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對女孩的行徑感到傷腦筋,經常溝通失敗,讓我內心有些慍怒──有一部份是對著自己,因為似乎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式。

 

說穿了,都是些 貌似 微不足道的,小孩之間所有權的衝突:她三番兩次「侵犯」到大兒子自認為的,屬於他的沙堡領域;為了爭奪兒子先撿到的樹枝或破泡棉;為了一袋土是兒子挖的但裝土的袋子是女孩的……等等。

 

很瑣碎,但偏偏又是孩子們相處的日常。在每一次衝突時,常常看著大兒子眼淚噙在眼眶裡,用小小的身子拼了命也要奪回他的東西;女孩個子高些,性子亦剛硬,毫不退縮的劍拔弩張。困難之處在於,就算大人(我)於理有據,但小孩埋不埋單是另一件事,通常是不埋。

 

兩人的不愉快漸漸積累。孩子其實有時候會忘記,但當再次發生衝突時,昔日的不愉快應該又會被孩子憶起。於是累積到了最近發生的衝突後,難得聽到大兒子氣呼呼的說,二十天不要跟女孩講話。女孩亦然,在衝突過後再碰面的日子,逮到機會我總會試探問著:還在生氣嗎?

 

是,還是。雖然過了一陣子後,兩人還是會因緣際會的在遊戲中交會,但後來都必然戰火交鋒,流淚、尖叫、拒絕跟對方說話。然後我就繼續扮演著和事佬(唯一慶幸的,就是女孩還肯與我交好),雖然心中甚為苦惱,總會默默地希望,在這麼多次下來,可不可以少一點點點點點尖銳,畢竟女孩個性像烈女,常常讓我不知在衝突之際如何言說。我後來只好安慰自己,誒,社會是需要這種個性的女孩,夠強悍,不退縮,不順服,不要像我,只敢暗地裡放話。

 

 

直到今天物權大戰又再度上演,只是這次對象換成小兒子(而我前五分鐘才成功讓女孩與大兒子和好,原想說可以落得輕鬆在旁納涼)。事情很單純:小兒子原本一直拿在手上玩的玩具,因為放在地上,於是在沒有被詢問的狀況下,被女孩拿去玩。小兒子見狀,不客氣的放聲大哭,淚珠子如雨般嘩啦啦。我介入調停商量,一邊安撫大哭的小兒子,一邊想從女孩手上要回小兒子的玩具。

 

女孩堅決不肯。這也就是每一次衝突會越演越烈的癥結。

 

我提出了幾個方案給女孩,全都被拒絕,她低著頭繼續玩小兒子的玩具。小兒子在東西沒有拿回來之前,繼續眼淚大顆小顆的痛哭。因為能想到的方法都說盡,我也只能沉默以對,安撫著情緒高漲的小兒子。就在那數十秒鐘,那些我束手無策只能聽著小兒子大哭的短暫卻緩慢的時光裡,女孩突然說,她先把玩具裡的土啊草啊果實啊倒到另一個容器中,清理完了,就會還給小兒子。而她也如此行了。

 

在那一刻,我突然有點懂了女孩。有時當衝突發生時,是出乎她意料的,但是她個性的某些部份,讓她在這種時刻會加倍地固執的捍衛自己,而或許我不得體的詢問,在每一次的情急只想把問題化解的心態下,在無形之中會加深了「妳犯錯了」的態度,於是讓她刺蝟的那一面全面啟動,便造成了我所看見的倔強與不退讓無理。而在那隻剩哭聲的數秒鐘,她或許初初覺察了自己行為會對他人造成何種不舒服;在我的沉默中,少了大人的急躁,她看著另一個人的痛苦,那個刺蝟便慢慢的收了起來,做出了簡直可以被品格營拿來說嘴的美好行為。

 

我非常榮幸的見證了一切,她超越了她自己的一些東西。

 

在這個幽微的過程後,女孩後來幾次要來自行拿取原本小兒子在玩的東西。在小提醒下,她不再霸氣的拿了就走,而是會先過問小兒子的意見。我可以感受到那些轉變,僅管它是如此的細微,如同風中飄散的花粉一般,但妳知道,它在那兒。在那一次次的等待之後,然後妳會在內心開心地,小小聲的替她喊著:Y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