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長陳良基(左)贈送福爾摩沙衛星7號模型給行政院長賴清德,並預祝福衛7號未來發射順利。(邱立雅攝)

中國時報【邱立雅╱竹市報導】

臺美合作的福爾摩沙衛星7號現已完成準備工作,接續福衛3號的氣象監測工作,預計明年赴美發射。行政院長賴清德與科技部長陳良基3日上午至國家研究院太空中心,瞭解福衛7號最後的整裝作業,來替臺灣科技研究發展「加持」,送上259億預算大禮,並預祝福衛7號發射順利。

臺灣從1991年起規畫發展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第一期從1991年至2006年,培養太空科技基礎能力,成功完成3項衛星計畫、發射3枚火箭、8顆衛星,其中包括即將退役的福衛3號。第二期為2004年至2018年,目的建立太空科技初期自主研發技術,完成了2項衛星計畫,包括正在運行中的福衛5號。而第三期計畫則從2019年至2028年,預計精進自主研發技術,賴清德表示行政院已覈定259億預算。

福衛7號整裝工作包括安裝衛星電池、確認太陽能板飛行型態、安裝熱多層絕緣體以及進行衛星最後校準作業。陳良基指出,去年8月25日熬夜等待福5發射的感動時刻,到現在準備送福衛7號上太空,有3項最特別的地方:展現系統整備能量、衛星昇天後太空中心操控能力以及信號處理接收的訊息將發送全世界。

3日當天上午10時45分,賴清德等人現場見證福衛5號經過臺灣上空,地面接收訊號的過程。「務必要成功!」賴清德表示,太空發展是國家的驕傲,福衛7號有助氣象觀測發展,希望第三期計畫明年啟動後,臺灣的太空技術更加精進、自主,讓臺灣成為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

福衛7號計畫為臺美大型國際合作案,由臺灣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共同執行,福衛7號任務之一為建立高可靠度操作型6枚衛星系統,擴大在天氣預測與太空天氣監測效能,在臺美合作也展現出正向的科技外交意義。

相關文章