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的各位用戶朋友們好,我是高亞麟,同時也是《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的出品人、製片人和發行人。談到這些年很多演員從臺前開始轉到幕後開始嘗試導演、製片人等工作,從我個人而言,其實這些年我一直有在做導演,但對於製片人出品人發行人的身份還是較為陌生,我也有興趣去嘗試一下。

選擇《人民的名義》這類檢察官題材的作品完全是發自初心。平時跟一些檢察官朋友的交流中,發現他們的形象與大多數觀眾心裡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他們並不只是鐵血冷麵的一羣執法者,相反地,他們在面臨案件時常常陷入法理和親情的困局中,他們在公正嚴謹的外表下,同樣面臨著愛憎、取捨、抉擇——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當檢察官們辦完案件,必然有著成功的喜悅,但他們更多傳遞出來的情緒卻是痛心和惋惜。看著各界精英因為一念之差而誤入歧途,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都可堪視為巨大的損失。

促使我大膽的投資《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總的來說還是因為它具備了一部好片子的三要素:好本子+好班子=好片子。還有對於時機的判斷,當下反腐耳熟能詳,是個熱點話題,這樣一個題材最高檢影視中心來抓,作為一個專業機構,把關相當嚴謹,基本不會出現問題和紕漏。很嚴肅,正劇,符合潮流,天時地利人和三元素相結合,是最好的時機。

十多年來我們中國的電視屏幕上沒有出現過反腐題材的影視劇,我喜歡想些不一樣的東西。最近玄幻,IP類的太多,反腐題材的影視劇絕對是稀缺資源,突然有《人民的名義》這麼好的一個作品出現,受關注度應該不會太差,至於口碑,最初沒期待能如此火爆,只是覺得差不了。雖然題材嚴肅和主旋律,但我認為主旋律和商業性不存在矛盾,喜劇可以好看,為什麼悲劇和嚴肅正劇就不能好看了呢?

不論作為演員、導演還是製片人出品人等,我的準則就是隻要本子好,我就有興趣。我們拍戲或投資作品的初衷就是希望結果能夠獲得觀眾的喜歡,這纔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相信很多人都會與小編有一樣的感受,很多演員感覺很久都沒有出來演戲了,甚至,已經被人遺忘。正當人們以為他們淡出娛樂圈之後,然後突然有一天,他們再次出現,不過是以導演、製片人、出品人等各種各樣「幕後」工作者的身份亮相。那麼,為什麼那麼多演員,都願意從「臺前」轉到「幕後」呢?

其實,一個演員能夠從默默無聞到小有成就,一定是在圈子裡有了一定的人脈和資源的。而對於一個演員來講,如果不能再自己設定的一個時間內(有的是幾年,有的是十幾年)獲得成功成為所謂的「明星」,那麼其實自己即使再在這條路上堅持,也不會見到曙光。當然,這些演員,沒有成名並不是演技的問題,很多時候,他們沒有成名,只是因為差了一個機會。所以,他們有能力、有演技,也懂得一部作品的整體運營是怎樣,與其做一個演員,倒不如轉到幕後,做操縱全局的人。

其次,從某種意義來講,演員相對於幕後工作,更對年齡、長相、身材等有一定要求。但幕後工作者,只要有能力,對年齡、身材、長相等沒有太多要求。所以其實幕後工作,相對演員而言更「長壽」。再加上,很多演員都是有夢想的,但作為演員,他只負責演戲,其他,無法表達。但在作為編劇、導演等,他可以把自己想表達的通過作品表達出來,所以,有很多人,他們更願意做幕後,這樣自由度更高,也更能實現自己的想法。

(文/S)


就說導演吧。

我注意到這個問題中用了一個詞——「願意」,可能是在認為對於光鮮亮麗的「臺前」,「幕後」對於這些演員來說是一個,委屈?遺憾?反正不那麼如意的選擇。

但是,我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我看很多演員(胡歌、黃軒、姚笛等等),曾在訪談中說到過——演員的被動性。

演員處於被選擇的位置,接到一個角色,你只能去了解角色的特徵,你去揣摩,你用你的專業性去為他「代言」,用你的形象去演繹另一個人的人生,說著另一個人的情懷與主張(其實是編劇或導演的)。

在現在,的確有部分「紅了」的演員擁有了一定的選擇權,可以尋找好角色,可以拒絕不想要的,但是這一切的選擇,永遠跳脫不了角色的束縛,僅僅是選擇了更喜歡哪個封閉的圈圈罷了。

而就像陳建斌老師曾在接受某雜誌採訪時說的,「轉行做導演最大的感受是沒有演員那麼被動,是個主動性很強的工作」。

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影視作品,是導演藝術」。轉行做導演,拍自己想拍的,透過每一個鏡頭語言,每一個藝術手法,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更有話語權,更自由。

從臺前轉幕後,就是一件爭奪控制權的事情。

加之臺前是有時效性的,幕後受年紀的影響較小。

相信對於每一個藝術家來說,表達自己,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咱不差錢,女兒要出名上時代廣場》。趙本山的女兒原名趙一涵,現改名趙珈萱,小名球球。現年21歲,經過整容變得美麗淑賢。趙本山為女兒在美國時代廣場上做宣傳,不是幾十萬美元的事情胡亂一擲的任性,而是有著打造國際趙的意思。首先,趙家班前幾年在中央臺霸屏,雖節目前期深受民眾喜愛,但長期宣傳霸屏觀眾已產生視覺老化,由喜愛變成反感討厭。現在整個趙家班正在淡出觀眾視線,重歸民間藝人的演藝本色。這次為趙珈萱做宣傳,標誌著趙家班二代的出山,而且起點很高,走向世界。其次,趙本山這讓女兒趙珈萱登屏紐約時代廣場純粹是為了市場炒作,是作秀,一則為宣傳女兒,二則目標還是瞄準國內市場,"出口轉內銷"搏取國內流量。第三,有錢顯富,擲錢任性,充大爺這是東北人的性格,你中國人不鳥我趙家班,我走向世界,我搶佔北美市場。第四,從好的方面想有弘揚"二人轉"文化的目的,讓世界瞭解中國,瞭解"二人轉",或者瞭解"球球。


演員從臺前轉到幕後有各種原因:

一是全才,全方面發展。比如趙薇,既然當演員又當製片人,導演。這種人需要情商高,資源多,人脈廣。

二是不得已。拍戲競爭太激烈,新人不斷地湧現,不斷的為藝術獻身。稍微老一點的,沒有站穩腳跟,很容易被後浪排在沙灘上。

三是主動轉型。熟悉了娛樂圈,結交在相知,賺錢在一起。有時候自己是接不到特別好的戲,甚至自己拍不出特別出彩的,但是認識能人了,自己拍。


現在的中國太需要這樣的良心劇了,以前拍古代劇含沙射影,拍現代劇有所保留,中國這個官場大家懂的。實在難得有這麼一部好劇如此接地氣,這幾天不管生熟人都在說這部劇,給予非常高的評價,非常真實。


臺前為觀眾帶來歡樂,幕後也是為觀眾帶來歡樂,相對臺前幕後可以有個思考時間,上臺了所有東西只能自己處理,尤其是直播考驗了一個主持人的修養內涵。


最簡單的回答是:

1. 給別人打工還是自己做老闆。舉例:成龍,周星馳,李連杰等演戲牛也轉行做幕後。

2. 青春飯喫過後不得不轉到幕後。


你有沒有想過有人想從「幕後」轉到臺前呢?還有人一定要「臺前」然後轉到「幕後」呢?

你不出名的時候燈光只能聚焦到「臺前」,當你出名了燈光能照到任何地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