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彎灣

很多讀者加了我,上來劈頭蓋臉地就是問一些要命的問題:爲什麼她老公對她越來越冷漠,爲什麼她老公越來越愛撒謊等等。

或許,你也有類似的困惑。作爲男人,我想從我自己、一些小故事,去講講,爲什麼男人會對他的老婆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愛撒謊。

我自己——前幾天,我去找我的老伴兒,我們前一天說好的中午12點準時在五道口見面,一起去喫小龍蝦。

但是,第二天我起晚了,睡到差不多十一點纔起來。我從通州去五道口,要一個半小時。很顯然是趕不到了,這時候她打來電話,問我到哪兒了。

我又忙又慌,不敢說出實情,於是我就撒謊說,我已經在地鐵上了,很快就到。後來,謊言被她識破,於是她就很生氣,說了我一頓以後,就不理我了。

當然,後面的故事不是重點,重點是——我需要搞清楚,我當時爲什麼要撒這個慌。

其實很簡單,其實很自然——你許下了承諾,但是沒有做到。沒有做到你也可以誠實地說沒有做到啊,爲什麼一定要撒謊呢?

撒謊的本質,主要還是害怕遭到懲罰。比如我,我之所以撒謊,是因爲我害怕老伴兒生氣、教訓我,所以火燒眉毛顧眼前——我暫且先把這一頓教訓先逃過去再說吧。

如果我約會遲到這種事,不及時汲取教訓,一次次的遲到,最終我的走向只有兩種——第一,要麼就是繼續撒謊,撒更大的慌,比如我說堵車啦,地鐵突然停下來啊,路上要扶老奶奶過馬路耽誤了時間啊之類的。慌就會越撒越大,越撒越離譜;第二,我要麼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以後乾脆就說沒空,不約會了,於是,兩個人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淡,越來越冷漠了。

講到這裏,就不得不講我昨晚上刷短視頻的時候,刷到的一個讓我感觸很深的小視頻,視頻內容是3月26號,在溫州,交警在路邊遇到一個迷失的小朋友,小朋友因爲喫早餐上課遲到了,所以不想去上學。

交警問小朋友爲什麼不去上學,遲到就遲到啊,遲到有什麼大不了,遲到總比曠課強啊。

但小朋友說,遲到的話,老師要在全班公開他的名字,這讓他非常難堪,所以乾脆不去了,曠課六節扣六分(總比被公開名字強)

小朋友最後感嘆說,“我覺得你們這些老一輩的這些人(實在是太不講道理了,做事太過分了)”

看了這個視頻以後,我發現,小朋友的做法,跟現實中很多男人的做法是一樣的。因爲,相對於直面困難和窘境,人的本能更趨向於逃避。這跟人在大山裏遇到一隻老虎,第一反應不是去跟老虎較勁,而是選擇逃跑是一樣的。

當懲罰過於沉重,犯錯的人總會選擇逃避或者對抗。

在過去二十年,像在我們村子裏,很多父親都是很嚴格的,母親也基本上是嘴上不饒人的。孩子犯了錯,爹打娘罵,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個孩子幾乎就是這樣廢掉了。

人們相信“油鹽出好菜,棍棒出人才”,包括我讀初中的時候,那些比較調皮的學生,老師都會帶到辦公室裏去關起來拳打腳踢,有些還要做出更具有羞辱性的事來——當然,那些被老師拳打腳踢所“教育”的學生,很多人連初中都沒有讀完,更不要說有一兩個成才的了。

我來自非常偏僻的貴州山村,成爲我們村有史以來第一個985大學的學生,今天能坐在北京的夕陽下寫文章,這跟我爹對我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我經常講的一個故事,就是我小時候把家裏最重要的財產——一頭牛放丟了,我爹不僅沒有罵我打我,反而是在第一時間安慰我,擁抱我——我不認爲大多數中國父親會這麼做。

我做錯了事情,我爹對我的懲罰就是罰跪,根據犯錯的程度來絕對跪的時長,有時候我在跪着,他還會削蘋果給我喫——邊跪邊喫。

這讓我從很小就明白,錯誤是一件客觀的事,做錯了事要接受懲罰,但這種懲罰應該是理性的、公正的。而不是取決於對方有多生氣。

反觀很多父母,孩子做錯了事,甚至孩子沒有做錯事,他們還是會打孩子,很多時候打孩子只是爲了出氣而已,真的很荒唐。比如有些兒媳婦跟婆婆吵架了,就要打孩子來出氣,打孩子打給婆婆看。

假如我爹不是這樣一個懂得賞罰分明、懂得寬容和理解的父親,而是一個暴脾氣,罵人厲害,打人厲害的父親,當我把牛放丟的時候,他不是安慰我和擁抱我,而是狠狠的揍我,擀麪杖都打斷、並揚言說,假如我不去把牛找回來,就要躲了我的手——別說是一個小孩子了,就算我是一個成年人,我還敢回家嗎?

我能怎麼辦?肯定是離家出走啊,走得遠遠地,越遠越好,逃避的目的,就是要逃避我承受不了的懲罰。

好了,讓我們從兒時、從小朋友、從家庭教育的講述和回憶中走出來,我們來聊一聊情侶、夫妻關係。

很多夫妻逐漸走向崩潰,其中很可能就有類似的原因。一個人越來越冷漠,很可能是因爲他之前的付出沒有得到響應,很可能是因爲他上次的失誤或者錯誤遭到了讓他難以承受的懲罰。

比如,男人出去玩耍,一晚上沒有回來。這對於女人而言,是一件非常重大的過錯。男人第二天回來,男人道歉,但女人不依不饒,於是雙方爭吵,最後女人非常生氣,拒絕對話,於是關係陷入僵局,男人哄了兩天才哄好。

女人這樣做,就會讓男人下次不敢夜不歸宿了嗎?是,可能一部分男人會這樣,但並非出於心甘情願,而是出於害怕。但是,要是某天他不害怕你了呢?

你罵他,你生氣,這並不會讓他從根本上意識到自己夜不歸宿是一件多麼錯誤的事,他只是知道,這樣做老婆會大發雷霆,畏懼於老婆的淫威,所以不敢再犯。

另一部分,就開始破罐破摔了,再有一次,本來只是稍微晚了一點,還是可以回家的。但轉念一想,這個時候回去也是捱罵,還不如索性乾脆就不回去了。

這兩種情況,最終都會使夫妻關係走入僵局或者破裂。

就像陳勝吳廣起義一樣,既然橫豎都是死,那爲什麼不造反呢?當一個男人在經過無數次被生氣、無數次難以哄好老婆、無數次被老婆暴脾氣、臭罵以後,他最終的選擇,要麼是我乾脆不惹你,你罵你就罵吧,我也懶得理,要麼就是乾脆別過了,離了得了。

但不管是逃避也好,冷漠也好,他就是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錯。爲什麼會這樣呢?

就像你在路上開車,撞到了一個人,你覺得自己錯了,主動去賠償。你下車一看,撞得不嚴重,於是賠禮道歉,並準備給了3000塊錢醫藥費。

但是,這個時候,被你撞的人不同意,他說他又是腦震盪又是骨折,要你陪30萬——這個時候,你本來是想道歉的,一下就生出逆反心理來了——行了,你特麼的,居然敢這麼不要臉,給你三千你嫌少,你喫了熊心豹子膽,居然開口要三十萬,看我怎麼收拾你。。

在這個時候,你可能就開始收集對方錯誤的證據了,比如橫穿馬路、比如逆行啊之類的。本來你是覺得自己有錯的,對方這麼一整,你反而不覺得自己有錯了,覺得是他有錯。就算他沒有明顯的錯,你也會覺得他活該被撞——因爲他是個爛人,所以活該被撞,自己花點錢教訓他也值得。。

婚姻或者戀愛中也是如此,很多男人,就是被“你錯沒錯”“錯在哪兒了”這些話搞得渾身疲憊。有時候不小心得罪了老婆,哄一晚上都沒哄好,熬了一夜,第二天還要上班——總是這樣的話,他就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愛撒謊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總之,他就是越來越不願意直接面對你了。冷漠是害怕起衝突,撒謊是害怕遭懲罰。

所以啊,夫妻之間,建立起良性的溝通習慣和溝通機制真的很重要。一出矛盾就吵架,就生悶氣,久而久之,這份關係就變得很敏感了,再拯救,幾乎也來不及了。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假如你老公總是撒謊、總是對你冷漠,很有可能同時也說明瞭你是個愛生氣、脾氣不好的人,要麼你生氣了他難以哄好你,要麼就是他犯錯了你罵他罵得比較狠。

真的,管理住情緒是種能力,選擇寬容和大度是種智慧。

以怨報怨,惡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