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淹貫博通的大家,學兼四部,貫通古今。今天我們忝爲所謂“教授”,因無童子功而又受到分科教育的影響,已不能與李先生和業師蕭萐父先生那一代人相比。我因此想到國文教育、國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每每捧讀先生的《思空齋詩草》和蕭公的《綴玉集》,欣賞他們之間的詩詞唱和與書法作品等,都十分地慚愧。相對於老先生們來說,我們今天文、史、哲的“教授”們已不夠格稱爲“文人”,缺乏文人的修養。

一、李先生的學術特點與風格

如前所述,李先生的學術特點是博通。他兼修文史哲,既善於哲學思辨,又飽含詩情畫意。李老“沿着文史哲不分家的老例,用蘇軾所寫詩詞作爲研究的素材,提交某大會一篇論文的題目是《兼綜儒道佛、契合理情神》”。透過詩詞來探討思想,這是很有難度的。此文討論蘇軾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在我看來也是先生自己生活的寫照。

李先生提倡“博而後約,雜中求專”,他真正是身體力行。李先生的歷史研究論文中深具哲學思考與分析的功力,而他的哲學研究論文中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的背景知識和很強的歷史感。只有李先生纔有資格爲陶潛、海瑞作評傳,因爲這需要文史哲兼通的底子。他還著文討論張九齡、屈大均、龔自珍的思想,如前所述,以詩證史,以詩討論思想,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李先生還善於從雜書中,從明清筆記小說中發掘思想史的材料,對於民間草根的東西十分重視,這正是我們哲學系出身的人所不具備的。這恰好是我們今天提倡國學教育的目的之一。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舉凡中國哲學思想史上的大家,李先生都有專文討論,特別是儒釋道諸家,尤其是孔子、老子、孟子、莊子、柳宗元、宗密、朱子、陳白沙、湛甘泉、李卓吾、王夫之、戴震等人物。他對《老子想爾注》與六祖慧能都有涉獵,他的討論也涉及法、名等諸子百家。李先生堂廡甚廣,不拘守一先生言,開放豁達,優遊於文化思想史之中,解讀文獻,創造詮釋,遊刃有餘。

二、李先生的學術貢獻

第一,李先生深刻揭示中國哲學思想史及其代表人物的內在矛盾,發掘內在的思想邏輯,探索發展的內在理路及社會歷史效應的兩重性。例如李先生有關儒家思想的大量論文,有宏觀的、中觀的、微觀的,對儒家宗師與儒家社會歷史的作用,有鞭闢入裏的分析。“論學不作媚時語,獨取真知啓後人”。李先生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李先生肯定先秦、宋明儒學的精義,又分析其理論的內在緊張,尤其是理欲觀、義利觀的張力,既看到儒學在特定時空條件下的不同作用,又昭示其在今天與今後的價值、意義及兩難處境,具有方法論的啓示。

第二,可貴的文化自覺。愈到晚年,李先生愈益堅信中華人文精神與價值理性的當代意義。李先生強調“時代性與民族性從矛盾中得到統一”的歷史辯證法。在傳統與現代、時代性與民族性、東方與西方、普世價值與地域文化的張力中,李先生自覺地剝離出中華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據與精華,特別是作爲族羣認同、倫理共識與終極關懷之基礎的中華人文精神、核心價值。李先生高度肯定了儒學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居於主幹的地位。他說,在多元文化的衝突融合中,“儒學在中國歷史上何以能通貫各家,我認爲與儒家創始者孔子思想的包容性有一定關係”,因而特別弘揚孔子的文化包容意識。

李先生又特別看重孟子的重民思想、救世精神與獨立人格,肯定其“制民之產”“保民而王”的仁政學說在今天的正義訴求與民主政治訴求中仍具有政治資源的價值,其獨立人格、浩然正氣和大丈夫精神在今天的道德倫理重建中仍具有道德資源的價值。

李先生有關傳統思想與現代化、全球化關係的諸篇論文,特別有一組關於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論文,堅持了文化自覺,反省了西化派的失誤,以現代的眼光、批評的眼光省視傳統文化,深刻地表明瞭中華民族走向現代的開放多元的文化心態,與時偕行的文化智慧,以及對精神文化的民族性根據的護持,把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看作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基本保證。

第三,在中國哲學思想史學科範式建構中的貢獻。李先生與蕭先生主編的《中國哲學史》,李先生有關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的大量論著,繼承又超越了胡適、馮友蘭、張岱年、楊榮國等前輩學者的探索。李先生特重大傳統與小傳統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互動,生活世界與經典文本的互動,指出中國歷史上包括來自草根的各類傑出人物的思想都應納入思想史的視野。至於哲學史,則要突出哲學思想的發展線索,分析哲學基本問題及哲學範疇的歷史演變。

第四,對嶺南文化思想史的貢獻。李先生有關地域文明的普世價值的洞見不僅見之於中華文化之於世界文化的考察中,而且見之於嶺南文化之於中華文化的探索中。李先生的多樣統一的文化觀是一以貫之的。

李先生有關嶺南思想家及嶺南文化在傳統文化中之地位的研究論著,揭示了嶺南文化的兩重性,突顯了陳白沙、湛甘泉從貴疑到尋求自得對打破儒家教條所起的作用,以及自由探討的嶺南學對中原文化的補充,尤其是近代嶺南人物在我國近代史上開風氣之先的作用。李先生對嶺南文化有一系列的深入考察,可以作爲地域文化、地域思想研究的範本。

三、李先生的教書育人與人格境界

“滿門桃李成多士,一代宗師啓後昆。”這是李先生給張岱年先生九十誕辰的賀壽詩中的一聯。其實這也可以移贈李先生自己。李先生教育、培養了兩代傑出的學人,在廣東、在全國影響了兩代學者。中國哲學史界有不少弟子與私淑弟子受惠於李先生的言教與不言之教,鄙人即是其中之一。

由於恩師蕭先生、李德永師、唐明邦師與李先生等是講友,武大與中大的中國哲學專業師友們心心相印,相互支持。李先生也是我們武大兩代學人敬重的師長。李先生對我個人的提攜、關愛,實難以言語來表達,特別是在我的人生處於低谷時,他的愛的滋潤,點點滴滴俱在心間。

“觀魚閒適知心樂,化蝶沉思覺夢濃。”這是李先生和蕭先生的感懷詩之一聯。這兩句頗能代表李先生的生命意境。李先生的平實、不爭、低調、謙和,足見其人格的偉大,這與李先生的入世、敬業、負責、韌性,適成補充。我內心充滿着對先生的敬意,特別是對他的人格的嚮往。在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的事業中,我以李先生爲榜樣,奮鬥不息,精進不止!

作者:郭齊勇,系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院長。

《光明日報》( 2019年02月02日11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