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滅楚國,一切都是由楚平王咎由自取,爛聽讒言所致,導致楚國滅亡,以至於死後被鞭屍。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名員,年少好古文,崇尚武藝,有勇有謀,其父伍奢是楚平王兒子的太傅,也就是楚平王的老師。楚平王驕奢淫逸,是有名的暴君,他懷疑自己的兒子「外交諸侯,將人為亂」,於是,伍奢被權臣費無極陷害,被關進了大牢,為了斬草除根,楚平王聽信了費無極的讒言,令伍奢叫他的兩個兒子過來,就放了他,伍奢明白楚平王的陰謀詭計,他是讓自己滅門。伍奢的大兒子伍尚,聽聞消息後立即前往救援,二兒子伍員,明白這是楚王下的亂套,目的是想殺我們全家,他立即勸說哥哥伍尚不要去,伍尚誠懇地對伍員說:我知道這是楚王的圈套,但父親呼喚我我不能出去,這是不孝,我去陪父親,你去幫我們報仇吧,就這樣,伍奢和伍尚被楚王殘害而死,伍子胥也開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一路上伍子胥輾轉多國,本想投奔到父親輔佐的楚國太子的宋國,但宋國內亂不斷,於是被迫攜帶太子兒子流浪,但他們地晉國時,楚國太子被殺害了。伍子胥在流浪途中,風餐露宿,一邊乞討一邊前行,艱苦萬分,為了不讓別人發現,只能在晚上趕路。抵達吳國後,伍子胥看出吳國公子光的野心,如果他幫助光奪得吳王,光就幫助他滅掉楚國。就這樣,楚國被滅掉了,但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難以平復心中的怒火和痛苦,將楚平王的屍體拿出來,用鞭子發,也就有鞭屍的由來。伍子胥也成為春秋戰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所以,伍子胥滅掉楚國並不是忘恩負義犯上作亂,而是報仇。


伍子胥戰鬥力非凡,他的一生也很有傳奇色彩,辛苦一輩子,奔波一輩子,操勞一輩子,最後被挖眼、打牙、割舌折磨而死。

不過,他也發明兩樣「東西」,一是臨潼關諸侯「大會」,伍子胥發明了「單挑」,也就是每個諸侯國派出一名大將跟他「單挑」,臨潼一戰,也就是著名的「一槍定六國(比較小的諸侯國沒資格鬥將)」,奠定了楚平王霸主地位,歷史上叫做「斗將」。

後來諸多諸侯國因邊境摩擦,又不願意興起刀兵,一般都採用「斗將」定輸贏。

還有一樣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鞭屍」。伍子胥「借吳伐楚」「勝利」後,「仇人」已經死了,伍子胥怒氣難平,掘墓鞭屍。

就是不知道,當年的楚國是現在的湖南捏?還是現在的江蘇宿遷。說是湖南吧,伍子胥逃往吳國走的邗江,過的是昭關,而且借來吳兵,又順路把徐國給滅了。徐國都城,就在現在江蘇泗洪境內。按照當時伍子胥行軍路線,從蘇州到宿遷,徐國正好處在行軍路線上。而且,宿遷也是楚文化發祥地。

若說楚國在江蘇宿遷,也說不過去,很多出土文物「表示」:楚國就在湖南。

戰國早起楚國,到底在哪?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中國自古就是禮易之邦,自周朝建立之後禮樂制度便形成了,而伍子胥所處的年代為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周禮已遍及人間,深處人心。忠君愛國思想更是被人們耳熟能祥,刻骨銘心。那麼既然如此身為楚國人,長在楚國,世代亨受奉祿,忠臣一門之後的伍子胥,為何要逆返君忠之道,冒天下之罵名,引吳滅楚呢?對於這個問題從古自今一直褒貶不一,沒有定論。對於伍子胥引吳滅楚的錯對,該與不該,是是非非我們在此不做評論,只是追根溯源,將它的起因,過程一一道明,與大家共勉。

伍子胥的祖上一直居住楚國,並為楚國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伍奢更是聲名鵲起,為楚平王時期太子的老師,可為學富五車,學識淵博,前程無亮,然而誰知禍從天降,無意攤上官司,惹來牢獄之災,並深顯囹圄。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楚國奸佞之臣費無忌素與太子有隙,怕太子當政後於自己不利,就惡人先告狀,誣告太子有謀反之心,昏庸暴戾的楚平王遠賢臣近小人,競信以為真,於是將太子抓起治罪並處死,而身為太子傅(老師)的伍奢不幸被牽連,也被抓起入獄,為了剷除異己,費無忌又唆使楚平王,「除惡務盡,斬草除根」,因而伍奢抓起並嚴刑烤打,令他將兩個几子叫來,一網打盡,機敏的伍子楚當時看出這一陰謀,並勸哥哥不要自投羅網,然而伍子胥的哥哥為了不抗父命,不落不孝之名視死如歸,後來後子胥的父親連同伍子胥的哥哥都被殺害,而伍子胥卻巧裝打扮,幾番艱辛,擺脫追求,逃出虎口。

逃出楚國後的伍子胥悲憤交加,懷著殺父殺兄之仇使他首先選擇投奔宋國,晉國這樣的大國,但卻因各種原因,使他覺得這樣的國家不足以留下,於是幾番周折,他來到了吳國,吳王闔閭,當時胸懷壯志,加之又對楚國懷有仇恨,有滅掉楚國之意,這和伍子胥一拍即合,志同道和,於是伍子胥得到重用,被拜為重臣。伍子胥逢此伯樂,感激泣零,加之自己又對楚平王恨之入骨,於是他兢兢業業,一心一意地邦吳王闔閭治理國家,以待時機。終於功夫不夫有心人,於是伍子胥說服經常並聯合受吳國欺辱的陳候,並和著名軍事家孫武一起帶領聯軍殺奔楚國,他們一路勢若破竹,攻城略地,如秋風掃落葉,很快攻入楚國都城郢,攻入都城後伍子胥首先想到的是尋找仇人楚平王,然而此時已物似人非,楚平王已死多年,他的繼任楚昭王也早嚇得落荒逃奔別處。不能手刃仇人,伍子胥萬般惆悵,他逐令人打開楚平王的陵墓,將其鞭打三百鞭,並將其屍首拋屍荒野

伍子胥引兵滅楚,鞭楚平王之屍三百鞭為歷帶具有忠君思想者所詬病,所唾棄,他們認為伍子胥千錯萬錯不該引吳兵滅掉自已長於斯,生於斯的母國,也不該鞭笞曾經的主子楚平王。那麼伍子胥到底該不該引兵滅楚呢?對此歷來褒貶不一,觀點難同,那麼在小編看來伍子胥引兵滅楚那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伍子胥的初衷可能並不想滅掉楚國,只想為父兄報仇,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引兵滅楚能給父兄報仇嗎?不能,當然不能,因為在那個年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其之孫莫非王臣。楚國雖然是自己的母國,但卻是吳王的家國,楚民雖是伍子胥的同胞,但他們更是楚王的臣王,更尊於楚王忠誠於楚王,因而要報殺父之仇,滅門之恨只得引兵滅楚,只能冒天之下罵名,留千古之不忠引兵滅楚。其實伍子胥引兵滅楚,廣大老百姓還是給於同情和理解的,以至於關於端午的來歷,一種說法說這是為紀念伍子胥的。那麼親愛的行讀者您又是如何看得呢,歡迎評論,歡迎關注張生說史!


伍子胥本是楚國重臣之後,伍家在楚國也是響噹噹的名門。伍子胥的父祖先後輔佐了幾代楚王,為楚國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之所以後來伍子胥會痛恨楚國至深,乃至於欲以助吳滅楚而後快,乃是因為楚王對他和他的家族的傷害太大了!下面就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吧!

事情得從楚平王為太子建聘娶秦女為夫人講起。楚平王晚年時因年老而德薄,貪圖享受,喜用諂媚之臣,佞臣費無極因此而受寵,此人極其奸詐,又善逢迎。他與楚平王的太子建一向不和,因此屢起讒害之心。

楚平王令其赴秦國為太子建選娶太子妃,費無極果然選出了一位國色天香的美人兒。然而當他將美女帶回楚國後,卻將其獻給了楚平王。楚平王果然貪其美色,為此竟不顧倫理道德,將該美女納入後宮,寵幸無比。費無極也因此更受楚平王的信任與重用。

天長日久,事情慢慢的透出風來,被太子建所知。費無極見平王年老,所剩時日不多。害怕日後太子建登位為王時會報復自己,因此在楚平王面前不斷地詆毀太子建並離間其父子關係。楚平王因為父納子婦而心有所愧,果然中計。便將太子建遣往外地去了,而再下一步當然就是加害了。

太子建的師傅——伍奢,為人忠誠而正直。他向楚平王揭穿了費無極的陰謀。哪知不僅沒讓昏聵的楚平王醒悟過來,反而激發了其反感與厭惡。最後在費無極的讒害下,惱羞成怒的楚平王將伍奢與其長子伍尚,一併殺害了!伍子胥僥倖逃離了楚國,歷盡艱辛波折最終到達了吳國,又經歷了吳國宮廷鬥爭之後,被吳王闔閭所信用。

伍子胥歷經家國之變,父兄皆為楚平王所害,自此痛恨楚國至深,誓欲滅楚報仇!因此他與兵家孫武一道盡心儘力地輔佐吳王,吳國也因此而國勢日強,軍力日盛。最後終於一舉攻破了楚國,逼得楚昭王倉皇出逃(當時楚平王己死),楚國國都也被攻陷。

伍子胥沒有因為楚平王己死而放棄復仇!他費盡心力找到了楚平王的陵墓,將其遺體予以「鞭屍」!終於報了父兄被害之仇。

這就是身為楚人的伍子胥,為何反而會引吳國軍隊去攻滅楚國的事情起因與結果了!


伍子胥出身楚國士大夫家庭,父親伍奢官至太子少傅,輔導的正是太子建。其後因費無忌陷害,太子建被廢,伍奢也收到牽連。

說來這費無忌也非一般人,看透了伍家兩子絕非等閑之輩,便建議楚平王以伍奢為誘餌引誘伍子胥伍尚二人前來。看透一切的伍子胥勸說伍尚不得後便帶著太子建逃走。其後一段段悲慘歷史後,伍子胥終於到達吳國。

伍子胥是個有仇必報的人,剛巧吳王闔閭也算是個雄才大略的人。這一下,就像王八看綠豆,兩人看上眼了。吳王闔閭給予伍子胥極大的權力,作為代價,伍子胥為吳國發展盡心積極。

眼見得吳國愈發強大,伍子胥的仇恨也愈發加深,隨後領導吳國大破楚國,更是鞭屍楚平王三百下,這才影響了伍子胥的評價。作為楚國貴族,卻家破人亡,淪為異國臣子,伍子胥怎能不恨,怎能不攻楚。


楚平王羋棄疾對伍子胥有殺父之仇。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羋棄疾的兒子羋建(太子)的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羋棄疾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大將保明主,俊鳥登高枝!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沒有蕭何夜下追韓信,韓信也就一個莽夫!哪會幫助劉邦打下萬里江山。人挪活樹挪死!人在一個地方到了窮途末路,換個地方也許就是艷陽天。君恩雨露均沾!有時候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姜子牙八十拜帥,如果不是周武王發現,姜子牙也就是一個垂釣老翁!商鞅變法!商鞅衛國人,在衛國,商鞅如果度過一生也許連歷史的一個水花濺不起來!然而到了秦國一展抱負,留名千古!伍子胥也是如此,大將保明主,俊鳥登高枝。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愛之深,恨之切


伍子胥,吳國大夫,傑出政治家,軍事家。伍子胥,祖父伍舉,父親伍奢,兄伍尚,全部為楚國忠臣。

春秋初年,楚莊王勵精圖治,擴張國力,曾經一度取得中原霸主地位。然而好景不長,傳到平王時,由於平王荒淫無度,國勢日衰。在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為人亂」所以遷怒太子太傅伍奢,將伍奢,伍尚殺害。

伍子胥僥倖逃亡吳國,發誓必須滅楚,以報滅門之仇


其實理由很簡單,楚平王殺死伍子胥父親和兄弟。本來伍子胥和他兄弟伍尚是有機會逃跑的,但是伍尚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去伍子胥,而父親需要一個人陪他去死,所以伍尚就決定讓自己陪父親去死,讓伍子胥逃離楚國日後找機會復仇。後來伍子胥果然不負所托,為父兄報仇雪恨,甚至把楚平王挖出來鞭屍(當時平王已死,楚國國君是昭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