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君

蕙蘭,古人常稱之為「蕙」,在先秦文學裡有多處記載,在屈原的《楚辭》當中,關於蘭蕙的詩句就有很多,譬如《離騷》:「予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九嘆?逢紛》:「懷蘭蕙與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招魂》:「光風轉蕙,汜崇蘭些」等等。古人蘭蕙並列,稱之為「蘭質蕙心」,一莖一花稱為蘭,一莖多花稱為蕙,又稱蕙蘭為、九節蘭、九子蘭、九花蘭(也叫九華)。古人對蘭花的鑒賞品評早就有之,早在北宋時期,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就專門有文章品評,其《書幽芳亭》中「蓋蘭似君子,蕙似士」,對春蘭和蕙蘭進行人格化,「一干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雖不若蘭,起視椒樧則遠矣。」對春蘭和蕙蘭進行區分和辨識,指出,蕙蘭之香略遜一籌,而且 「以是知不獨今,楚人賤蕙而貴蘭久矣」 指出古人對蘭蕙鑒賞,以蘭為上,蕙則次之。清代文學家李漁也著文賞析,曰:蕙「其所以遜蘭者,不在花與香而在葉……蕙之葉偏苦其長……病其太肥」,指出蕙蘭的不足之處。平心而論,古人賞蘭,以至於形成蘭花品鑒文化,蘭蕙是不分家的,而且鑒賞也是在春蘭的花型基礎上,結合蕙蘭以及其他品種的形態,進行擬人化的感情寄託,從而總結出一整套鑒賞文化。古人愛蘭,皆因蘭花四季青翠,葉片多姿多態,亭亭玉立,或颯爽飄逸,或弓垂美觀;臨寒而開,傲視霜雪,孑然獨立,花形端莊典雅,花色清秀,幽香襲人,沁人心脾;不嘩眾取寵,不諂媚世俗,不隨波追流,不因在深山幽谷而顧影自憐,不因風霜雨雪而低頭,依然飄香清遠,大展風采,外表柔弱,內質剛強,具有君子之風,名士之氣,十足的文人氣質和高潔氣節,因而深得知識分子的喜愛。古人對蘭蕙評價,頗為中肯,就香氣而言,自然春蘭略勝一籌,幽香陣陣,沁人心脾;蕙蘭則香氣濃鬱,然而香氣不純;春蘭雖然一莖一花(有的雙花),然而花形適中,花守端莊,花色清雅,極具觀賞性;蕙蘭雖然花朵較小,然而一莖多花,花葶出架,傲然挺立,彌補了花小的不足,因此蘭蕙得以並列。古人賞蘭,受先秦哲理影響頗深,就花色來講,以素為上,俗話講「素花無下品」,蓋因古人之君子之風,講究清淡素雅,含蓄內斂;修身養性,清靜無為;不嘩眾取寵,不阿諛諂媚;正如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言,因此在花色審美上,全素為極品,白素難求,嫩綠為上,他色為次,至於花色斑斕駁雜者,皆不入品!花形以荷瓣為極品,梅瓣、水仙瓣為上品,其他瓣型則為普品行花,花舌以內斂純素為上,花守以久開不變形為上,花葶以出架為上。關於蕙蘭傳統素花,因蕙蘭多為黃綠色花,因此素花以黃綠較多,他色純素較少,大多為素舌,在《蘭蕙同心錄》、《蘭蕙小史》等著作裡面選錄了一些傳統蕙蘭素花銘品,我們結合新近發現的一些素花,包括素心(素舌)花,給諸位蘭友分享如下,大多採用的是蘭友「訪蘭問香」製作的圖片,在此表示感謝。【金嶴素】金嶴素是清朝道光時在餘姚金嶴山被發現,亦有金嶴素之稱。為諸神元所得,後轉讓泰號酒店,定命為泰素。《蘭蕙小史》「又稱泰號、泰素、金奧素。色光甚好,荷形竹瓣,蚌殼捧,大捲舌。產金嶴山中」。《蘭蕙小史》中對「金嶴素」的記載是摘自《蘭蕙同心錄》的前半部分,其後半部分為;「葉直而狹,若種起發,亦能闊稍帶環。或雲葉大能開荷形,餘未之見」。 葉姿直立,葉色翠綠,風姿俊俏,花苞水色極佳,燈心桿高揚,外瓣荷形竹瓣,收根放角,肩平,蚌殼捧光潔,大捲舌綠苔閃爍,蚌殼捧,大捲舌。花色翠綠,瓣肉晶瑩,脣瓣苔色全綠,絨氣重。花葶細長,花期長,至十多天,三瓣依舊舒挺不後傾,捧瓣不開「天窗」.葉束斜直性,葉尖尖銳,很易辨識。繁殖快,健花,濃香。【溫州素】溫州素在民國初年為溫州藝蘭者所發現。葉姿半垂,葉質厚硬,葉幅寬闊,葉形剛勁,葉緣鋸齒粗。葉色深綠,有光澤。花梗綠白色,花外三瓣呈大柳葉狀,緊邊,質厚,花久開微落肩。剪刀捧,大捲舌。花色黃綠。【江山素】江山素,民國初紹興蘭農在江山掘得。外三瓣淡黃綠色,竹葉瓣,綠苔大捲舌,葉半垂,葉幅平坦,葉質厚硬。【如意素】如意素,抗戰前選出。外三瓣狹長竹葉瓣,緊邊。捧瓣尖長,綠苔綠舌,花平肩,葉斜立。【帝王素】帝王素,產自秦嶺,馬健全選育。【鐵甲將軍素】【秦深素】秦深素 產自秦嶺,馬健全選育。【國荷】國荷【空足迴音】空谷足音,2005年下山於西秦嶺南麓隴南市康縣,由蘭友鐔永康先生選育培養,2011年復花後將其命名為「空谷足音」。蘭友暱稱「棉花素」。其他素花【如玉素】【雲亭素】【瑜伽素】 【含燻素】【逸清素】【王氏素荷】【彩虹素】【紅霞素 】【琥珀冰心 】【胭脂 】 【山裡紅】【中華紅素】【至尊紅顏】【鑫峯紅素】【九華晨光】【九華紅素】【紅顏知己】【玉印素】玉印素 (大部分圖片為蘭友「訪蘭問香」製作,特此表示感謝,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2018-4-9易花得木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賞以及名品圖鑑

花木君


蕙蘭,古人常稱之為「蕙」,在先秦文學裡有多處記載,在屈原的《楚辭》當中,關於蘭蕙的詩句就有很多,譬如《離騷》:「予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九嘆?逢紛》:「懷蘭蕙與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招魂》:「光風轉蕙,汜崇蘭些」等等。

古人蘭蕙並列,稱之為「蘭質蕙心」,一莖一花稱為蘭,一莖多花稱為蕙,又稱蕙蘭為、九節蘭、九子蘭、九花蘭(也叫九華)。古人對蘭花的鑒賞品評早就有之,早在北宋時期,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就專門有文章品評,其《書幽芳亭》中「蓋蘭似君子,蕙似士」,對春蘭和蕙蘭進行人格化,「一干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雖不若蘭,起視椒樧則遠矣。」對春蘭和蕙蘭進行區分和辨識,指出,蕙蘭之香略遜一籌,而且 「以是知不獨今,楚人賤蕙而貴蘭久矣」 指出古人對蘭蕙鑒賞,以蘭為上,蕙則次之。清代文學家李漁也著文賞析,曰:蕙「其所以遜蘭者,不在花與香而在葉……蕙之葉偏苦其長……病其太肥」,指出蕙蘭的不足之處。

平心而論,古人賞蘭,以至於形成蘭花品鑒文化,蘭蕙是不分家的,而且鑒賞也是在春蘭的花型基礎上,結合蕙蘭以及其他品種的形態,進行擬人化的感情寄託,從而總結出一整套鑒賞文化。

古人愛蘭,皆因蘭花四季青翠,葉片多姿多態,亭亭玉立,或颯爽飄逸,或弓垂美觀;臨寒而開,傲視霜雪,孑然獨立,花形端莊典雅,花色清秀,幽香襲人,沁人心脾;不嘩眾取寵,不諂媚世俗,不隨波追流,不因在深山幽谷而顧影自憐,不因風霜雨雪而低頭,依然飄香清遠,大展風采,外表柔弱,內質剛強,具有君子之風,名士之氣,十足的文人氣質和高潔氣節,因而深得知識分子的喜愛。

古人對蘭蕙評價,頗為中肯,就香氣而言,自然春蘭略勝一籌,幽香陣陣,沁人心脾;蕙蘭則香氣濃鬱,然而香氣不純;春蘭雖然一莖一花(有的雙花),然而花形適中,花守端莊,花色清雅,極具觀賞性;蕙蘭雖然花朵較小,然而一莖多花,花葶出架,傲然挺立,彌補了花小的不足,因此蘭蕙得以並列。

古人賞蘭,受先秦哲理影響頗深,就花色來講,以素為上,俗話講「素花無下品」,蓋因古人之君子之風,講究清淡素雅,含蓄內斂;修身養性,清靜無為;不嘩眾取寵,不阿諛諂媚;正如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言,因此在花色審美上,全素為極品,白素難求,嫩綠為上,他色為次,至於花色斑斕駁雜者,皆不入品!花形以荷瓣為極品,梅瓣、水仙瓣為上品,其他瓣型則為普品行花,花舌以內斂純素為上,花守以久開不變形為上,花葶以出架為上。

關於蕙蘭傳統素花,因蕙蘭多為黃綠色花,因此素花以黃綠較多,他色純素較少,大多為素舌,在《蘭蕙同心錄》、《蘭蕙小史》等著作裡面選錄了一些傳統蕙蘭素花銘品,我們結合新近發現的一些素花,包括素心(素舌)花,給諸位蘭友分享如下,大多採用的是蘭友「訪蘭問香」製作的圖片,在此表示感謝。

【金嶴素】


金嶴素是清朝道光時在餘姚金嶴山被發現,亦有金嶴素之稱。為諸神元所得,後轉讓泰號酒店,定命為泰素。《蘭蕙小史》「又稱泰號、泰素、金奧素。色光甚好,荷形竹瓣,蚌殼捧,大捲舌。產金嶴山中」。

《蘭蕙小史》中對「金嶴素」的記載是摘自《蘭蕙同心錄》的前半部分,其後半部分為;「葉直而狹,若種起發,亦能闊稍帶環。或雲葉大能開荷形,餘未之見」。 葉姿直立,葉色翠綠,風姿俊俏,花苞水色極佳,燈心桿高揚,外瓣荷形竹瓣,收根放角,肩平,蚌殼捧光潔,大捲舌綠苔閃爍,蚌殼捧,大捲舌。花色翠綠,瓣肉晶瑩,脣瓣苔色全綠,絨氣重。花葶細長,花期長,至十多天,三瓣依舊舒挺不後傾,捧瓣不開「天窗」.葉束斜直性,葉尖尖銳,很易辨識。繁殖快,健花,濃香。


【溫州素】


溫州素在民國初年為溫州藝蘭者所發現。葉姿半垂,葉質厚硬,葉幅寬闊,葉形剛勁,葉緣鋸齒粗。葉色深綠,有光澤。花梗綠白色,花外三瓣呈大柳葉狀,緊邊,質厚,花久開微落肩。剪刀捧,大捲舌。花色黃綠。


【江山素】


江山素,民國初紹興蘭農在江山掘得。外三瓣淡黃綠色,竹葉瓣,綠苔大捲舌,葉半垂,葉幅平坦,葉質厚硬。


【如意素】

如意素,抗戰前選出。外三瓣狹長竹葉瓣,緊邊。捧瓣尖長,綠苔綠舌,花平肩,葉斜立。


【帝王素】

帝王素,產自秦嶺,馬健全選育。


【鐵甲將軍素】


【秦深素】

秦深素 產自秦嶺,馬健全選育。


【國荷】

國荷


【空足迴音】

空谷足音,2005年下山於西秦嶺南麓隴南市康縣,由蘭友鐔永康先生選育培養,2011年復花後將其命名為「空谷足音」。蘭友暱稱「棉花素」。


其他素花

【如玉素】

【雲亭素】

【瑜伽素】

【含燻素】

【逸清素】

【王氏素荷】

【彩虹素】

【紅霞素 】

【琥珀冰心 】

【胭脂 】

【山裡紅】

【中華紅素】

【至尊紅顏】

【鑫峯紅素】

【九華晨光】

【九華紅素】

【紅顏知己】


【玉印素】

玉印素

(大部分圖片為蘭友「訪蘭問香」製作,特此表示感謝,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8-4-9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