,或被我的箭射到,我想)。

 

败下阵来的,放声大哭。但看我按兵不动,只作势要安慰他。

 

「我想要车!」弟弟抽噎地说著,无限委屈。

 

「要去跟哥哥说说看吗?」

 

他点头,但拉著我的手,示意要我陪他去。

 

哥哥其实并没有跑远,又回到门边偷看。但见弟弟来商讨车,仍旧执意不给。我没出声,就坐在一旁陪著伤心欲绝的弟弟。此时,窗外发生了拖吊车事件,两兄弟尽释前嫌地挤在窗口看著警察处理拖吊车,再没人理会那台玩具车。

 

我心理确实松了口气,以为可以就此落幕,否则,已经感觉到自己又快被卷到那涡里去。谁知弟弟来个程咬金,看完拖吊车,就冲去抢到玩具车,并且跟哥哥炫耀与宣示,颇有得意的报复意味(此时妈妈很想把弟弟抓起来对他大吼:你是白痴吗?!?!

 

战火于是再度点燃。哥哥猛烈地夺回玩具车(其间还拿起玩具车不断向弟弟砸过去,被我拉著阻止);弟弟哭了一回儿,然后拿起其它属于哥哥的小车,嚷嚷著「哥哥我拿到你的车我不要给你」,不断火上加油,激怒敌方。战火点燃,两边都开始破坏对方原本在玩的东西、摔玩具(其实还挺好笑的,怎么学会这种招数呢)。最后,弟弟可能认为胜利无望,就跑来讨安慰。妈妈情绪已然被干扰,只能尽力冷静不喷火。

 

烦躁的要去洗衣服,哥哥对著我说了一些什么话,我只能回他:「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语出,我就后悔了;这箭,还是没能扣到底。

 

因为洗衣回来,两兄弟已经开开心心的玩在一块儿;弟弟手上正玩著那台战火引爆线的玩具车。

 

 

「我可以跟你谈谈吗?」我问哥哥。可以,但他表现出有点害怕(大概以为我又要训斥人了)

 

「这样子把车抢过来玩,嗯……会觉得好玩吗?」妈妈不烦躁了,所以并不是想质问他,只是想知道,在这样拳脚相向大打出手的过程,他的感受。依我对哥哥的认识,他并不是不会在意自己造成别人伤心痛苦的人。接著,哥哥意外地叽叽喳喳说了一大串。

 

「因为一开始是我先拿到的,结果弟弟把它抢走,都没有轮流玩,我生气。我看到弟弟哭,我的眼睛也有流眼泪,但是没有张开嘴巴(大概是放声大哭的意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喜欢一个人玩,我想跟弟弟轮流玩,一起玩」。

 

这下换妈妈被打到。试著重复他的叙述,与他确认:他也不想要把事情弄成如此,把弟弟弄哭成那样,自己也很难过,只是当时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他真正想要的,是一起玩。

 

愤怒的背后,是因为深深的无助感。许多人不都如此吗?

 

「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我可以怎么做?我可以怎么帮忙?」

 

「妳就先把车子收起来,等到我们可以轮流玩了,再拿出来」哥哥回答。这个回答也颇出乎妈妈意料之外。

 

谈开了,兄弟(其实是哥哥)也释怀了,继续开开心心地玩在一起。至少我不用担心,如果太快把箭射出去,或推定受害者与加害者(有吗?),而对哪一方造成不平与委屈。也讶异,孩子跟我说,他其实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那一些战争与暴力,只能是无助之下最直接的反击。

 

结果这个约定就这样暂且订了,并且获得两兄弟的同意。我觉得,要开始在门上列一张约定清单了,像Teacher Tom的幼儿园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