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北端、黄河下游,濒临渤海、黄海,自然条件良好。山东自古为华夏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是中华民族形成和早期活动的中心之一,占有古九州之二(青州+半个兖州+半个徐州),为儒家文化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山东历史悠久,秦灭六国施行郡县制时,今山东省境内县治就已众多,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清朝时期山东就有一百单八县之说。建国后,山东有许多古县经合并、撤销、设区等已经消失,到现在山东仅有83个县(含县级市)。建国初,山东单字县多达十几个,而今仅有六个,这些单字县有的改了名,有的已划出,其中这四个彻底消失,你知道几个,你还知道哪些?

德县,山东省旧县名,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为民国初由德州废州改设而设。德州历史悠久,其建制最早为西汉所设之安德县,此后先后有平原郡、陵州、将陵、陵县、安德郡、德州等建制,明朝时德州、陵县并置,均直属济南府。民国初德州废为德县,德县之名才第一次出现。

德州市最初为县级市,为解放战争时期德县解放后由德县县城所析置。1950年,山东省于县级德州市设德州专区,德县属之,1952年陵县并入德县,德县移治陵县县城,1958年德县并入平原县,到1961年德县复置,但同年就又改称陵县,仍以原陵县县城为治所,此时德县已经消失。

陵县,山东省旧县名,由上文德县历史可知,陵县与德县历史渊源极为深厚,相比德县仅仅存在五十年历史,陵县的建制史要久远的多。

隋朝年间(公元596年)析安德县设将陵县,唐、宋均属德州,元朝时曾升为陵州,明初降为陵县,后省入德州,德州以原陵县城(今德州市区)为治所。不久,析德州置安德县(治今陵城区),不久又改称陵县,陵县自此与德州分置。建国后,陵县于1952年并入德县,1961年时改德县为陵县,德县消失,而陵县也于五十年后的2014年改设为德州市陵城区。

恩县,山东省旧县名,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州、名县。恩县建制最早可追溯到唐时所设之贝州(贝州由清河郡改设,治清河县),北宋时王则起兵于贝州,事败后宋仁宗仅杀魁首并下诏改贝州为恩州,恩州自此得名。

金时恩州由于水患由今清河移治历亭县(今武城县),明初降恩州为恩县,不久又移治今平原县恩城镇,明清时属东昌府。建国初,恩县属河北衡水专区,1952年改属山东德州专区,1956年建制撤销,其地分属平原、武城、夏津三县。

潍县,山东旧县名,其为今地级潍坊市的古称,今潍坊市最早也是由原潍县城及部分郊区所析置,但从建制上来说建国后的潍县已经与潍坊市分置。建国初,潍坊市为山东省省辖市,潍县隶属于昌潍专区,1950年潍坊市降为县级市后也隶属于昌潍专区。

1958年,潍县曾并入潍坊市,但1961年又恢复了建制,此后昌潍专区先后改称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县均属之,1983年潍坊地区、县级潍坊市、潍县均撤销,设立地级潍坊市,原潍县一部划入潍城区,一部划入新设之坊子区,主体部分设为寒亭区。

潍县、德县、陵县、恩县这四个单字县在建国后建制完全撤销了,而山东建国后消失的单字县县名不仅这几个,如滕县、胶县、掖县、黄县、峄县、邹县、滨县等均为改为县级市时改了名,其中峄县、滨县先升为县级枣庄市、滨州市,后又升为地级枣庄市、滨州市。另有丰县、沛县、邳县、范县等为建国初隶属于山东,后分别划出。你还知道哪些?欢迎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